“空心村”文化的“有”,只要有“人”,就必然有“文化”,虽然“空心村”出现“空”文化现象,但“空”中必然蕴藏新“有”,必然孕生一种适应新形势的乡村文化新形态。遵循这样一个思路,由韦祖庆所著的《空心村乡村文化研究(精)/中国社科大学经典文库》一书主要从建筑文化、礼俗文化、生产文化和休闲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剖析,粗略勾画空心村的乡村文化图景,努力呈现一个不同于传统乡村文化的面貌。
打工经济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而且造就了候鸟人,影响着乡村的农业生产,真正造成了无人的空心村。空心村依然从事着农业生产,但是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传统的农业思想已经发生隐性变化,原来厚重的农业地位已经变轻,对于土地的情感也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现代文明影响的特征。在这个转型过程,原有的耕作方式和亲情平台,都被迫相应改变,虽然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还没有明显改变,但是也出现一些潜在的隐约变化,而显性表层的东西改变较为明显,传统节日习俗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乡村权威正在消解,年轻人的话语权正在彰显,村民的个性也得到有效张扬。乡村作为一个符号,内中包含着血缘、地域、地域、文化、乃至法律等各个方面的文化信息,因此始终还是村民不能割舍的精神纽带,能够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由韦祖庆所著的《空心村乡村文化研究(精)/中国社科大学经典文库》一书讲述的就是空心村的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