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洲著的这本《清凉山上》以希阿荣博尊者二零二一年七月朝拜五台山的行程为线索,系统介绍了五台胜境的风貌和典故。尊者讲述的诸多珍贵史料以及大圆满祖师们在此修行的故事首次出版发行。是朝山指南,更是殊胜珍藏。
本书由《次第花开》作者、当当网心灵导师榜2015年最有影响力作家希阿荣博堪布作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凉山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菩提洲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菩提洲著的这本《清凉山上》以希阿荣博尊者二零二一年七月朝拜五台山的行程为线索,系统介绍了五台胜境的风貌和典故。尊者讲述的诸多珍贵史料以及大圆满祖师们在此修行的故事首次出版发行。是朝山指南,更是殊胜珍藏。 本书由《次第花开》作者、当当网心灵导师榜2015年最有影响力作家希阿荣博堪布作序。 内容推荐 菩提洲著的这本《清凉山上》忠实记录了《次第花开》一书的作者希阿荣博堪布2012年7月对五台山(别名清凉山)各胜境的参观朝拜。沿着25年前法王如意宝朝礼五台山的足迹,尊者带着弟子们一路发愿、供灯,讲述五台山各胜境的历史典故以及诸多大圆满祖师在五台山上修行的故事。书中披露了大量未曾出版发行的珍贵史料,并详细介绍了五台山各胜境的风貌和典故,既是朝山指南和风物经典,更是殊胜的珍藏读本。 目录 序言 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 前言 感悟生命的清凉 第一天 旅游小贴士 行程1 大白塔——五台山的著名标志 在塔院寺供灯 回忆法王如意宝 第二天 旅游小贴士 行程2 那罗延窟——传说中的文殊秘宅 在那罗延窟供灯 传授文殊身语意灌顶 行程3 东台——望海寺和笠子塔 典故:无著菩萨与病狗 行程4 北台——华北地区最高山峰 灵应寺解释无垢文殊精义 行程5 金刚窟——幸存的佛陀波利塔 讲述金刚窟与大圆满的因缘 典故:布玛莫扎祖师 附录1:末法时代与大圆满法门 附录2:龙钦宁提法系 第三天 旅游小贴士 行程6 南台——锦绣峰“灵境寂寞” 普济寺传承修法仪轨 行程7 中台——翠岩峰上太华池 文殊菩萨于五台山说法演教之地 行程8 西台——莲花生大士像旁灌顶 典故: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大士对谈石 神奇的八功德水 法雷寺开示朝礼五台山的因缘 附录:《心经》与大圆满 第四天 旅游小贴士 行程9 菩萨顶——文殊菩萨的住处 讲述法王当年在五台山事迹 于灵峰圣境怀念晋旺堪布 行程10 圆照寺——文殊菩萨显现真容之地 慈福寺旧照片与华觉江措活佛 典故:有关佛陀爱子罗睺罗尊者的传说 行程11 罗睺寺——古寺梵音与灵塔神灯 “开花见佛”与《次第花开》的巧合 喜见肉身罗睺真身像 二十五年前的奇妙因缘 行程12 上善财洞——供奉善财童子之地 法王如意宝行迹 典故:西日桑哈祖师的修行历程 典故:嘉纳思扎祖师的修行历程 莲师会供和《上师瑜伽》传承 善财洞上师再开示 行程13 清凉尸林——西日桑哈示现圆寂之地 第五天 旅游小贴士 行程14 清凉寺——传说中顺治皇帝的出家之地 清凉石上开示如何发心 行程15 大黛螺顶——乾隆皇帝与五方文殊像 小黛螺顶上的特殊法座 行程16 显通寺——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寺庙 铜塔旁开示忏悔法门 行程17 文殊发塔——塔院寺第二圣境 行程18 佛母洞——念诵度母心咒发愿 第六天 旅游小贴士 行程19 殊像寺——荞面头像文殊菩萨 上师记忆中的般若泉 行程20 罗睺寺——重临大藏经阁传授灌顶 行程21 观音洞——开示法王如意宝与观音洞的因缘 结语 五种殊胜圆满 后记 五台朝礼归来后 试读章节 罗睺寺——古寺梵音与灵塔神灯 这次朝礼五台,上师两度莅临罗睺寺。 从圆照寺出来,不远处是罗睺寺的一个侧门,上师踏着地面斑驳的光影,信步踱向这座红墙包裹、苍松荫翳的古刹精蓝。刚到门口,尚未入内,就听得空灵的梵音古乐悠然响起,一时间充满虚空。 低徊的云霭难掩韵律,远山的迷雾不乱清音,金刚法号吹奏声音异常低沉、浑厚有力,与打击乐器的声音交响和鸣,有恭迎、皈依、礼赞之意。这次朝圣中,听到这样的音乐是唯一的一次。乐声持续数分钟,待上师来到大雄宝殿前方止,此后音乐声再也没有响起。蓦然回首,这音乐宛如为欢迎上师而准备,缘起殊胜。 罗睺寺创建于唐,历代不断修缮。寺内有康熙十一年(1672年)御制碑记云:“创建于唐,显迹于宋,续修于胜国贤藩。迨我先朝,曾辟院以供十方”。 罗睺寺是一座专供罗睺罗尊者的古道场,在清朝时,成为仅次于菩萨顶的第二大黄庙。历史上罗睺寺高僧代出,华严、天台和禅宗高僧云集,也是帝王将相的镇国道场。文殊菩萨经常於此显圣,罗睺罗尊者曾在寺中显圣,并留下足迹。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此寺乃各地信众来五台朝山一定要参诣之地。 罗睺寺坐北向南,东西窄而南北深,建有殿堂房屋118间,均为明清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大藏经阁。层层深入,显得深邃而幽古。 上师于大雄宝殿前稍作停留,瞻仰楹联,上书:“鹫岭云开空界自成清净地,龙潭月皓圆光常现妙明心。”其中,“圆光”所指就是上师灌顶传法时经常出现的圆形彩虹,和师父的分外相应。殿内有乾隆皇帝御赐匾额两块,分别书有“慧灯净照”和“意蕊心香”,洗练的笔墨点染出佛门意趣。在《大自在祈祷文》的念诵声中,上师顶礼供养佛祖如来,白色的哈达从他的手中抛出,飘落在高高的金色莲台上。 大雄宝殿院内立有御制石碑两通:一通为康熙十一年玄烨所写《重修清凉山罗睺寺碑文》;另一通乃康熙四十九年玄烨所写《罗睺寺碑文》。显而易见,这说明乾隆和康熙两位皇帝都对罗睺寺尤为重视。 东西配殿分别为药师殿和观音殿。殿内原无塑像,1987年法王如意宝莅临五台山时带领僧众于此塑了多尊佛像,遂成今日规模。东药师殿内供奉着药师佛、长寿佛、绿度母、白度母四尊佛像。西观音殿供奉着四臂观音两尊、长寿佛四尊、莲花生大士、阿底峡尊者、黄文殊、绿度母、白度母等十一尊。其中,泥塑黄文殊像尤为精雅威仪,通身金黄,头戴宝冠,璎珞严饰,含睇若笑,端坐莲台。遥想当年,僧众们能在简陋的环境中,不计艰辛劳苦,把尊尊佛像都塑造得这样精致美丽,想必他们的心地亦当如是,清净美好,总让人随喜赞叹。 罗睺寺东南角屹立着一座七米多高的藏式砖塔。基座为正方形,其上有莲台,塔身为白色,雕刻文殊像,故曰文殊塔。曾经几何,在建塔处有一颗生机蓬勃的大松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据悉,历史上灵鹫峰顶经常会显现神灯异光,并且总有固定路线,其顺序一般是首先出现于罗睺罗寺这松树顶端,继而移到塔院寺大白塔的宝瓶上,再转至圆照寺大殿的屋顶,最后慢慢消失隐没在菩萨顶。这样不知道持续了多少年,后来神光不再出现,松树也随之凋零。寺主夜得一梦,并按照梦中佛示,将松树主杆作了文殊殿内文殊骑狮像的塑柱,树梢、树枝、树皮埋在原树处,建塔以为纪念。因此文殊塔亦称松树灵塔。 北宋时,宰相张商英三番游历五台山,作《续清凉传》。其中就有关于他在“罗殿”、“罗足迹堂”见到神灯临空的记载。 “开花见佛”与《次第花开》的巧合 走出大雄宝殿,一行人随上师绕行来到大藏经阁。大藏经阁坐落在大雄宝殿北侧,分为上下二层,双重房檐结构。阁前两只汉白玉的大象颇有威仪,似印度风格。院内有一棵参天古柏,荫蔽半方天,枝叶在阳光下投射了一地斑斓光影。 渐近殿门,抬头看时,只见殿门上方高悬的牌匾上,蓝底金字篆刻的是繁体“开花现佛”四个大字。随行弟子又惊又喜,顿时就有数十个照相机和手机对准了站在大殿门口的上师和他上方的牌匾。 由于上师和罗睺罗尊者的殊胜因缘,弟子们对罗睺寺也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大家对朝礼罗睺寺均是期盼已久。早些时候,我们随上师伴着梵音古乐一起走进了罗睺寺,现在站在藏经阁前,迎面而来恰是“开花现佛”的金字匾额。凝望着如此亲切熟悉的四个字,恍然于梦中。想起上师的第一本开示集《次第花开》,内容涵盖了年少上师的生活经历,修行历程、他的上师们的慈悲与智慧、大圆满传承祖师们的承担与度化众生的艰辛等等,这一幕幕皆历历在目。不仅如此,对于修行者来讲,《次第花开》中包含了很多教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而最终获得信心与定解的窍诀。 上师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我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平生最大的心愿是众生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胜妙莲池中,次第花开,花开见佛,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予菩提记。在法王如意宝的万德庄严面前,我是这样卑微,惶恐。我把自己全部的信赖和祈祷,连同这一本微不足道的小书,献给他老人家。次第花开,花开见佛,这也是我的心愿。” 《次第花开》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也包括我等愚笨弟子。书中的《珍宝人生》和《回忆上师》等几篇文章,很多弟子读一遍就哭一遍。《次第花开》出版一个月内连续四次印刷,一直是各个网站佛学书籍畅销排行前几名。 关于这本开示集的书名,上师曾经说:“次第花开,花开见佛,既可以理解为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成不退转菩萨;也可以理解为佛在心中,即心即佛,心得开明则能现量见佛,也即真正见到阿弥陀佛,也即现量见到心的本性,所以次第花开、花开见佛可以是净土的往生西方,也可以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其实这两者究竟上是一致的。” “次第花开,花开见佛”早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愿。此次在罗睺寺,意外见到与上师开示集书名契合的牌匾,弟子们都惊喜地感叹殊胜而奇妙的因缘! 大藏经阁殿门两侧各有红色大灯笼一只。殿门两侧有楹联,联曰:“八面开金莲庄严清凉世界,四方瞻宝相引发菩萨心华”。 大藏经阁的一楼大殿内正中砌高台一座,成正方形,台上有盛大的红色莲花,高达丈余,八片莲瓣,合围于外。花心内塑有四尊金色佛像,朝着四个方向,分别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弥勒佛。 莲瓣可以开阖,乃因高台正中,装有木制圆盘,上刻水浪图案,下设活动机关。雕刻精细的水浪之上,站立着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盘外塑二十四诸天。圆盘正中,是这朵红莲,花心里又伸出一支花蕾,伸入二层楼内。 平时,朱红的莲瓣八方闭合。每逢盛大而隆重的节日,小喇嘛们会在地下室扳动转轮,圆盘就转动起来,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按照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的同时,八瓣莲花徐徐绽放。此时莲中可现四佛,故谓之“开花现佛”,罗睺寺也因此名闻遐迩。前来朝山的信众,特别是蒙、藏佛教徒,千里迢迢赶赴这里,以能见到莲中如来为最幸运的事。 P133-138 序言 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 希阿荣博堪布 文殊道场五台山是佛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而在我心里,朝礼五台,还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1987年,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偕同弟子、信众到五台山朝拜,在此停留数月,讲经说法,撰写论著法要,塑造塔像庙堂。 他老人家从小就对文殊菩萨怀有极大的信心,对文殊道场五台山充满向往。 那一年的五台山之行是法王如意宝在汉地弘法利生事业的开始。 我很荣幸能跟随上师朝圣,在文殊道场聆听上师开示,与上师一起发愿,在上师引导下修法,跟师兄弟们一起遵师教言塑建佛像……那是多么快乐的一段时光。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藏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然而心里却觉得熟悉。五台山很多地方都像藏区,高原草甸,空旷辽阔,蓝天白云下有经幡飘展。 我的熟悉感也许不仅来自于外在的景观,更有内在的心灵传承。大圆满教法的祖师西日桑哈、嘉纳思扎、布玛莫扎、莲花生大士都曾长期在五台山闭关修行,在这里接续传承大圆满法脉。 后来我自己又几次朝拜五台,循着当年法王如意宝的足迹,重访一处处圣地。 大白塔下藏经阁前,上师曾在此带领大家念诵《普贤行愿品》,并发愿:所有与他结缘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 在善财洞,上师闭关二十一天,现量见到文殊菩萨,并写下《忠言心之明点》。 罗延窟,上师闭关十四天,写下《文殊静修大圆满》。 菩萨顶,上师传授、撰写了诸多显密法要。 善财洞清凉尸林,嘉纳思扎、布玛莫扎曾在此长期依止西日桑哈。 金刚窟,释迦牟尼佛的法教湮灭之前,布玛莫扎以虹光身长住于此,护持佛法。 …… 故地重游,使我有机会不断地忆念上师,他的教言,他的发愿,以及历代祖师的证悟和行持,我的心因而能够时常处在正念当中。 正念的修持,在我看来,是朝圣的重要内容。正念是指心住正法,一心专注于对正法的忆念、定解、觉受或证悟。与日常生活的种种情境相比,朝圣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更能够唤起我们对三宝的忆念和对法的领悟。 朝圣有助于更快的积累福慧资粮、清净业障。积资净障的众多修法可总摄为七支供: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皆回向。整个朝圣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不断修持七支供的过程。 我们在圣地会做很多礼拜,这无疑是礼敬诸佛的一种方式。此外,我们还以诵经、持咒、持佛号等等形式,传颂、赞叹诸佛菩萨的功德。这也是一种礼敬,叫语顶礼。 内心对文殊菩萨有坚定的信心,对文殊道场五台山有强烈的欢喜和向往,这叫意顶礼。意顶礼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就是深信诸佛无所不在,遍满虚空,一颗微尘中也有无数清净刹土,一一刹土皆有佛住持,菩萨眷属围绕。有这样的信解,是意顶礼。认为一切都是佛的清净刹土,这是非常殊胜深刻的见解。初学者虽然不能亲见,但只要有这样的念头,愿意相信,就是在礼敬诸佛,就能积累巨大的福慧资粮。 文殊菩萨曾说他会亲自迎接每一个到五台山来的人。我们都会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只不过由于自身的障碍垢染,认不出来。因为在五台山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文殊菩萨的化现,所以我们会努力克制自己的嗔心和急于判断的倾向,不随便认为某个人卑劣、可恶,而是尽量对所有人保持平等恭敬的态度。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在向清净观迈进。文殊菩萨以非常善巧的方式帮我们扭转着习气。 在圣地,我们随时以香、花、灯烛、美好的景色以及内心的快乐、信念、领悟供养诸佛,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正生起忏悔之心,并真诚随喜他人的功德。在大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里,由于长期浸淫在鼓励自我和争斗的氛围中,惯性的思维模式和言行方式使你很难自然而然就去反省和随喜,你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提醒自己不随惯性转。然而,在圣地不一样,你所处的环境,你身边的人,都让忏悔和随喜变得更加容易、自然。 我们还会很自然地常常忆念文殊菩萨,忆念上师,重温他们的教言,请别人为自己讲解佛法和诸佛菩萨的功德,因而心里也就总是放着对佛法的思考和领悟。 在五台山朝圣时,我们每到一处都要念诵《普贤行愿品》,跟随普贤菩萨发大愿、做回向。对初学者来说,正确的发愿和回向非常重要,能迅速积累起巨大的福慧资粮。 我们相信朝圣是积资净障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如果你只是以观光的心态去圣地一游,恐怕也很难达到积资净障的效果,因为你的心还是老样子,还在原地。所以,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 希阿荣博于藏历木羊年二月初五 后记 五台朝礼归来后 朝圣归来不久,上师在安住的境界中写出《同生极乐国》的文章。文章撰著期间,上师有很多和法王如意宝在一起或者接受法王灌顶的吉祥光明的梦境。在《同生极乐国》这篇文章里,上师把经论中散记的净土法门的相关法要聚集在一起,并结合密宗的方便法门给予弟子们进一步的实修引导。其中包含细微专注的观想、生起次第的窍诀、临终中阴窍诀等等,可谓一部简洁易懂、实用易行的往生指南手册,引导四众弟子归入实修。可以说,如果有弟子得到上师的灌顶和传承,按照上师在此文中宣讲的教言进行实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就很大。 上师秉承法王上师的教导,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缘起在五台山朝圣时已经有显现。 在那罗延窟前,上师用供养法王如意宝的金刚心的盒子给弟子们加持。盒子四面分别是藏文的法王如意宝祈祷文、法王如意宝心咒、代表法王的大鹏金翅鸟以及代表极乐世界的莲花。上师开示说:“法王如意宝一生弘法利生功德无量,最后融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而我们通过祈祷法王和念诵法王如意宝的心咒,自己融入法王心间,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朝圣第三天是阿弥陀佛的节日,上师慈悲开示,鼓励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生起渴求心和信心。上师讲解了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阐释的往生四因,并说:“西方极乐世界和其他净土不一样,有的净土需要一地菩萨才可以去,真正带业可以往生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凡夫不造谤法罪和五无间罪,按照往生四因进行修持的话,一定可以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就成为登地菩萨。那时候再继续修行就很容易。” 《同生极乐国》这篇文章写完的那天是藏历水龙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值法王如意宝示现圆寂九周年的纪念日,也是阿弥陀佛节日。上师梦见法王如意宝为弟子们灌顶,梦境清晰稳定,非常吉祥。 五台山朝圣之后约一年的时间,2013年7月16日,藏历水蛇年六月初八,药师佛的节日,上师决定在扎西持林寂静地举行莲师法会。这一天,在莲师坛城一层的大经堂内,上师为前来参加法会的汉藏四众弟子灌顶。上师所赐乃是莲师的四级灌顶,列绕朗巴大师的伏藏,非常殊胜。7月18日,即藏历水蛇年六月初十,莲师圣诞日,上师主持莲师会供。会供前,将一尊2米多高的莲师圣像迎请到法会现场。随着会供开始,一片酷似莲师的白云豁然出现在莲师坛城上空,与此同时,围绕着太阳出现了吉祥的彩色光环。在坛城上方出现横条型的彩虹,色彩艳丽非常。伴着种种瑞相,扎西持林的僧众跳起了象征教法兴盛的金刚舞。 当天晚上,上师收到一篇嘎旺图曲朗巴伏藏大师掘取的莲师《未来授记文》,译成中文内容如下:“于下多康玉隆地区中,弘法利生怙主名湛嘉(梵文,藏语为“希阿”,意为“智慧”),浊世大悲摄受所化众,宣演解脱道引极乐刹。”文中对上师仁波切之驻锡地、名号以及所化事业已经明显宣说。 伏藏大师嘎旺图曲朗巴,也叫土登俄塞。是140多年前,生活在德格地区的一位大成就者,他取出的莲师伏藏,如今保存在距离扎西持林不远的一座寺庙当中,而发现这篇授记文的正是这座寺庙的堪布才让旺嘉。 从《生命这出戏》一书(《同生极乐国》一文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出版至今日,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四众弟子发愿念诵阿弥陀佛心咒超过千亿遍。 作者感言 《清凉山上》在上师的开许和加持下,在师兄们的帮助下,清央措不揣浅陋,非常荣幸并感恩有此执笔之机会。 然而我毫无闻思修行的基础,又从未写过佛法相关的文章,此项工作之挑战可想而知。只能时常在晚上下班以后,静下心来,认真地整理与写作。有时晚上就睡在办公室,只休息较短时间,第二天却也能保持充沛精力。回想起来,无不是上师慈悲加持的结果。 写作于是成了我的修行,在上师无处不在的加持下,愚笨的我终于有所进步和提高。 但是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上师行愿广大、密意难测,弟子水平所限,谬误难免,谨在此向文殊师利菩萨、诸大圆满祖师,特别是我的师父至诚忏悔,并恳请诸位读者宽宥。 祈愿与此文结缘所有众生早日成就菩提果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