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徽商遍布全天下,聪明智慧的徽州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劳的双手,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深刻又不平凡的启示。徽州人的经商故事是从未消逝的,他们的气质和风范也是无可比拟的,就像胡雪岩——一代商圣,清代红顶商人。 所谓徽州商人,并不是所有祖籍安徽的商人都称为徽商。徽商地区,就是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地区。胡雪岩的祖籍便是安徽绩溪县,这里是典型的徽商聚居地。徽州商人的那种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胡雪岩的生命里早已经烙下了印记。 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这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歙县)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十万两。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者占70%,极盛时比例更高。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布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纵观徽商的发展史,一直到清朝末年,虽然从兴到衰,但是徽州商人的那种精神却一直都存在着,并且激励着后人不断地前进。
徽州人经商一直信守的经营之道是“以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因此,千百年来,在商场上,徽州商人的信誉是最为人称道的。 其实,绩溪县人的徽商力量兴起的时间比其他徽商晚,所以到了清末,绩溪县人并没有那么快地消退下去,人们也把绩溪县人作为徽商的后起之秀。当然现在人们称的徽商后起之秀并不是针对绩溪县人。乱世之中绩溪人代表徽商的力量不容小觑,尽管处于清末乱世之中,徽商仍然能够缔造辉煌,胡雪岩就是最好的代表人物。
以利制利,以众帮众,也是徽州人经商的特点,他们不贪图小便宜,不牟取私利。这也是由于徽州商人不仅重视商道精神而且还特别重视文化学习,因而,具有了文人气息的商人自然就变得大方慷慨,通贤达理。(P1-2)
观其(胡雪岩)所为,虽古之猗顿、陶朱未能与媲。
——陈云笙
道员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从前在浙历办军粮军火,实为缓急可恃。
——左宗棠
光墉者,东南大侠,杭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称门生者。
——李慈铭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晚清昏暗的天际划过的一颗耀眼流星,他独特的经商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在小说家和文史学者的渲染下,被演绎成一个传奇。
胡雪岩是晚清的一个传奇。他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倾家荡产,最后郁郁而终。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为什么还记得胡雪岩?因为他创办的胡庆余堂还在,因为他修建的大宅子还在,更因为他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胡雪岩生于公元1823年,死于1885年,在他生活的62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位皇帝的王朝统治,而这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无能的阶段,对外屈辱丧权,对内残酷盘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很多富贵人家都不能确保祖业,或破产、或被抄,沦为穷人。而胡雪岩却在这种情况下,以一个钱庄学徒的身份,从一无所有的地位,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清末首富。“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地位堪与中国古代“商圣”陶朱公范蠡相媲美,后人誉之为“亚商圣”。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第一大豪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更是第一个获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殊荣的人。他的成功是一种奇迹,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使梦想成真。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成功?胡雪岩短短62年的人生,经历了就业、创业、败业三个完整阶段,有过贫困潦倒,也有过风光无限,但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精神和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且从他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我们要学习胡雪岩的眼光:看得远看得宽。他看问题从来不是只看眼前。胡雪岩对其伙计说,做生意要看势,你如果能看到一个省的势,你就能做一个省的生意;如果你能看到全国,你的生意就可以做到全国去。势,不仅对于做生意重要,对于做其他事情也非常重要,把握好势就能放眼全局,有这种眼光,当然做法也就与人处处不同。
我们要学习胡雪岩的变通智慧。固执的人也许有自己的优点,但是懂得变通的人更能在社会生存。胡雪岩一生的言行,都有其自己的原则。他懂得予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并且他善于观察,懂得随机应变。最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世的智慧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有智慧的人又不一定有他的勇气和胆识。
我们要学习胡雪岩的借力之道。人尽其才、财尽其用,这句话在胡雪岩那里可说是运用到了极致。王有龄、罗四一家、竞争对手等,这些人为什么能被胡雪岩所用,用四个字就可以说明——“利益驱动”。而市场经济的规则是什么呢?就是利益驱动。胡雪岩掌握了各人或各个团体的得益点,所以能左右逢源,为他所用,然后把事做得圆满。
我们要学习胡雪岩的成事谋略。胡雪岩有六个字的处事艺术:布局、造势、摆平。布局是指经过缜密的安排对于一件事深入地研究、探讨、准备,谋定而后动;造势是指对于该事的一系列宣传及对于细节的把握而后成事;摆平是对于以上所做而产生的结果。当前面做到位以后,结果就是理所当然的成功。
《胡雪岩谋略大典》从胡雪岩的传奇一生人手,详尽阐述了胡雪岩的商政谋略、为人之道、成事之谋、处世之方、用人之策,用现代人的眼光,全面梳理了胡雪岩在经商、为人、处世、谋事等方面的经典智慧,用于帮助我们在商界、职场、交际、管理等方面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成就自我。
秦楚主编的《胡雪岩谋略大典》以胡雪岩商务活动的具体过程为经,以其在经营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技巧为纬,对胡雪岩商政谋略中可借鉴的经验进行深入挖掘。本书详述胡雪岩创业的过程、关系网的组建、经商绝学、用人心法、为人之道、处世谋略等。本书除了可作为生意人的范本外,还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处世宝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秦楚主编的《胡雪岩谋略大典》从胡雪岩的传奇一生入手,详尽阐述了胡雪岩的商政谋略、为人之道、成事之谋、处世之方、用人之策,用现代人的眼光,全面梳理了胡雪岩在经商、为人、处世、谋事等方面的经典智慧,用于帮助我们在商界、职场、交际、管理等方面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