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其林编著的《社会转型与文学想象(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以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通过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勾勒出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群体与民间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所呈现出的多元而复杂的状态。我们试图对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所补充和推进,着力发掘出新世纪创作中为人们所忽视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意识,希望在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现象的审视中,揭示出新世纪中国文学想象背后的社会思潮与文化心理。
龙其林编著的《社会转型与文学想象(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通过对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的宏观把握和梳理,力图揭示出当代文学现象背后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属性,展现新世纪文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作者以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富于激情的叙述,使文学研究与当下的生活保持着有血有肉的情感联系,读者亦能借此领略到作者所具有的批评激情、搏击时代的痛感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
序
绪论
第一章 知识分子文化经验的审视与重构
1.1 知识分子的价值悬空与无根漂泊
1.2 知识分子的认同危机与灵魂变异
1.3 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与意义重构
第二章 文学的地理维度与地域文化书写
2.1 边地世界:文化血脉与精神原乡
2.2 地理哲思:建构语言的乌托邦
2.3 心灵信仰:苦难承担与自我救赎
第三章 权力场域的社会观察与精神症候
3.1 好官主义与官场文学的写作常识
3.2 消费时代的心灵困境与人性的沉沦
3.3 新世纪官场小说的叙事误区
第四章 “文革”记忆的另类追述和文化反思
4.1 残酷青春:“文革”叙事的情爱视角
4.2 消费梦魇:“文革”叙事的时代体验
4.3 农业中国:“文革”叙事的乡村经验
第五章 生态书写的社会内涵与文学想象
5.1 走向繁荣的新世纪生态小说
5.2 新世纪生态小说的创作误区及其思考
5.3 新世纪生态小说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女性创作的生命体验与文化隐忧
6.1 走向社会:女性生存与自我突破
6.2 个体追问:精神内化与抗争韧性
6.3 性别消费:市场动力与表述逻辑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理想主义
7.1 女性的智慧与批评的理想
7.2 心灵的细节与存在的光芒
7.3 文学批评与学人精神图像
结语
附录一 文学是时代变迁与精神发现的通道——唐浩明访谈
附录二 还原知识分子的精神原生态——阎真访谈
附录三 “我在心里一直寻找一种家园感”——华海访谈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