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亚峰编著的《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以“叙事伦理”及90年代以来的小说叙事个案为主要内容,阐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坛小说形态丰富的伦理叙事现象。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叙事伦理与批评方法,厘清叙事伦理的含义、形态及原则问题;第二部分以《南京安魂曲》及《后悔录》为个案阐述创伤历史与叙事伦理向度;第三部分从《推拿》《余震》《米尼》《太阳黑子》切入,具体分析个人/边缘情境与伦理叙事;第四部分重点研究70后女作家的叙事特点,并由此探讨小说叙事的价值标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 |
分类 | |
作者 | 祝亚峰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祝亚峰编著的《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以“叙事伦理”及90年代以来的小说叙事个案为主要内容,阐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坛小说形态丰富的伦理叙事现象。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叙事伦理与批评方法,厘清叙事伦理的含义、形态及原则问题;第二部分以《南京安魂曲》及《后悔录》为个案阐述创伤历史与叙事伦理向度;第三部分从《推拿》《余震》《米尼》《太阳黑子》切入,具体分析个人/边缘情境与伦理叙事;第四部分重点研究70后女作家的叙事特点,并由此探讨小说叙事的价值标准。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叙事伦理与批评方法 一、叙事伦理:小说叙事研究的现代形态 (一)理性句法:文艺批评语法基础溯源 (二)审美句法:文学阐释元素的变相 (三)伦理句法:文学阐释元素的融合 (四)叙事伦理的“现代形态”问题 二、叙事伦理:从政治伦理、精英伦理到个体伦理 (一)政治/精英:同质异构伦理规约下的文学叙事 (二)个体伦理:对精英伦理的置换及文学叙事的转化 (三)叙事伦理:当代小说的伦理意涵及话语方式 三、叙事伦理文本批评的方法与途径 (一)叙事/价值:搭建起文本批评的基础平台 (二)伦理/叙事:伦理原则经叙事批评而建构 (三)叙事/伦理:由形式分析而发掘伦理的意义 四、叙事伦理批评的伦理原则问题 (一)叙事伦理批评的“伦理原则” (二)叙事伦理批评的“伦理底线” (三)当代文学叙事伦理的批评问题 第二部分 创伤历史与叙事伦理向度 一、《南京安魂曲》与创伤历史 (一)“南京大屠杀”与创伤叙述 (二)“创伤记忆”与叙述者“证言” (三)“创伤记忆”:审美、伦理与认知 二、《后悔录》与个体创伤叙事 (一)《后悔录》的视角与叙述 (二)个体创伤与叙事伦理 三、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两种叙事 (一)历史叙事的轻逸与沉重 (二)历史叙事的“虚”与“实” (三)轻逸:对抗沉重的一种历史叙事 四、历史与伦理:格非小说的叙事向度 (一)从历史回归伦理修辞 (二)为历史寻找筑居之地 (三)叙事伦理:历史与伦理的纬度 第三部分 个人、边缘情境与伦理叙事 一、《推拿》:身体、意识及伦理叙事 (一)盲人“身体”:实存的困境与抗争的凭借 (二)盲人“意识”:身体与意识分离重叠的图景 (三)盲人“世界”:《推拿》的叙事话语与伦理取向 二、《余震》:灾难、个人及伦理主题 (一)生存伦理与灾难故事 (二)个人视阈与灾难叙述 (三)不可靠叙述对伦理主题的干预 三、《米尼》:无法追究的个人性情 (一)米尼故事的生活版本 (二)米尼故事的人性版本 (三)《米尼》:无法追究的个人“性情” 四、《太阳黑子》:“罪”与“罚”的思考 (一)叙述线索与人性面相 (二)叙述视点与伦理判断 第四部分 新世纪70后女作家的叙事研究 一、70后女作家的命名与成长 (一)新世纪之前的被命名 (二)新世纪之后的自觉 二、70后女作家新世纪后的叙事 (一)叙事客体与“他者”形象 (二)叙事主体与叙述的多元化 (三)叙事形态与“有意味的文本形式” 三、新世纪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一)重建女性文学的价值标准 (二)重展“飞翔”的叙事姿态 参考文献 漫想漫谈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