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允执厥中(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志平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允执其中,悟而执迷

北京故宫中和殿内乾隆皇帝御笔匾日,“允执厥中”,出自《尚书·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南怀瑾话此十六字乃尧舜心传,以论天理人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但凡历史衍位、政权转换、领袖下台,皆口传心授,意欲人心危险难测,道心幽微难明,只有自身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秉行中正之道,方可治理好国家。几千年来,文人术士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允执厥中”,宋儒可说,士人也可说,然唯独皇帝不可说。因皇帝金口玉言,四字一出,即意味着禅位,甚至亡国。

或许恰喻人有三心,人心、道心与肉心(心脏)。人心也叫妄心、识神、秉性、习性,后来而有,思善思恶,躁动不安,人谓“心猿意马”;道心也叫良心、元神、自性、佛性,是人的天赋本性(性本善),先天而存,无形无相,永恒不灭、清静无为,纯洁妙明,不易发现;肉心是器官,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允执厥中,究竟是在人心、道心与肉心的哪个位置?多数人必说,不偏不倚,中庸之道。

我说,哪个位置都不对,应该只是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因学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代而异,更因心境而异,需经得起岁月考验,超乎于个人利益,摆脱出生存之本。重点不是“中”,乃“执”。执着是勇气,是痛苦,更是福气,是痛并快乐着。倘若人生没有了执着,反倒不如不活;与其执迷不悟,不如悟而执迷!

载《明报》2011年1月14日

一字当先,记之日“允"

母亲是客家人,勤俭节约,恪守礼仪传统。幼时与弟争食,母亲常以典籍“孔融让梨”训诫教化,尊老爱幼,礼让为先。及至长大,远渡美国,母亲又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赠之。一晃人生已过天命之年,此十六字终日如影随形,参悟至今。

联想当年,尧舜禹传奇故事。当尧传位予舜,舜传位给禹,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天下百姓的重任与华夏文明的火种,更重要的是谆谆嘱托传播以“心”为主题的十六个字箴言。自此,尧舜时代,鼎盛春秋。统治者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从而潜移默化,造就了尧天舜日,太平盛世。《四书·中庸》载,“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足见祖辈仁德为本的聪明睿智。

“允执厥中”,允字当先。允乃信,则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人生路上,人人为寻幸福安乐,或匆忙奔波,或追名逐利,大喜,大悲。到头来蓦然发觉,生活所需的外在东西实在不多,追寻的世界简单明了。树木青葱,花儿艳红,天空湛蓝,云儿洁白,狗儿温顺,行人悦色,没有大屋名车,没有红酒佳肴,有的只是这些最平凡不过的事物,与闲适的心境、清新的环境,以及心里的平安、祥和。

允,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允,是自己对大地的坦然!

允,更是自己对本性的交代!

新年伊始,我能感受到天地间“允”的和谐与喜悦。衷心祈愿新的一年,每个人都可重拾这种心境,保存这种心境,看天地万物,阅世间种种,览尽人间百态。

载《明报》2011年1月21日传统文化之现代性

2010岁末,与几位老友茶叙。聊起近日内地两端文化事件,一则河北魏县,明文宣导“德孝治县”理念,日后干部选拔任用须提供父母德孝意见证明;二则山东、湖北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话删减后的《三字经》、《弟子规》,方能举荐给学生,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友们哗然!友甲认为,若连父母都不孝顺,何谈对国忠诚、对民负责?友乙不然,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父母为子前途,常违心成全,不可信。友丙则论,国学精华理应继承,但学生无分辩能力,当中歧义或可扭曲其价值观,剔除也妥。既然学,就学最好!丁友反驳,删减版本岂可领悟全文,等于直接扼杀学生理解判断事物的能力!

我苦笑,无奈。纵观整起事件,初衷良好。皆着眼立足传统文化经典,让其服务、应用于现代社会。却因各方质疑驳斥,陷于全面被动。是考虑不周?亦或标准经不起推敲?不管本意如何,全部单一放大国学经典的价值,人为割裂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联系。大国崛起,文化复兴。复兴,绝不是简单的文本回归,更不是一味的仿古临摹。世界四大古老文明,除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外,其余都淹没无存。中华文化之所以流传,正因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深悟要义精髓,进而判定自若,消融升华朝代更迭、外来文化与宗教的屡屡衍变。生活在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每一个人,更应沉稳淡定,汲取现代社会的现代元素,在传统理念与现代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互以借鉴,互为补偿,互而提升。每一个人,都须学会运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来解决当今社会、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纷争与问题。亦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围绕传统文化价值观,赋予其“现代性”,方如汩汩清泉,源源万世。是为,古为今用,古为活用。古老的东西、文化,倘不能活化吸收,为今人所用,不如束之高阁,供之博物馆。

若此,可谓现代性!

载《明报》2011年2月4日

P1-8

目录

序一 叶小文:为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高歌

序二 何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自序 何志平:我的文化人生

允执其中,悟而执迷

一字当先,记之曰“允”

传统文化之现代性

中不偏,庸不易

超然物外远尘埃

凡夫不知的“道”

“需要”与“想要”

“国学新视野”春季刊首发有感

目的与方法

空了,满了

序一叶小文:为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高歌

序二何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自序何志平:我的文化人生

允执其中,悟而执迷

一字当先,记之曰“允”

传统文化之现代性

中不偏,庸不易

超然物外远尘埃

凡夫不知的“道”

“需要”与“想要”

“国学新视野”春季刊首发有感

目的与方法

空了,满了

民富国才强

“复活”

“中华文化”,今天再出发!

“中华文化”,还看今朝!

尊礼崇孝

修“教”易“俗”

会“学”尚“学”会

“长远”与“短浅”

端午念屈原

美的人生

歌声飘过

听雨

心若在,梦就在

重读孙中山

八九点钟的太阳

作家与“作家”

海图腾

此情可待

今天“老子再化胡”

“文化沙漠”与“沙漠文化”

蓝蓝的海,蓝蓝的梦

海盗·英雄

瀑布对我说

“十一”国庆日

为何纪念“辛亥革命”?

秋日

讲“关系”的中国人

孙中山与其革命思想

二十一世纪的养生

“我们,让城市更美好”

易学之理论与应用

从“跪着的”到“站起来”

缘分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同途万里人

太阳能孩子

互联世代与世代互联

序言

序一

为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高歌

何志平先生的文章集《允执厥中》一书,题醒目,文精粹,好读。

尽管作者未知此书的一番苦心能否为人所知,在序言中自叹,“抑百鸟高歌硕果焉,或风雨飘零独臂乎,未可知,亦无所谓”。我说,读后掩卷沉思,不禁眼前一亮。何君何堪作此忧?细琢磨,篇篇文章,虽记载的是“我的文化人生”;声声呼喊,其实在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一一为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高歌。

今天世界的现代化浪潮,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文艺复兴是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文艺复兴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使当代西方国家发达。

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仇恨,引起如下三个关系的“紧张”,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必须破除的桎梏。

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文艺复兴推动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的初期形态,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市场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政治结构,形成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孙中山早前就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行霸道的文化。自欧洲的物质文明发达,霸道大行之后,世界各国的道德,便天天退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危机与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映出这个世界体系形成之初,就开始解构。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一一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

冷战以苏联解体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世界市场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但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和危机也……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独特思维方法”?

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就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话说到这里,何志平先生的文章集《允执厥中》一书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果然是“百鸟高歌硕果焉”,是一本“心在,梦在”一一心忧天下,梦着未来,为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高歌的好书。

中国文化生生不息,不仅自己总是长寿,而且总在贡献人类。其历来有传承,有传人。

记得一个多世纪前,还是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胡适先生就说过,“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一一正是那个因为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的人文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

今天,又有一位身居现代化大城市香港的何君,把同样的意思,在《允执厥中》一书中娓娓道来。

诚如何志平先生所言:文化如水,润物悄然。大道中华,今再出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叶小文

2016年7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允执厥中(精)》是作者何志平在香港《明报》上所开设的专栏“允执其中”的文章结集,全部文章均已发表在《明报》上。文章主要谈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体会,以及这些体会对现在的社会、国家建设的启示。限于报纸的篇幅,每篇文章都很简短,1000字左右,但对读者仍然有所启发。

编辑推荐

《允执厥中(精)》是香港知名人士何志平先生发表在《明报》专栏“允执厥中”的文章的合集。

何志平先生身居海外,心系华夏,衷情于中国传统文明,浸润多年,含英咀华,成就此书。其论说常从细微入笔,而弘扬奥义,多有微言妙义。

本书既是他的文章集,记述了他的文化人生;也是一本心忧天下,梦着未来,为中华文化复兴高歌的诗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