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著的《绿山墙的安妮(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心灵的读本。该书的魅力逐渐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到目前为止,该书已经有50多种语言的译本,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戏剧等艺术形式,是一部世界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马克·吐温曾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著的《绿山墙的安妮(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讲述的是绿山墙家传的卡斯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赶干点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脸雀斑、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这个女孩名叫安妮,她天性活泼乐观,想象力极为丰富,她能听到小溪在欢笑,花儿在说话,在她的眼里,世界到处充满诗意和想象,她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用她的善良和直率赢得了卡斯伯特兄妹的喜爱,也赢得了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雷切尔太太感觉自己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冲击。她的脑子里全是惊叹号。一个男孩!世上那么多人,偏偏是玛丽拉和马修·卡思伯特领养一个男孩!还是从孤儿院!嗯,这世界肯定是翻了个儿啦!从此我不会再对任何事情感到惊讶了!无论什么事!
“你脑袋里究竟是怎样冒出这个念头的?”她不以为然地追问道。
这件事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就做下了,她不赞成是必然的。
“嗯,我们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了,其实整个冬天都在考虑这件事,”玛丽拉答道,“圣诞节前有一天,亚历山大·斯潘塞太太来我家,她说等到春天来了,她要去霍普敦的孤儿院领养一个小女孩。斯潘塞太太的表妹住在霍普敦,她去过那儿,情况都很了解。从那以后,马修和我把这事儿讨论了个透。我们觉得应该要个男孩。马修已经上了年纪,对吧,他已经六十岁了,精神没有从前好、腿脚也没以前那么利索了。他的心脏毛病也是个大麻烦。你知道,没法子只好雇人帮忙的时候,真是难极了。请不到人,只好找那种笨笨的、说法语的半大毛孩儿;一旦你让他闯进你的生活,教会了他一些本领,他就不肯安生了,马上走人,去龙虾罐头厂干活,或者跑到美国去。起先马修提出要个收容所的男孩,被我一口否定了。‘那种孩子也许挺不错,我没说他们不好,但给个伦敦街头的阿拉伯人我可不要,’我对他说,‘至少得给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孩子吧。虽说不管领养个什么样的都有风险,但如果是个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我思想负担会轻些,晚上也能睡个安稳党。’所以,我们最后决定求斯潘塞太太帮忙,请她去领小女孩的时候,帮我们挑一个。上个礼拜我们听说她要动身,就托理查德·斯潘塞在卡莫迪的家人捎了个信给她,请她帮我们挑一个聪明伶俐、招人喜欢的男孩,十岁或者十一岁的。我们觉得这个年龄最合适:不是太小,领回来就能派上用场,干些零碎的家务活儿;也不是太大,能够调教好。我们的意思是给他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让他去读书上学。今天我们收到亚历山大·斯潘塞太太发来的电报,邮递员从车站捎来的,说他们乘火车过来,今晚五点半到站。所以马修去亮河接孩子。车到亮河斯潘塞太太会把他丢那儿的,当然啦,她本人还要继续乘车,到白沙才下。”
雷切尔太太向来最自鸣得意的事,就是发表自己的见解。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她已经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这会儿要开始发言了。
“嗯,玛丽拉,我想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认为你们正在做一件愚不可及的事,一件冒风险的事,问题就在这里。你们不了解自己将要得到的东西。你们要把一个陌生孩子带进这所房子,带进你们的家,却对他一无所知,不知道他性情怎样,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将来他会变成什么样。呃,就在上个礼拜,我在报纸上看到,岛①的西北边有一对夫妻,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男孩,夜里房子被他点了——是故意放火哟,玛丽拉——夫妻俩在床上几乎被烧成了焦炭。我还知道另外一个事例,一个领养的男孩喜欢吸生鸡蛋,养父母没法让他戒掉这个坏习惯。这件事你们要是先问一下我的意见——可你们没有哟,玛丽拉——我一定会对你们说,行行好,不要去想这种事情,问题就在这里。”
听了她这一番约伯的安慰②,玛丽拉既没有生气也没有惶恐不安,她照样不慌不忙地织她的毛线。
P8-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