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条向西流的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瞿承平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瞿承平的长篇小说《一条向西流的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记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一群北京的中学生,来到山西省的山区农村插队的生活经历。作品以朴实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如实地反映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生活。本作品曾在凤凰网、新华网等网络论坛上连载,反响强烈,好评不断,点击率达到了几十万次。

内容推荐

瞿承平的长篇小说《一条向西流的河》以素描的手法描述了文革时期的城市和山乡,以诙谐的文字呈现了诸如:疯狂的武斗、知青的遭遇、黄土高原的贫瘠和落后、山民的古道热肠等场景。如实地反映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大的父亲虽然也被定成走资派,但他母亲还暂时没被打倒。老太太拿出革命干部的范儿来和分配办公室主任硬顶,说自己年老体弱,需要儿子照顾,非不让老大去插队。主任没吭气,派人领了一帮红小兵到老大家敲锣打鼓,说是要欢送老大去农村插队。十五个红小兵分三班倒,楞是在窗户底下昼夜不停地敲打了三十多个钟头,直到老大去迁了户口,声明“自愿去农村插队”之后这帮人才收了锣鼓家伙走了。闹得老太太差点背过气去。

昨天,P对老大说:“明天咱就走了,我得干件早就想干的事儿。这事儿我想了很久了,一直没干成,再不干就没机会了。”P说他早就瞄上了大院208楼的建材科研院工会图书馆了。破四旧那会儿红卫兵没顾得上把那儿的书给烧了,还把抄家抄来的书也放在那儿,用木条把门窗钉上;贴了封条就算封了。

“咱去那儿弄几本书带到乡下去看看。”P说道,“横竖那儿不认识字的人多,以为你们北京来的觉悟高,天天学毛选呐!说不定还封你丫个毛选学习积极分子呢!”

“哼,知道你丫又没憋着好屁!”老大骂了一声,“行,哥们儿陪你去。本来今天晚上还想陪我妈说会儿话呢,回头就告诉老太太说学校开欢送会吧。”

晚上,两人用了把大号的螺丝刀,没费多大劲就弄开了钉在图书馆窗户上的木条。翻窗进去,也没敢用手电筒照。老大在窗口望着风,P面对着那么多的书,喃喃地嘟囔了一句:“哈哈,哥们儿今儿发了!”摸着黑,不管薄的、厚的、线装的、精装的,一个劲儿地往书包里塞。

直到老大轻声吼道:“行了,你小子别太贪了。走吧,一会儿来人啦!”P这才出来,两人把窗上的木条照原样安好,悻悻地走了。

一、二十本书没敢往家拿,装在个纸箱里捆好,就藏在一个建筑工地的砖堆里——那工地已经停工快两年了,是他们经常偷着去抽烟的地方。第二天他们把纸箱和要带到乡下去的行李一起送到学校去托运了。

一直到了他们插队的村里,打开行李时P才看到这堆书里有:司汤达的《红与黑》,伏尼契的牛虻》,柯南道尔的《四签名》,莫泊桑的《羊脂球》、《一生》;泰戈尔的《飞鸟集》、《游思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还有《唐诗三百首》、《史记节选》、线装的全套《济公传》、《金鞭记》、《二十四孝》和一本精装版的《新、旧约全书》。这些书绝对不是工会图书馆的藏书,而是红卫兵抄家抄来的。美得他是又咂嘴又搓手。

一直到几十年后,每当提到这些书的来路时,P都会大言不惭地说这是他在那个时代做的最得意的一件事。要不是那次去弄来这些书,到现在他可能也不会去看《二十四孝》和《新、旧约全书》。

天渐渐暗了,火车在荒山野岭上奔驰。车厢里的青年们在交谈、走动,有的在吃着东西。

一个小个子男孩走到P和老大的座位旁,笑呵呵地看着P,指了指小桌上的烟盒,又把两个手指放到嘴边做了个抽烟的姿势。P看了看他,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个男孩穿着一身很厚实的草绿色棉衣、棉裤,黑色的棉鞋。一张明显带着孩子气的脸,红红的,脸蛋上好像还长了一小块儿冻疮。看模样顶多不会超过16岁。他看到P对他点了头,便老实不客气地从桌上的烟盒里拿出支烟来熟练地叼在嘴上。

老大故作姿态地板着脸,粗声粗气地问道:“你这小家伙是谁的弟弟?来送你哥还是送你姐的?没下去车?哼!小小年纪不学好,还抽烟……”说着,一巴掌朝男孩后脑勺上轻轻打了过去。男孩咯咯地笑着把脖子一缩,躲开了老大的攻击,趁老大身子向前一倾时,顺手揪下老大嘴里叼着的香烟,把自己的烟点着。手脚之快速、敏捷真让P和老大吃了一惊。他笑嘻嘻地把香烟还给老大,自我介绍:“我叫成钢,是初二(6)班的。嘻,个儿小也不一定非是谁弟弟吧?你们俩是初三(1)班的,我见过你们。我还知道你们俩拔过那帮当兵的种在学校花圃里的菜!”

成钢的父母在一个炮兵研究所工作,他父亲是个有着大校军阶的研究人员。虽然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可因为工作在部队的研究机关,所以成钢属于革命军人子弟——响当当的好出身。(P5-P6)

序言

引子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这庙建在山崖边,当地人管山崖叫“圪嘴”,于是有庙的这个山崖就叫寺圪嘴。后来,庙年久失修,塌了、没了、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只剩下叫寺圪嘴的这座山崖。

山崖下有个叫桑峨的小村庄,村南边有条昕水河,和别的河不一样,昕水河自东向西流,汇入黄河。

寺圪嘴是全村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西流的昕水河和桑峨全村。

1952年,乡里要办小学校,在寺圪嘴打了一排窑洞。有两孔是教室,两孔是宿舍,还有一孔窑洞是厨房。窑洞前的空地上还打起了三尺高的土围墙。这五孔窑就是乡里的第一所小学——桑峨小学,培养文化人的地方。

1956年是桑峨小学最红火的时候,一个老师带着二十来个来自十里八乡的学生在这儿读书,寺圪嘴也曾歌声阵阵,书声琅琅。

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县上来了两人把教书的老师带走了,学生们都背上铺盖回了家。几个月以后村里有人听说那个老师是“又派”了,乡亲们也不懂把那老师给“又派”到哪儿去了,反正是再也没回来,学校也就散了。

后来,人民公社、合并村、办大食堂、吃大锅饭、种高产田、挖地三尺、提前进入共产主义、饿肚子……没完没了的事儿,忙得村里干部们晕头转向的。再后来,村里人都出去要饭了,谁还顾得上孩子们读书?寺圪嘴的五孔窑洞就此没人来了。

年复一年,寺圪嘴的空地上长满了荒草,土墙也塌了几段。窑洞里渐渐成了野鸽子和松鼠的家,偶尔兔子、狗獾或者狸子也会光顾。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1968年的冬天,寺圪嘴上荒废的五孔窑里将要住进来新主人——一帮子大老远从北京来山西插队的年轻人。

后记

后记

把五年插队的生活-W出来,把这些故事写成小说的想法,在山西大宁的北桑峨插队时就曾有过。可这辈子尽为了生活奔忙了,一直也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写。如今退休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支配了,这才开始动笔来完成自己这个多年来的夙愿。

五年的知青生涯,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但这五年的光阴在我的一生中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道理很简单,插队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同时又是接受能力最强的年华。那时如果在学校学习,所学到的知识同样也会终生难忘。

作为一个老知青,退休后在家静静地回忆往事,其实真是一种享受。无论是有趣的、深刻的;还是痛苦的、丑陋的;铭记在心的、不堪回首的;毕竟都过去了。想到那些有趣的事情,忍不住还会笑出声来。那些可怕的往事,回忆时已经不再那么胆战心惊了——时代不同了,那个被诅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小说里的人物,是一群最普通的知青,是全国数以千万计知青中绝大多数人的形象。他们没有“手握锄头、胸怀天下”、“扎根农村、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的那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甘于堕落”、“破罐破摔”的庸俗猥琐之辈。尽管他们有时会耍贫嘴、恶作剧、爆粗口甚至有点“痞”。但在这种“玩世不恭”的表象背后,我们仍能看到一群乐观、正直、忠厚、勇敢、是非分明和重情重义的灵魂。最重要的——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年轻人,这就是我心目中有些理想化的知青群体,这就是我的那些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

“大河东流”,是历史的必然。向西流的河,虽然有时也能奔腾咆哮。但终究要汇入主流,调头东去。小说中那些荒唐的、丑恶的、可怕的往事都是“文革”这股逆流中跳动的浊浪,尽管也曾张牙舞爪地溅起些波澜,还是转瞬即逝,成了沉浮在历史长河中的污秽。这就是《一条向西流的河》题目的含义。

我写小说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也衷心地希望小说里的这种“往事”,永远成为往事。它可以是小说的题材,但是绝不应该容许它再出现在我们和我们后代的现实生活之中。

我希望当过知青的朋友能喜欢这部小说;因为他们有亲身的经历,感同身受,小说会引起他们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回忆。我希望比我们年长的朋友能喜欢这部小说;小说会告诉他当年下乡插队的那些孩子们都经历了什么,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理解我们这些知青。我也希望年轻的朋友能喜欢这部小说;使他们知道我们共和国还有这么一段特殊的历史。这段特殊的历史造就出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就叫作“知青”!

承平

书评(媒体评论)

我知道是小说,可是你写的东西我太熟悉了,就不佻不把它当真。

——网友

好丈笔…日精月华、历尽沧桑、风霜刀剑、依然还在!选就是你、我、我们、老知青们!

——网友

当我读它的时候,我会泪流满面、我会大笑不止、我甚至又回到那个时代,操着那时说话的话乞和孩子说脏话,惹得孩子也和我一起闹!

——网友

这不是属于我的年代,也不是我熟悉的事实,但不影响故事对我的吸引力。即便一口气读到末尾,我依然意犹未尽一我想知道建华兄妹到底怎样了?更像之道大家绝口不提得佳佳怎么样了?

——网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5: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