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谢刚生著的《悠悠岁月/光阴的故事系列》为个人自传,从出生写到退休,以自身的成长经历折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并配上对应的照片,力求图文并茂。书中既铺陈酸甜苦辣,又体现坚忍智毅。成功中有唏嘘,挫折中有感悟。做到了一个普通人随着时代变迁及所处条件下所能做好的一切,旺盛的学习力和持续的工作热情,给自己平凡的人生一份值得骄傲的精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悠悠岁月/光阴的故事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谢刚生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谢刚生著的《悠悠岁月/光阴的故事系列》为个人自传,从出生写到退休,以自身的成长经历折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并配上对应的照片,力求图文并茂。书中既铺陈酸甜苦辣,又体现坚忍智毅。成功中有唏嘘,挫折中有感悟。做到了一个普通人随着时代变迁及所处条件下所能做好的一切,旺盛的学习力和持续的工作热情,给自己平凡的人生一份值得骄傲的精彩。 内容推荐 由谢刚生著的《悠悠岁月/光阴的故事系列》为个人自传,从出生写到退休,以自身的成长经历折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并配上对应的照片,力求图文并茂。本书内容分为上编人生历程,下编旅游日记有国外游、国外游。 目录 上编 人生历程 我的故乡 我的亲人 我的童年时代 在大埔中学就读的五年 转学汕头砦光中学 “铁窗生活”40天 沪、港、穗、黔、渝、厦之旅 从组织读书会到参加革命武装 在广东省军区兴梅军分区 在华南军区军政干校和中南军区广东干校 在中央军委总后勤部 转业下放北大荒劳动 初到高校工作 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的一年 进修返校后的三次困扰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 在下放劳动和农大被撤销期间 农大复办后至“文革”结束 拨乱反正和南调艰辛历程 在暨南大学工作的岁月 离休生活 下编 旅游日记 国外游 瑞士(1999年/2007年) 列支敦士登公国(1999年8月) 德国(2007年7月) 法国(2007年8月) 泰国普吉岛(2011年3月30日-4月3日) 韩国(2011年7月2-6日) 越南、柬埔寨(2013年12月18-23日) 国外游 三次返乡行(1994年/1996年/2013年) 西安、洛阳、郑州、开封(1994年l0月) 华东六市(1998年四五月) 香港(1999年) 黄山、千岛湖、杭州(2007年10月8-13日) 佛山、三水(2007年11月26-30日) 北京、天津(2008年9月21-29日) 澳门(2009年8月13日) 南昆山(2009年9月2l-25日) 台湾(2010年3月2l-28日) 湖南(2011年5月30日-6月4 13) 清远、肇庆、佛山(2011年7月23-28日) 巴马长寿乡(2012年10月14-17日) 汶川、黄龙、九寨沟、乐山、峨眉山(2012年10月22-27日) 西安(2013年4月14-16日) 梅州(2013年10月16-18日) 东莞松山湖(2013年11月26-28日) 清远(2014年12月l一3日) 惠东巽寮湾(2015年11月6-8日) 后记 试读章节 令人遗憾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地方有关部门竟因我父亲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我父亲当作“历史反革命”来看待,被判管制2年,“致中和”店铺也被当作“官僚资本财产”而被没收,成分则被划定为“工商业兼地主”(“工商业”与“官僚资本”是性质不同的概念,当时却无人加以区分,至于定为“兼地主”也是缺乏事实与政策依据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鉴于父亲在回国后长期在永定、大埔一带的华侨中有一定影响,曾请他做争取侨汇的工作,并出任永定县侨联委员,他为此尽了自己的努力。他还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过中共龙岩地委统战部召开的有关会议。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不断地遭到批斗,在1974年被迫害致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路线方针的指引下,全国大量冤假错案得以纠正,我父亲也在1985年得到了彻底的平反昭雪(1953年的错误判决被撤销,“致中和”店铺归还家属,我父亲的成分也由“工商业兼地主”改为“华侨工商业”)。 我母亲叫黄阿带,出身贫困,目不识丁,也没听说她有兄弟姐妹,很可能是个孤儿。她性格内向,平时话很少,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农村辛勤耕作,是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记得我们从九江逃难回乡后的头一两年,家里主要靠种地为生,母亲起早贪黑地干活,有点支撑不住,希望耀中哥能在农村找个老婆帮她分担一些劳务,孝顺母亲的耀中哥只得违心地遵从母命。 母亲为人纯朴厚道,安分守己,从不惹是生非、与人争吵,和乡亲、邻居相处甚是融洽。对生活、对儿女的未来,从不抱奢望。记得我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裁缝师傅进村来为村人做衣服,她对裁缝职业很羡慕,深情地对我说:“以后你长大了,能做个裁缝师傅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干这种活可以避开风吹雨淋日晒,没有耕田种地那么辛苦。”这就是她对我的教育和期望。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勤俭持家,既关爱儿女,又不溺爱儿女。记得在九江时,有一年我们兄弟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小学上学,早出晚归,午饭则由母亲在家做好,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步行送到学校,好让我们能在午间多休息一会。还记得我十岁的时候,在邻村侨育中学寄宿上学。那时学生每人备有草编的饭袋,自己把米放在饭袋里交给学校厨房用大锅煮熟,而菜则要自己做(有时是自己买一些晒干的萝卜丝,在厨房架起两块砖石,捡些柴禾煲来吃)。一次菜吃完了,我一个人走回家里,想让母亲为我做点咸菜带到学校吃,不巧母亲在较远处干活,我只好自己动手炒咸菜。当我盛满一汤匙猪油正要放进锅里时,母亲干活回来看见了,有点责备地说:“用这么多猪油来炒菜呀!”(那时炒一次咸菜,我一般要吃五六天,用一汤匙猪油已是很少的了)。但当我要返回学校时,母亲撂下农活,怜爱地送我走过一段荒无人烟的山路后自己才回家。 1950年至1960年,母亲到耀中哥家带孙子、孙女并帮忙做家务。耀中哥病逝后,她被那时还是单身的耀崇哥接去同住并帮忙做家务,直至1964年全国开展“四清”运动,被有关部门勒令回家乡劳动,1971年病逝于家乡。 总之,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年届古稀,她还能挑一担水),是朴实无华、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的一生。她养育了我。然而,这养育之恩,由于种种原因,我却没有尽到回报的责任。至于我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也同样没能回报,这成为我的终身遗憾。 我在家里最小,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大哥谢耀萱,在我出生后便去世了,大概只活了十几岁。 二哥谢耀中,汕头聿怀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法学院,“八一三”事变后转学到武汉大学就读。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是学运领导人之一。一次同国民党军警发生冲突,他被刺伤了手。当时在武汉,有不少青年学生投奔延安,他函告父亲,拟往延安到敌后打游击。当时九江正面临日寇入侵,父亲因还需留下处理经商业务,不能带我们立即逃难回乡,于是就做耀中哥的工作,要他先护送我们逃难回乡。回到家乡后,他曾受聘为下洋犹兴小学的代理校长。由于他为学校订的唯一报纸便是中共在武汉出版的《新华日报》,又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被疑为“赤色分子”。他还在村里自费办起了夜校,亲自为乡亲们授课.1939年,他转学到迁徙于韶关坪石的中山大学就读,之后又随中大迁至云南,读至毕业。在即将毕业时,他接受器重他的一位教授的劝告,为能找到工作而加入了国民党,并由该教授推荐给曾任中大校长的朱家骅,经朱安排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主办的《组织旬刊》当编辑。其后还到西安范汉杰部做事。抗战胜利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的秘书。1946年,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美洲华侨教育考察团去了美国。考察结束后,他留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1947年夏,我和耀崇哥在汕头被国民党当局以“政治嫌疑犯”的名义拘捕入狱,他回国参加营救我们的工作。我们出狱后,他先在汕头南华学院,后到厦门大学任代教授。 P6-7 后记 我的人生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历程。 我参加革命后,尽管受到过一些委屈,经历过一些坎坷,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些委屈、坎坷从没动摇过我对党的信任和忠诚,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好本职工作。如果说有些遗憾的话,那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较长期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因父亲和家庭成分的问题被错误定性,致使组织和领导虽然赏识我的工作态度和才能,却又不敢加以重用,个人的才能也因此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也就未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路线,人们心情舒畅、意气风发,个人才能也得以充分发展和发挥,但对我来说,政策虽好,人已老,不免有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至于我个人曾经受过的几次不公正的甚至错误的批判,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不能过多责怪当事者,而我个人则应该很好地吸取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的深刻教训一一这就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小事糊涂;对他人多些宽容,对自己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自命不凡,而应该十分谦虚谨慎。 在对待事业上,我的一个深刻教训是:做任何事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坐此山望彼山,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否则将一事无成。此外,还要善于抓住机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