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木兰花”是一句古诗,作者觉得它作为本书的名字最为合适。李博生、张小金著的《春早木兰花》得到战地服务团幸存者、新四军老干部秦秋谷阿姨的亲切关注,2012年笔者曾以电视剧本形式发表在《山东名家》杂志。现在再次修改,以写实文学正式出版。故事主要取材于全国妇联、福建妇联主编的《青春在战火中》和部分老人们的谈话及其子女的口述回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春早木兰花(抗战中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博生//张小金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春早木兰花”是一句古诗,作者觉得它作为本书的名字最为合适。李博生、张小金著的《春早木兰花》得到战地服务团幸存者、新四军老干部秦秋谷阿姨的亲切关注,2012年笔者曾以电视剧本形式发表在《山东名家》杂志。现在再次修改,以写实文学正式出版。故事主要取材于全国妇联、福建妇联主编的《青春在战火中》和部分老人们的谈话及其子女的口述回忆。 内容推荐 李博生、张小金著的《春早木兰花》以大革命时风云人物、国际反法西斯女战士胡兰女士以及中共党员胡瑞英、任秀堂、郑慧珍等杰出女性为原型的纪实小说,通过详述他们在抗战中参加“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战火经历,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她们艰苦卓绝的这段历史,以及对党的忠诚、为民族不畏牺牲的品格。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在中国抗日斗争史上都留下难忘的一笔……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十八军淞沪来抗战 胡兰畦飞马探军情 第二章 胡瑞英改革多谋略 忆童年不忘旧日苦 第三章 上海纱厂大罢工 全市掀起救亡潮 第四章 老战友床前探病情 任秀堂病榻托三事 第五章 国有难匹夫皆有责 小女工踊跃学木兰 第六章 十女孩含笑赴前线 何香凝挥泪壮军行 第七章 初次进村做民运 军民协力共抗日 第八章 服务团老兵重聚首 第二批新兵又出征 第九章 淞沪战场遭偷袭 撤军路上救伤兵 第十章 坚壁清野抢收粮 逆水行舟拉纤行 第十一章 红头文件来平反 江西老表迎亲人 第十二章 南昌巧遇陈毅 老友彻夜长谈 第十三章 服务团建立党支部 发军饷党员交党费 第十四章 服务团联欢新四军 胡兰畦为党咽苦酒 第十五章 胡瑞英病情不乐观 尹卜驹组织写作班 第十六章 武汉招收新团员 私访问苦团员家 第十七章 成立战场剧社 谷场练兵打靶 第十八章 赴敌后鼓舞士气 涉洪水勇气可嘉 第十九章 莫师长打靶发奖励 军医院救护当杂工 第二十章 上海展会叙友情 武汉周年做总结 第二十一章 党支部发展新党员 李惠英抗战舍恋情 第二十二章 鸡公山召开庆功会 广水站遭遇大轰炸 第二十三章 纯情游览岳麓山 长沙大火救亲人 第二十四章 撤退醴陵驻农村 宣传泗汾老红区 第二十五章 曹自刚追赶服务团 下部队才知被监视 第二十六章 服务团纪实得出版 异国情英魂心常在 第二十七章 受限制游击训练班 防暴露填表三青团 第二十八章 新余医院护伤兵 八办主任遭暗害 第二十九章 罗处长抢亲当色狼 李克农派将服务团 第三十章 授少将胡兰畦归队 掺沙子战训团胡闹 第三十一章 任秀堂桂林求指示 胡团长患病离部队 第三十二章 高安祭奠三百英烈 卜驹患病试着请假 第三十三章 服务团收尸受迫害 周文南牺牲在舞台 第三十四章 服务团总结三年史 党指示撤离十九军 第三十五章 艰难困苦奔延安 病重留住太行山 第三十六章 来到云岭回到家 皖南事变又遭难 第三十七章 冲出重围找部队 进入抗大五分校 第三十八章 为革命里希捐躯 五十年里路寻墓 附录一 胡兰畦简介 附录二 罗卓英简介 附录三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人员情况 附录四 附图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十八军淞沪来抗战胡兰畦飞马探军情 一个女军官骑着骏马在炮火中奔驰,这位英俊的女军官就是胡兰畦。中等个子,30岁左右,短头发,椭圆脸,一双又亮又黑的大眼睛,眉宇问透露着英武和灵气。一身戎装,扎着武装带,一看就是充满朝气,热情奔放的人。已是9月天气,上海暑气尚在,人马跑得挥汗如雨,炮弹不断在前后爆炸,掀起火焰和浓烟。胡兰畦伏身马背,不断挥动着马鞭,不顾一切跑着。她要去十八军军部了解前线的情况。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开战了。 中国各处军队不断调到上海参加抗战。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也奉命从广东赶来,被编入左翼军队序列,接管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线。这一线是日军进攻重点。也是防守上海的命脉。 8月23日凌晨,十八军刚刚赶到,日军即在小川沙、狮子林、炮台湾等地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攻。其中,又以罗店、嘉定方向为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中国军队。形势十分危急! 十八军罗卓英军长立即命令部队构筑工事投入战斗,并亲到罗店附近,在前沿一个简易的土垒的隐蔽部指挥战斗。罗卓英40多岁,广东人,中等身材,标准军人姿态,这时满身是土,正用望远镜从观望孔往外观察。副官在他旁边听令,几个参谋军官铺开地图在看,也有打电话与部队联系的。炮弹就在近处爆炸,掀起阵阵尘土。不时有流弹打进来,副官焦急地把他拉开。 一个参谋放下电话,惊慌地说:“军长,罗店主阵地失守了!” 罗军长用望远镜观察,罗店就在前面,已经能看见日本兵了,罗军长吼道:“命令十一师冲上去,把阵地夺回来!” ……半天了,罗军长焦急地等待十一师消息,前面炮火连天。 一个军官浑身是土,跑进来:“报告军长,十一师已经将阵地夺回来!” 罗军长立刻拿起望远镜从观察孔观看:“命令十一师加固阵地,顶住日军反攻!” 那个军官说:“报告,目前加固阵地缺乏器材,后方运不上来!” 军长不满:“妈的,军需干什么吃的?” 副官立刻建议:“军长,可以派部队去村里拆民房,就地取材!” 罗军长:“命令军需立刻去办!” “是!”那个军官出去了。轰轰!敌人大炮打过来了,就在近处爆炸,隐蔽部上土块哗哗落下。副官抱住罗军长的头压下去,罗军长推开他,摇了摇头上的土,又拿起望远镜观察敌方。 军需官开着卡车带着部队进了村子,部队立刻沿街拆房、卸门板,乱成一锅粥。一个士兵见到临近院子跑出两只鸡,随手抓了那两只鸡,老大娘追出来,急了喊道:“那是下蛋的鸡……不要拿走……” 那个士兵虎着脸说:“现在抗战,鸡征收了,让它抗日去吧!”转身走了。老大娘和大爷互相拉扯,哭着:“这还怎么过日子?” 一个士兵过来凶狠地说:“日本人打来了,过什么日子!想当亡国奴?”说着把老大爷家门板卸下扛走了。 卡车拉着拆下的木料、门窗“嘟嘟”开走了…… 8月25日,日军又从吴淞镇、蕴藻浜、张华浜开始登陆,重点仍是指向罗店。由于该地濒临长江口,离大场、闸北不远,日舰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陆上的目标,又有制空权,便于海陆空协同作战。日军集中重兵,对这一带猛攻,其中,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 罗军长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浏河一带。白天,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夺取阵地;夜晚,罗部趁黑又攻上去,再将阵地夺回,战斗非常艰苦和激烈。官兵伤亡惨重,上去一个团,几天就打光了! 9月6日,十八军又奉命负责防守金家宅、罗店西南、南北的周宅、曹庄至朝王庙、双龙墩、沈家桥、浏河等地,战线不断拉开。部队只能与日军开展阵地争夺战,十八军顶住日军进攻,打破敌人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的计划。可是战线拉得很长,部队伤亡很大。 十八军军部设在了嘉定县外岗镇一个大院子内。这天,罗军长在中厅里指挥战斗,他眼睛通红,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他趴在桌上看地图。P4-5 序言 我写《春早木兰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工作时候,我就发现退休后的岳母里路(金敏玉)经常与旧日的姐妹们聚会,你来我往,有时还在一起唱唱歌,老太太们热热闹闹,亲亲热热。那时我并不太了解她们都是谁,只是知道她们是老战友,很为她们离休后能常在一起回忆战斗生活而羡慕、高兴,有时也有些嫉妒。 我们自己也退休了,老阿姨们一个个走了,我的岳母也走了。近些年,整理老人们留下的资料时,我逐渐“发现”了她们,认识了她们,理解了她们。那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她们是生生死死、战斗在一起的姐妹。她们共同经历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战争生涯。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于军队来自全国各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作战中困难重重。上海各界人民组织了许多慰劳队、救护队、服务团协助中国军队抗战。岳母当时是纺织厂的女工、上海女青年会女工夜校学生,才16岁,还是少女。她和其他姐妹一起,毅然离开了家庭,离开了爸爸妈妈,参加了革命老人何香凝发起成立的、杰出的妇女革命活动家胡兰畦同志亲自领导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首批人员平均年龄不足19岁,为了救国于危难中,她们毅然走上前线,用少女稚嫩的肩膀去扛起抗日的大旗。战争首要保护的是妇女和儿童,可是中国生活在底层的女工却走上战场,中华民族真的被迫发出了最后的吼声!看着她们上前线时拍下的照片,11张天真的笑脸、,想着李亚芬怕不让她去而踮起脚尖,真让人敬佩和心痛! 在前线的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日子,军队节节抵抗,步步退守,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可她们没有失去胜利的信心,随军一路宣传民众,鼓舞士气,行程两万多里,历经沪、浙、苏、皖、赣、鄂、湘、豫八省市。担负了国民革命军十九集团军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高安战役等许多战斗中战地宣传、救护、服务、打扫战场等极其艰苦的工作。为民族解放献出了最美丽的青春,为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甚至牺牲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3年中,这群女孩子战地演出抗战戏剧近一千场,演唱抗战歌曲更是不计其数,出版《战鼓周刊》1,4万多本、23万份,出版《战鼓》墙报94期,在国际新闻社等16家报刊发出战地通讯76篇。还出版了图书共计2,5万本,其中有妇女儿童读本、自编剧本,还有为纪念战地周年而出版的《战地一年》《战地二年》《战地三年》3本书。这群女兵通过文艺演出、文字宣传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自己的行动唤醒民众起来抗日救国,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华侨对中国更多的同情和支持,纷纷指名给她们捐献药品和物资。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赞扬她们:“自从‘九一八’以来,广大妇女参加了救亡运动直到如今,抗战的巨浪更是冲破了封建的男女关系的壁垒。今天的中国妇女在抗战中已经表现了积极的作用。”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妇女热烈参加前线工作,如胡兰畦、丁玲等所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前线艰苦奋斗,获得全中国人民的称颂。”高度赞扬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我阅读了她们留下的材料、信件。看得出来,她们的聚会除了战友情谊,还在做三件事:一件是为她们的这段经历讨个说法;一件为这段经历写史;还有就是找到牺牲战友的墓地,为她献上一束鲜花! 后来,我又访问过一些老同志,才知道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给许多姐妹的人生带来了曲折,甚至影响终生。每次审干都要审查这段历史,特别是“文革”(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或“文化大革命”的简称,全书同)中,把她们当成特务、“反革命”组织。 共产党员李建华、龚琦玮离开服务团后,到地方去了,为这段历史她们在“文革”中被迫害而死。 施桢阿姨在淞沪战场参加服务团,积极工作。服务团结束,她跟随党员同志一起去了新四军军部,安排在司令部,随即遭遇皖南事变。她随从叶挺将军出面谈判,被国民党军扣押。作为叶挺随员,她被单独关押,受尽磨难,抗战胜利才获释。回到革命队伍,几十年来,她无数次申请入党,始终被拒之门外,致使遗憾终生。 共产党员张定堡阿姨是岳母的小姐妹,1936年参加共青团组织,1937年转为党员,皖南事变负伤被俘,受尽凌辱,脱逃出来。回到革命队伍,被认为历史不清,后家庭不幸,工作无着,生活困苦。已退休的岳母去上海才知道她的境况,为她到处奔走,才得以解决住房生活问题,在最后的日子才以离休住进养老院。 张狄秋阿姨,是与尹峰阿姨一起在武汉参加服务团,那时她是小学生,由于个子高,有力气,总是抢干重活,爬高挂幕布,下厨帮忙,为伤员洗衣、补衣。新中国成立后,因家庭孩子多,生活困苦到卖血,可是战友聚会时却只字不提。尹峰在她去世时才得知她生活困苦到这般地步,潸然泪下。 李惠英阿姨是姐妹中较早参加共青团的,是岳母和李亚芬的领导,她配合“田哥”搞秘密联络站,假扮夫妻,他们感情极深。淞沪会战她积极参加服务团上了前线,“田哥”被捕出狱,在武汉相遇。“田哥”受党派遣开辟新的工作,希望李惠英一起去。李惠英想到出征时的誓言,忍受着心灵极大的痛苦,没有离开服务团。从此,李惠英人生轨迹发生极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田哥”成了省部级高干,而李惠英到了新四军后,由于日寇“扫荡”、组织动员她去老家常州“打埋伏”,这段历史一直在审查,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工厂当普通工人,终老一生。 还有许多阿姨生活都有坎坷,“文革”中都受到冲击。特别是胡兰畦女士,大革命时的风云人物、国际反法西斯女战士,新中国成立后销声匿迹。她一直接受审查,因为被授过国军少将,不但本人“罪大恶极”,还累及全体服务团员。反右被打成“右派”,“文革”被打成“反革命”,受辱数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颖超同志直接干预下,才恢复党籍,彻底平反。 服务团的党支部成员胡瑞英、任秀堂、郑惠珍阿姨以当年地下党支委名义联名给党中央写信申诉,中央组织部1983年下文正式澄清“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经历,属革命历史,参加者计算革命工龄。 老阿姨们历史问题得以解决,十分高兴,她们决定把这段历史分头写出来,可是有些人已经走了,不得不从《战地三年》中选取她们的文章。1996年,她们的集体回忆纪念册《青春在战火中》出版了。 现在妈妈、阿姨们大多离世了,在世的也90多岁,乃至百岁高龄。每次看到她们的材料、照片,总感到应该为她们做点什么,她们艰苦卓绝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都留下难忘的一笔。 木兰花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花,此树耐严寒。早春开花时,紫红色的花朵,迎着初春的阳光绽放在枝头。古时,曾有木兰从军、为国出征的美丽传说。看着那张出征时一群少女稚嫩的笑脸的照片,她们正是初春绽放枝头的一簇木兰花,现代真实的花木兰。作为后代,我们有义务把她们写出来,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群早春的木兰花! 李博生 2012年10月31日初稿 2015年12月9日改写完成 后记 “春早木兰花”是一句古诗,我觉得它作为本书的名字最为合适。本书得到战地服务团幸存者、新四军老干部秦秋谷阿姨的亲切关注,2012年笔者曾以电视剧本形式发表在《山东名家》杂志。现在再次修改,以写实文学正式出版。我不是学文学的,自然写不出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只是想不忘过去,尽可能地把阿姨们的故事留传下来。《我写(春早木兰花)》一文,秦阿姨建议作为本书的前言。 故事主要取材于全国妇联、福建妇联主编的《青春在战火中》和部分老人们的谈话及其子女的口述回忆。 最后感谢西苑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鱼汲胜和刘小晖老师的精心编审,还要感谢留下这些珍贵历史照片却无从查找的摄影者,请你们及时联系,我们会按规定付酬。 作者 2016年早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