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泽田、张领先、李鑫星、李易著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有4部分共分18章,讲述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明显改善。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规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互联网+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傅泽田、张领先、李鑫星、李易著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有4部分共分18章,讲述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明显改善。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规律。 内容推荐 傅泽田、张领先、李鑫星、李易著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明显改善。 本书可以作为农业信息化、农业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也可以供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部门及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机构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互联网+”的本质 01 “互联网+”=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互联网革命 02 中国社会正式步入互联网红利时代 03 “互联网+”时代,中国必将超越 04 “互联网+”不等同于“+互联网” 第1部分 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 第2章 农业概况 01 农业传说——“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02 农业产业界定 03 农业发展的阶段 第2章 农业概况 01 农业传说——“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02 农业产业界定 03 农业发展的阶段 第3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 01 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 02 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 03 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 04 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 05 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06 传统农业如何被互联网改造 第4章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01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02 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脱钩 0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04 农业过度开发,环境亟待修复 第3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 01 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 02 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 03 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 04 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 05 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06 传统农业如何被互联网改造 第4章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01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02 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脱钩 0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04 农业过度开发,环境亟待修复 第2部分 “互联网+现代农业”颠覆传统农业 第5章 神奇的智慧农业生产 01 智慧设施农业 02 智慧大田种植 03 智慧畜禽养殖 04 智慧水产养殖 05 重大农业信息化工程 第6章 智慧林业 01 什么是智慧林业 02 智慧林业的内容及作用 03 智慧林业应用 04 “互联网+”打造林业专属模式 第7章 智慧农业经营管理 0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平台 02 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03 农村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平台 04 农业电子政务平台 05 农业信息监测平台 第8章 农村综合信息智能服务 01 农村生产信息智能服务 02 农村生活信息智能服务 03 智慧农产品物流 04 重大农业信息化工程 第9章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01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标准 02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 03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第10章 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01 观念问题 02 成本计算问题 03 使用培训问题 04 信息资源与数据分析问题 05 信息安全问题 246第5章 神奇的智慧农业生产 01 智慧设施农业 02 智慧大田种植 03 智慧畜禽养殖 04 智慧水产养殖 05 重大农业信息化工程 第3部分 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第11章 我国农村信息资源情况 01 我国农村信息资源概况 02 电脑拥有量 03 移动电话拥有量 04 电视机拥有量 第12章 现代农业对互联网+时代的呼唤 01 农民个性化的农业知识需求 02 基于农民个性化知识需求的关键技术 03 现代农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04 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第13章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方案 01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总体方案 02 多媒体视音频知识库构建 03 呼叫中心与专家系统耦合的音频传输方案 04 面向3G/4G通信终端的视频传输方案 05 低成本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集成 第4部分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时代态度(生产关系变革) 第14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的农民 01 有效管理农业生产,提高产出率、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02 监测农产品、运输与仓储过程品质变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03 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04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农民 第15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者 01 了解农产品全产业链,理解农业、农民和农村 02 关注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 03 享受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04 倾心于农业投资人 第16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 01 实时了解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平衡状态 02 有效监管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 03 提供优质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04 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与调节 第17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01 政府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02 市场化运作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03 涉农企业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04 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运营模式 第18章 农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02 未来农业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二次互联网革命:移动互联网 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7年第一代iPhone诞生以后,互联网已经从桌面互联网开始步入移动互联网的新阶段。在中国,互联网革命的主战场也由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升级。 在移动互联网革命阶段,中国已经可以做到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甚至在某些领域推动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2001年11月,中国移动开启“移动梦网”创业计划,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开始。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及终端企业相继独立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腾讯、新浪等桌面互联网巨头也开始移动互联网转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随着WiFi、4G高速无线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笔记本、手机、摄像头、传感器、电视、冰箱、汽车等,都将与互联网相连,从而使得几乎每一个物体、每一个人都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全社会开始真正做到万物皆联网。梅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各种智能终端及物联网传感器将接入无线网络,并连接云计算中心,移动互联网产生的价值将是过去桌面互联网的数十倍。移动互联网并不是对桌面互联网的延伸或补充,它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让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并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也因此会引起整个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 (1)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手机从过去一个基本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浏览网页、查询地图、网购、社交,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 (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行业变得越来越模糊,过去基于传统产业的很多分工界限会被打破。 互联网的两个重要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和“缩短路径”,移动互联网可能使得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路径的缩短使得信息不对称减少,很多过去依赖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的中介性服务行业可能会面临被替代的风险。例如,现在旅游中自助旅游的比重越来越高,原因除了传统团体游的诸多弊端以外,更主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用户分享的便利性,使得很多对旅游目的地熟悉的人能够在网上分享自己对于景点和食宿地点的评价,从而使得没有去过这些景点的人也能在出发前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传统旅游中介——旅行社和向导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在线旅游服务的新行业。 再如,电商的崛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购买,在对传统的零售行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还连带影响了商业地产等一批与零售相关的产业。 另外,产业的变迁也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政府针对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面对各种新兴的行业类型,政府应该如何相应地进行管理和设置呢? (3)分散化和个性化生产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 移动互联网使得传统的B2B、B2C、C2C等几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外,一种全新的C2B(消费者提出需求,商家响应)模式开始兴起。生产者和消费者变得模糊,移动互联网给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消费者不再是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 (4)社会的资源流动和组织形态可能发生改变。 城市本来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为了满足大量工人的生活配套而出现的,当前很多超大城市的规模已经到了环境资源能够承受的极限。对于城市内的居民来说,高房价和交通拥堵也是难以承受的高成本。而高房价和交通拥堵的根源,还是资源过于聚集在城市的核心地带。资源和人的流动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未来移动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自主决定工作的时间和地点,那么人们就无须聚集到城市的核心地带去办公,整个资源的流动也会随之改变。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会使得远程医疗和在线教育得到普及,大城市在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优势也将被慢慢削弱。长期来看,超大城市的资源特别是土地价格可能受到重大冲击。 P4-6 序言 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四化同步”被写入大会工作报告,即在确立城乡一体最终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201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总理报告中的“互联网+”一亮相便引起热议,各个行业都在讨论互联网加了自己会怎么样。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主要围绕“互联网+”讲述如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行动,为今后“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强调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互联网+现代农业,就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并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互联网正与传统农业结合得更加紧密,由互联网技术带动的农业升级、农民生活改善,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开创业的新空间。毋庸置疑,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将会打破传统农业的困局,为农业带来崭新的出路,引领农民走向致富之路。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我国农业正在朝着现代化的目标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期性矛盾仍然很多,各种新的风险在积聚,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目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程度还很低,必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途径来发展信息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以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信息化。走工业化、现代化与信息化并举之路,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如何与农业相加?未来的农业究竟在多大程度、广度及高度上被互联网改变?如何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无论是从生产者、经营者到服务者,还是从管理者、消费者到农业投资者,各个方面都充满迷茫与期待!面对当前不同层面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憧憬及实践需求,本书充分利用编者视野所及之案例、知识,打开人们对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相叠加的想象空间,力图全面、系统地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以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我国近期“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提供技术与方法上的启示与支撑。 本书分为4个部分共18章,具体如下。 第1部分为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阐述农业产业内涵、特性及其当前面临的挑战。从“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入手,从农业本质、农业产业范围等方面界定了农业产业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农业发展阶段。从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方面,概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总结了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脱钩,生产者不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消费者不相信农产品生产者及农产品质量品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犹存;农业过度开发,环境亟待修复。 第2部分为“互联网+现代农业”颠覆传统农业,主要展示“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神奇的智慧农业生产、智慧林业、智慧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信息智能服务,以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成本计算问题、使用培训问题、信息资源与数据分析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方面,近年来农业虚假信息问题、信息过载问题和信息失效问题尤为严重。 第3部分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农民个性化信息需求及低成本农业信息化技术模式,重点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方案。从电脑拥有量、移动电话拥有量、电视机拥有量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村信息资源情况。针对现代农业对互联网+时代的呼唤,系统分析了农民个性化的农业知识需求、基于农民个性化知识需求的关键技术、现代农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及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的特点,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总体方案,重点阐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与基于全产业链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方案;同时,提出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低成本农业信息化技术模式,重点介绍了多媒体视音频知识库构建、呼叫中心与专家系统耦合的音频传输方案、面向3G/4G通信终端的视频传输方案、低成本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等技术方案。 第4部分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时代态度(生产关系变革),阐述“互联网+现代农业”时代的农民、消费者和政府管理者的角色,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展望。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可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管理农业生产,提高产出率、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监测农产品在加工、运输与仓储等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者可以了解农产品全产业链,理解农业、农民和农村,从而知道农产品全部生产环节及其质量品质情况,相信农民生产;关注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享受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进而倾心于农业投资人。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者需要重新定位,转换角色,实时了解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平衡状态;有效监管农产品生产与供应过程及其质量安全;提供优质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与调节。本部分总结了4种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市场化运作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涉农企业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本书可以作为农业信息化、农业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供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部门及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机构参考使用。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案例,在此对诸位文献作者及案例实践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因为时间仓促,部分文献资料未在书中标出,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歉意!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错误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不断改正和完善。 编者 2015年8月于中国农业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