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史晨前后碑》是其中一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著的《史晨前后碑》讲述了:《史晨前后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属于庙碑,碑高二三一厘米,宽一二一厘米。碑文刻于碑石的正反两面,分“刚后碑”的说法,始于北宋赵明诚《金石录》。
前碑刻于汉灵帝建宁二年(二八九年)三月,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通常称《史晨前碑》,或《奏铭》。碑文无额,十七行,每行三十六字,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后碑刻于建宁元年,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碑文十四行,每行三十六字,记载孔庙祀孔之事,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
前后碑书风一致,当为一人手书。传为蔡邕书。此碑从用笔到结体,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矩。笔画古朴厚实,波挑分明,而且刻工精细,笔力的轻重顿挫表达清楚。结体端庄严谨,方正平整。风格古雅朴茂,凝重中蕴藏着虚静平和之气。
明代郭宗昌《金石史》评日:“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亦非后世可及。”清代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道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清代杨守敬《平碑记》评日:“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清代邓石如等众多隶书大家均临过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