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工人到工匠(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宋振杰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振杰著的《从工人到工匠(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的立意和内容就是为了响应广大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特别是80后、90后等新一代的技术工人的需求,他们往往有激情、有想法,但有时候却缺乏必要的引导,包括精神上的引导和成才路径上的指导。这本书主要结合工会的工作内容,大到从国家政策方面,小到如何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结合一线技术工人熟知的“大国工匠”案例,为技术工人提供岗位成才的较为全面路径指导。

内容推荐

岗位成才既是企业的期望,也是员工的渴望。宋振杰著的《从工人到工匠(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以“大国工匠”为标杆,以成为高技能人才为方向,系统阐述了在创新创造的新时代,技术工人如何确定目标,然后通过考取技能等级、砺练绝活、参加技能大赛、挖潜增效、创新发明、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这七条路径来实现岗位成才,成为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员工。本书例举了17位大国工匠的成长、成才的案例,同时阐述了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过程和方法,给技术工人实实在在的引导和指导。

目录

开篇 工匠时代来临——你也能成为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一石激起千层浪

 工匠和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的六个关键词

 工匠已经是稀缺资源

 《中国制造2025》:你想成为什么类型的大国工匠

路径一 提升技能等级——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的类型和等级

 技能鉴定与一般考试的区别

 如何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申请职业技能鉴定需要什么条件

 借助职业资格证书做好职业规划

路径二 让自己身怀绝技——练就技能“绝活儿”

 有技能才有前途一

 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一个都不能少

 磨炼操作技能的四个阶段

 练习“绝活儿”的四种方法

 练成“绝活儿”的四个要素

 克服操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启动你的10000小时大国工匠计划

路径三 登上显露才华的舞台——参加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岗位成才的直通车

 技能大赛的种类、规程及奖励政策

 克服自卑心理,大赛并非高不可攀

 赛前训练的方法

 赛中心理调适方法

 赛后总结的技巧

路径四 持续改进日常工作——积极挖潜增效

 挖潜增效要有问题意识

 瞄准生产过程中的七大浪费

 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四个方法

 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不断改善,持续优化

 在劳动竞赛中挖潜增效

 如何提合理化建议

 QC活动:挖潜增效的攻关小组

 5S管理:挖潜增效的日常习惯

路径五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进行创新、发明

 创新是大国工匠的必备素质

 用创新发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式

 创新思维之联想法

 创新思维之发散法

 创新、发明之流程优化法

 创新、发明之缺点列举法

 创新、发明之希望点列举法

 创新、发明之检核表法

 创新、发明之设问法

 创新、发明之智力激励法

路径六 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坚持终身学习

 大国工匠都是学霸

 你必须把终身学习当回事儿

 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

 建构动态“T”型知识结构

 建构动态“工”型能力结构

 企业里“免费学习”的四种方法

路径七 把自己置身于团队之中——参与团队合作

 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

 团队合作的三个原则

 融入团队的三项注意

 人际交往的四大原则

 与同事相处的方法

试读章节

《大国工匠》: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5年“五一”和“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分别播出了两季《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介绍了17位国宝级的顶级技工靠双手缔造出制造业神话的事迹,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发现,这些工匠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因为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靠着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来实现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使自己成为各自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高技能人才。

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直径的1/50,有人能在35年中手工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不出一个次品……这些工匠的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就是心有理想,身怀绝技,敬业爱岗,追求卓越。他们一直默默坚守、孜孜以求,挑战着职业技能的极限,最终他们脱颖而出,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不管是钳工、电工、车工,还是建筑工、焊工、木匠,只要能做到技高一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胡双钱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他说:“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

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但人能够不断实现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科学家脑中产生想法,工程师图纸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

从国家层面来讲,工匠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没有他们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没有他们恪守岗位的坚持,技术再强大,创新再活跃,都不可能转化成切切实实的成果。换言之,没有工匠们的辛勤付出,再好的创意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大跨步前进时,工匠们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个人层面来讲,《大国工匠》纪录片可以给技术工人带来三点启发:

第一,对工匠精神的践行使他们成为大国工匠。他们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他们将技术当作艺术来打造,穷其一生追求技艺的高超;他们适应时代的变革,既有坚持又有创新;他们代表一个领域的最高水准,是专业精神的代表。

第二,雄心壮志要与脚踏实地紧密结合。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要从点滴做起,干一行,爱一行,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在贡献中成就自我。大国工匠们的感人故事与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提升人生的价值。

第三,技工是人才,技工也有前途。大国工匠的成功之路不是靠上名牌大学,取得高学历,而是在技能领域发展,用技能实现人生价值。工匠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着工作,他们代表着一种气质:坚定、踏实、创新和精益求精。

如果把所有大国工匠们的特质凝聚成一个词,那就是——匠心。有匠心,就一定能实现心中梦想;有匠心,就一定能锻造“中国品质”;有匠心,“中国制造”就一定能飞得更高。而匠心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品质。

榜样的力量

方文墨:突破手工打磨极限,加工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5

《大国工匠》里的人物方文墨是钳工界的奇才。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装备中,飞过天安门的5架歼-15中的不少核心零件,是由方文墨和他的班组成员做出来的。在工业化时代,尽管很多零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了,但是有的战机零件因为数量少、加工精度高、难度大,仍需要手工打磨。

长年累月的苦练,使得31岁的方文墨的背已经有些驼了。正常情况下,钳工一年会换10多把锉刀,方文墨一年却换了200多把,有几次居然生生把锉刀给用断了。每天连续训练四五个小时,锉刀持续发出的刺耳声音甚至让方文墨出现生理性呕吐。他就这样坚持着,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突破了手工打磨的极限加工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毫米,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5。教科书上,人的手工锉削精度极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千分之三毫米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命名为——“文墨精度”。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