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怎样教书不累人/桃李书系
分类
作者 严育洪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严育洪著的这本《怎样教书不累人》共分十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述,后十五部分是教书不累人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擦亮学生的眼睛;唤醒学生的耳朵;解放学生的嘴巴;用好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的探究;增强学生的记忆;图解学生的认识;愉悦学生的心情;开阔学生的视野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严育洪著的这本《怎样教书不累人》是教师版《彷徨》与《呐喊》。

本书认为,“怎样教书不累人”,其意有二:一是“教师怎样可以教得不累”,二是“学生怎样可以学得不累”。

目录

总述 让我们千万次地问:怎样教书不累人?

 为什么教得累——因为“mang”

一、“忙”——教得忙碌

二、“茫”——教得茫然

三、“盲”——教得盲目

四、“莽”——教得莽撞

 怎样教得不累——抓住“yao(you)”和“yu”

一、弄清楚几个“yao(you)”——“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二、授人以几个“yu”——“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 擦亮学生的眼睛

 做法一:让学生看得入眼

一、采用演示活动

二、采用演戏活动

 做法二:让学生看得入心

一、利用学生的错觉

二、锻炼学生的锐觉

 做法三:让学生看得入神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2 唤醒学生的耳朵

 做法一:让学生感到好听

一、用好听的故事吸引学生听

二、用好听的笑话吸引学生听

三、用好听的歌声吸引学生听

 做法二:让学生想要听好

一、咬耳朵——促使学生专心听好

二、蒙住眼——促使学生用心听好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3 解放学生的嘴巴

 做法一:让学生有胆子说

一、让学生大声说

二、让学生抢着说

三、让学生愿意说

 做法二:让学生有脑子说

一、允许学生“你说,我说,大家说”

二、允许学生“好说,歹说,自由说”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4 用好学生的双手

 做法一:让学生看手忆知识

一、利用手的构造“做”学问

二、利用手的运动“做”学问

 做法二:让学生动手益情智

一、动手有益智商

二、动手有益情商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5 鼓励学生的阅读

 做法一:让阅读成为新的呼唤

一、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新能量

二、阅读可以发挥大脑新功能

做法二:让阅读成为心的呼唤

  一、读书可以“养心”

  二、读书可以“收心”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6 引导学生的探究

 做法一:让学生感到好奇

一、在知识的有趣中让学生充满好奇

二、在知识的有用中让学生充满好奇

 做法二:让学生感到惊奇

一、奇异的结局,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惊奇

二、奇特的结果,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惊奇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7 增强学生的记忆

 做法一:让学生“念念”不忘

一、学会即时记忆

二、学会随时记忆

三、学会过时记忆

 做法二:让学生“博闻”强记

一、记着多留意

二、记着多联系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8 图解学生的认识

 做法一:画出知识意图

一、用图画画出知识

二、用漫画画出知识

 做法二:画出思维导图

一、从哪里画——画好知识的“种子图”

二、往哪里画——画好知识的“树形图”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9 愉悦学生的心情

 做法一:用口技愉悦学生

一、用“笑语”让学生乐学

二、用“欢声”让学生乐学

 做法二:用身技愉悦学生

一、让学生感觉“乐坏了”

二、让学生感觉“惊呆了”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0 开阔学生的视野

 做法一:知识之内的融会

一、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让学生学会“接二连三”

 做法二:知识之外的贯通

一、不同板块之间的贯通

二、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1 顺应学生的天性

 做法一:在玩弄中学习

一、变玩具为学具

二、变闲玩为闲趣

 做法二:在玩耍中学习

一、变游戏为游猎

二、变游玩为游学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2 促成学生的共进

 做法一:让学生心往一处

一、用好全班学生的智力资源

二、用好全班学生的能力资源

 做法二:让学生情往一处

一、用好男女学生的人材资源

二、用好男女学生的人才资源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3 激发学生的挑战

 做法一:给学生可以挑战的任务

一、使知识“留有距离”

二、把知识“掩埋起来”

三、让知识“缺少主意”

 做法二:给学生可以挑战的人物

一、让学生能与同学挑战

二、让学生能与教师挑战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4 发挥学生的能量

 做法一:让学生做主

一、让学生献计

二、让学生选择

 做法二:让学生上课

一、学生教同学

二、学生教老师

三、学生教家长

 做法三:让学生供题

一、让学生选题

二、让学生编题

三、让学生晒题

 做法四:让学生写书

一、让学生编教材

二、让学生编书报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5 等待学生的步伐

 做法一:回答迟延又何妨

一、教师不必急于立即回答学生问题

二、教师不必强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

 做法二:回答迟钝也无妨

一、鼓励教师教学有“缺口”

二、允许学生学习有“缺陷”

试读章节

除了众说纷纭的讨论可以让人想出办法,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好说,歹说,自由说”的评说。其实上面“测量大树的高度”这一案例中也存在着学生的相互评说。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故意采用一些“非常”做法,为学生提供评说的机会和材料。例如教师可以故意犯一些知识错误,不仅可以让学生评说,而且能够让学生时时盯着你,以寻找老师的犯错。我在教学中,常常以“马大哈先生”自居,堂而皇之地告诉学生我经常会犯错,如果谁指出老师的错误谁就可以获得加分。结果我的课,学生总是盯着我,他们不放过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想能够找出问题来,赢得表扬,赢得加分。同时,我对学生的犯错也以“好好先生”自居,在宽容中让同学们自由评说。

有一个小品叫《白字先生》,表演者周炜经常说错字的读音,结果很是引人注意,听者有着指出错误并帮他纠正的冲动。同样道理,如果教师说错字的读音,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学生更是乐意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因为平时都是老师指出和纠正学生错误,此时好不容易发现教师说错了,不趁机报复一下咋行!

除了从报复心理上可以解释学生为何喜欢“挑刺”,我们还可以从生理学上解释,因为喜欢“挑刺”是人的专爱。想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做对了100件事没人理会,一旦做错一件事就会挨骂;网上正面新闻远没有负面新闻关注度高。原来,这是由人的思考方式决定的。美国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志愿者的大脑后发现,当一种行为产生负面效果时,志愿者大脑中的杏仁体开始活跃。杏仁体位于大脑深处(图2),主要负责处理负面情绪。负面效果越明显,杏仁体就越活跃。但如果一种行为产生积极效果时,杏仁体就不太活跃,此时人们更多依靠数据而非情感做出判断。

评说,除了对同学和老师的问题进行评说,还可以对权威进行评说,要达到这一高度,更需要用脑子。或许这种评说并不合理,但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思想,却是有益无害的。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小可的爸爸爱写诗。受他的影响,小可刚上小学,就能背诵不少古诗。周末,一个诗人来小可家玩。他和小可爸爸谈天说地,无意中说到一首有名的唐诗《悯农·锄禾》。正在边上玩的小可,突然评论道:“这首不好。”诗人来兴趣了,便问小可:“这可是很有名的诗哦,你倒是说说,哪点不好?”小可说:“题目就不好。要么锄地,要么锄草,锄禾肯定不对,要被农民伯伯打屁股的。”

诗人觉得有趣,就又问:“你知道《春晓》吗?这首如何?”小可一摇头说:“这首也不好。”他指着摆在一旁的《少儿学古诗》,说,“好不好你自己看。我都批有字。”  这倒新鲜,小孩子竟敢给名诗批字。诗人拿起诗集,翻到《春晓》。果然,在每句诗的后面,都写有两个不太工整的铅笔字:春眠不觉晓——糟糕。诗人看完乐了,指着这句问:“这怎么讲?”小可瞥了一眼书,说:“早上醒不来,上学迟到,要罚站的,这不糟糕啦?”

诗人更乐了,再看:处处闻啼鸟——矛盾。他又叫小可解释。小可回答说:“都‘不觉晓’了,睡过头了,怎么还能‘闻啼鸟’呢?”诗人觉得有点道理,继续:夜来风雨声——跑题。他很惊讶,又问小可。小可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动脑筋呀?题目既然是春晓,春天的早晨,就不该写夜晚!”诗人想想对呀,接着往下:花落知多少——费解。他又问小可:“这怎么说?”小可说:“花落多少朵,数不清吧?不可能知道吧?他却说‘知’,真令人费解。”

诗人大惊失色,又点了一首《登鹳雀楼》,小可还是说不好。小可依然在每句诗后面批了两个字:白日依山尽——错了;黄河人海流——反了;欲穷千里目——晚了;更上一层楼——傻了。小可一一解释说:“‘尽,应该是‘进’,太阳是落进山,不是完蛋。‘人海流’应该是‘流人海,,它都人海了,还流什么流?太阳都落山了,还想着看得远远的,不是‘晚了,吗?那会儿别说上一楼,上十楼都看不清啦。真上去的话,不是‘傻了’?”

诗人开怀大笑,冲小可的爸爸喊:“老兄,你儿子太有才了!将来你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可以看出孩子还没有被定式的思维和被定调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孩子限于年龄和知识,虽然还不能理解诗的写法和意境,但他敢于说三道四的勇气和精神却是值得嘉奖的。从小就有这样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孩子,还会长不大、学不好吗?英国批评家罗伯特·林德说:“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到无知中去寻找知识。”无知的乐趣,归根结底就在于能够“说三道四”。

P60-62

序言

让我们千万次地问:怎样教书不累人?

现如今,我们经常会听到“幸福指数”这个词,如果你要问我们的老师“你教得幸福吗”,得到的回答很多是“不幸福,教得好累”。由此可见,除了经济待遇,教得累也让教师感到不幸福。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必定学得累。例如,许多教师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埋头于做题中,教师埋头于批改中,没完没了。有一个人对此发出了呐喊——“如果孩子们的成绩真的完全与做题量成正比的话,那还要老师干什么?”也就是说,只会死做的教师以及只会把学生做死的教师,“这样的老师不要也罢”。那么,老师应该干什么?他接着做了解释:“作为教师,应该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去关注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让学生能够学得不累,也要让自己教得不累,而要达到这种双赢和良性循环,我们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探求有效教学方法,这也正是我要跟大家探讨的主题——“如何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以及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书不累人?”

这里,我所说的“怎样教书不累人”,其中的“累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里的“人”指的是“教师”,也就是能够教得不累着“自己”;二是这里的“人”指的是“学生”,也就是能够教得不累着“学生”。

那么,怎样教书不累人呢?我认为,教师必须知道以下几件事。

为什么教得累——因为“mang”

一、“忙”——教得忙碌

曾经看到一则题为《教师生活写照》的打油诗,摘取片段如下:

三十分钟,早餐即毕。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就上班去。先去打水,再来扫地。N摞作业,等你去批。……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昨天月考,今日摸底。期末期中,不计其数。……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统计成绩,写出分析。谁得第二,哪个第一?张三李四,王五赵七。两次比较,名次何异?课上讲评,面向全体。下课以后,单独找你。排名后退,是何道理?知识水平,心理因素?思想根源,刻苦程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话已毕,铃声将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

上面只是描述了教师忙得不可开交的一部分,工作的忙碌让教师感觉教得累,但只要还没有“心死”(“忙”字由“心”和“亡”两部分组成),教师还是能够累并快乐着。

如果说这种事务上的“辛苦”教师还吃得了苦,但“心苦”却常常把教师累垮。教师的“心累”,一是时时要为学生操心,二是还要被外界说风凉话,有人就写了一首歌唱出了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心苦”。  教师的“心累”,还常常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可以让学生学得不累而自己也能教得不累”,具体来说也就是教师感觉下面几个“mang”。

二、“茫”——教得茫然

意思是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教。例如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内容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依然采用老思想、老方法、老评价,用旧瓶装新酒,虽然是新教材却不是新课堂。又如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课堂生成,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让学生焕发新的活力和产生新的思想。

三、“盲”——教得盲目

意思是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例如盲目地搬用现成的教案或名师的教案,而不理解其中的设计思想。又如教学常常跟着感觉走,并且常常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问问学生的感觉。也就是只会死教书、教死书,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不管学生是否需要。

四、“莽”——教得莽撞

意思是教师明明知道不可以这样教,却还是要这样教。例如明明知道那些用时间换空间、用数量换质量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做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却还要莽撞地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

上述四个“mang”道出了教师教得累的几个主要原因,其中后三个“mang”涉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想说,教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不累人。

……

2012年,一道被网友称为最“碉堡”地理考题在网络走红。这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级初二地理结业考试试卷”,第一题是“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地——”,四个选项是:“A.当大官;B.赚大钱;C.让父母高兴;D.生活。”我们暂且不去评价出这样的试题是否合适,但可以引发我们对“学习究竟为了什么”的思考。

上述选择题的答案“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只能算是学习最基本的功能。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如果从更高的层次看,学习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地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份报告题目就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还有一本书叫《学习是对人生应尽的礼仪》,作者李炯稹认为学习不是单纯地钻研书籍的过程,而是为了培养自己、发展自己、解放自己,更是为了与世界沟通、为实现梦想而迈出的步伐。学习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他在书中提出的理念“学习是对人生应尽的礼仪”,已经成为当下美国和韩国青少年最为流行的学习理念。

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觉醒。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从他的觉醒开始的。那么,教师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启蒙——促使学生觉醒。例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在面对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学生的眼里只看到数学世界,那么他们只会感悟到“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如果学生的眼里还看到了人生世界,那么他们就可能会从中觉悟到做人的道理。

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在教学时,教师如果仅仅把眼光放在“图形”上,那这样的教学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理解的是知识的特征,如果教师把眼光还放在“最美”上,那这样的教学就会充满一种美学的文化特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文化力量。或许,以后首先能唤起学生回忆的恰恰就是圆的美学欣赏,尔后才牵起学生对圆的数学印象。

总之,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6个“yao(you)”以及做到了以上“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的8个授人以“yu”,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呈现出“不一样”的喜人局面: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逐步减下来。如此“不一样”的课堂也必然是“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的生态课堂:

“金”——这样的课堂充满着思想;

“木”——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生机;

“水”——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灵动;

“火”——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热情;

“土”——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纯朴。

而“不一样”的课堂除了能让教师教得不累,还能让教师过得不累。因为教师的累还常常是感觉教书生活的相似,由此缺乏教书的激情。作家王朔说:“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用到教育中,那就是教师必须内心丰富——关注学生的6个“yao(you)”以及做到8个授人以“yu”,那么就能摆脱教书生活表面的相似,从而感觉每一天、每一堂课都是新的。

在以后的各讲中,我将会和大家展开讨论“怎样教书不累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如果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把你的想法发我邮箱646963648@qq.com或13861472533@139.com。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