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弗兰西斯·培根所著的《培根人生随笔》在培根的思想范畴上,加以引申,对做人、处世、言谈、交际等关系我们当代人生存、生活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衷心希望此书能成为普通读者和人文经典之间的一座桥梁,使更多的人品尝到读经典的愉快,也使更多的人文大师成为普通读者的心灵朋友。
由弗兰西斯·培根所著的《培根人生随笔》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书中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生、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浓缩为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弗兰西斯·培根推崇读书,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在信仰即将达成一致的时候,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加以注意。第一种情况是,不要以盲从的愚昧作为基础,比如在黑暗之中,所有的色泽看起来几乎都是一样的。另一种情况是,不要全盘吸收本质上互为矛盾的观念和理论。囫囵吞枣的结果,就是把真理与谬误搅在一起。真理与谬误,就像尼布甲尼撒王Ⅲ梦见的神像脚下的铁和泥一样,它们可能会相互依附,但绝对不可能融为一体。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真正的信仰上的一致,应当有利于巩固人类之间的博爱和社会的组织。基督徒的手中握着两柄利剑。一柄剑用于灵魂,另一柄舞于尘世。这两柄剑应该各有各的用途。但是我们切记,千万不可操起第三把剑。这也就是所谓的穆罕默德之剑。我这里的意思是,决不可以拿着利剑布道,用武力、流血和屠杀来强制推行某一种信仰。
当然,这并不包括对付罪恶,比如亵渎神明,授平民以刀剑,利用宗教信仰煽动武装叛乱的情况。如若试图以武力统一信仰,那有违天意。这是利用上帝的一项训谕,去否定另一项训谕。要知道,上帝认为,人类不仅仅是基督徒,他首先是人。所以当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看到了阿伽门农王⑧以亲生女儿向女神献祭时,他叹息道:“想不到宗教竟能使人犯下如此的罪恶。”㈣但是,如果他能看到法兰西1572年8月23日巴托罗缪节之夜对异教徒的大屠杀,以及1605年11月5日信徒福克斯谋杀英王和议员的猖狂阴谋,那么他就会更有理由兴发这种感叹,并且更加坚决地反对宗教、主张无神论了。所以那一柄尘世之剑,还是不要为了宗教信仰问题而挥舞吧!如果把宗教之剑交给庸众操持,这就显得更为荒谬和可怕。此种行径,恐怕只有魔鬼和那些所谓的“再受洗派”①的狂热迷信分子们才会采取。
当人们说魔鬼“要升至天堂与上帝并驾齐驱”②时,显然这是肆无忌惮的渎神之言。但是如果让上帝化为人身,并且任由他们说道上帝“将要降临人间与魔鬼一样可怖”,那么,这话更是明目张胆的渎神之举了。但是,如果以宗教的名义谋杀君王,屠杀人民,颠覆国家和策反政府,把圣灵的鸽子变成兀鹰或者乌鸦,把普度众生的慈爱航行变为霸道的海盗之船,那么这些行径,难道就不是渎神之举吗?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对一切以宗教和信仰的名义进行煽动谋反的暴力行径以及所有为此行径辩护的邪说,君王应当用他们的法律刀剑,学者应当以他们的笔锋,像天使挥舞夺魂金杖一样,无情地将他们投入地狱,使其万劫不复。
在一切关于宗教的理论当中,最高明者无过于信徒圣雅各的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忧愤情感并不能体现上帝的正义。”另外,还有一位古代神学家也曾说过同样坦率的话:“凡是施压与强制别人良心和信仰的人,他们多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