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魏书生是半路出家,不懂教育也不懂教学,但不过几年,他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奇迹般地造就了一些优秀学生,现在他是闻名全国教育界的顶尖人物。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了教育改革的路子以及素质教育的方法,观点新颖,不妨一阅,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大有裨益。
这是一本教育理论集。魏书生可谓半路出家,不懂教育也不懂教学,但不过几年,他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奇迹般地造就了一些优秀学生,现在他是闻名全国教育界的顶尖人物。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了教育改革的路子以及素质教育的方法,观点新颖,不妨一阅,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大有裨益。
我是1968年下乡到盘锦的,在农村劳动了两年,后来招了工,然后要求了6年之久,1978年才实现了我教书的愿望。我还没有登过中学的讲台,一去备了7天课,就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好一点的班,一个差一点的班。这个差班是由50多个比较淘气的男同学组成。我刚开始不知道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课,去指导他们学习,而是看人家怎么讲,再请教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怎样教课,然后两个班同样地教,结果差班就砸锅了,因为那些孩子的实际和我备课的内容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什么“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文章的妙处”、“诗的意境”,他们都不知道。在这个班把父母名字写错的也不在少数,识字(小学的2500个常用字)都很成问题,而我却大讲其文学性。这样我就对我的做法开始反思,感到虽然适应了“婆婆”,但我的学生其实没有学到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教学是为学生服务,还是为听课的上级机关、各个方面的要求服务?我想还是应该为学生服务。过去我有过特别错误的想法:反正这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应该涉及到的东西我都给你讲了,至于你学不进去,是由于你这个容器的口太小了,不是我的责任。我都讲了,人家能够装进去,你为什么不能装进去呢?我还用“我尽到了讲的责任,而你没有尽到听的责任”的理由来埋怨学生。后来我才感到这样替自己辩解是很可笑的。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所以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和内容。例如,一次我们扫墓回来后,我就让经常喜欢打架的孩子写一篇作文,他们说:“我们没写过作文呀!”我说:“你们想不想写?”(我所以这样问的前提是有了很长时
P2间的共处,相对知心了。因为在那个班上的学生之间经常爆发“战争”,这样你就得跟他们谈心、交心、交朋友。他们在心灵深处认可了老师,由后期信任代替了前期“威信”,他就感到老师的话真是从他的角度说出来的,就愿意听了。)他们说:“我们没写过作文,不会写,但也想写。”“想写就写一段扫墓。”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写,我就说:“我把老师写的读一遍,看谁听得仔细,然后记下来,谁记的多谁就是伟大胜利,不用你独立构思。”他们一想这也没什么可推脱的了,就只好同意了。然后我又问他们是否决定今天就交,那帮男同学是从来不交作业的。所以他们觉得很难。我就给他们讲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如果你放松了这一次,你的心理就产生许许多多内疚感。最后勉强同意了,就举手表决,如果写不完就不回去,这样大家通过了。看他们写字好像比干最沉重的活还要难。有的同学推铅球全县第一,但是写起字来相当艰难,但这次任务还是完成了。我就说:“你看,这堂课无论从教育理论还是从别的角度看,好像老师没有教给大家什么。这叫什么教学?你读了文章,然后叫大家默写你的文章,这成什么话,但是大家感到学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说,确实学到了一点儿东西。我说以后我们大家一起商量,从实际出发,一点一滴地学知识,确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