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群众观念是方志敏精神的生命源泉。领导干部的创造活力,来源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方志敏的著作中,我们发现关于走群众路线的著述颇丰。《苏维埃干部和群众关系问答》《怎样做乡苏维埃工作》《各级苏维埃工作条例》等著作中,都充分反映了方志敏与老百姓的“血肉关系”。他反复告诫各级干部:“希望同志们更加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分艰苦耐劳地教育群众,坚决地站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斗争。”方志敏用他整个生命,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宗旨,坚持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共产党人工作作风,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量。
《革命烈士方志敏》作者揭晓海、章建人、胡声晓多次深入一线,在方志敏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区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介绍了方志敏同志从事革命的不凡一生。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主要领导人。
由揭晓海、章建人、胡声晓主编的《革命烈士方志敏》通过“自小开始干活”“厌倦私塾学习生活”“组织‘弋阳九区青年社’”“不信神鬼”“到南昌,不满洋人的嚣张”“组织学生反日活动,自动退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转战被俘”等96个小节,真实具体地记录了方志敏投身革命、领导红军和白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以及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献身革命的高尚品质。
前言
引子
1 出身农家
2 不准回家吃饭
3 “你家正鹄是个奇才”
4 张念诚其人
5 厌倦私塾学习生活
6 “抬头见鬼,开门招灾”
7 就读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校
8 组织“弋阳九区青年社”
9 不信神鬼
10 时事讲演会最积极参加者
11 不用日货
12 到南昌,不满洋人的嚣张
13 查禁日货
14 控告余麻子
15 要求撤换“饭桶教员”
16 编排《私塾的怪现象》
17 “甲工”驱赵
18 参加“江西改造社”,参编《新江西》
19 报考南伟烈中学
20 勤奋苦读,关心时事
21 《狗儿的死》
22 组织读书会
23 组织学生反日活动,自动退学
24 发表两首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诗
25 漂流上海,结识赵醒侬
26 谋事
27 在上海遇见的难堪事
28 困顿中的探索
29 半工半读,加入青年团
30 写白话诗《血肉》
31 创办“文化书社”,编报印刊
32 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33 入党
34 逮捕“马克思经理”
35 在南京写的两首白话诗
36 与赵醒依等创建中国共产党南昌特别支部改组国民党
37 协办“明星书店”和“黎明中学”
38 当选江西省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
39 派人去中央汇报情况
40 开展平民教育
41 反贿选(上)
42 反贿选(下)
43 风起云涌的广东革命运动
44 会议期间的方志敏
45 配合北伐搞“农民运动”
46 捍卫“农民运动”领导权(上)
47 捍卫“农民运动”领导权(下)
48 两条半枪闹革命
49 一个个都老实了
50 黑云压城
51 出席中央农委扩大会议
52 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53 反动派致民众愤慨
54 “四二”怒潮
55 处置“AB团”反革命案,声讨蒋介石
56 创办江西农民运动训I练班
57 朱德送枪,建立农民自卫军
58 没显灵
59 农民自卫军立威
60 逆流袭来及方志敏的抗争
61 “礼送”
62 结婚
63 领导吉安四县减租运动——调查研究
64 吉安四县减租——宣传,鼓动,减租
65 风云变幻,潜返弋阳
66 秋暴受挫
67 重起炉灶
68 一个革命“火药箱”
69 趁热打铁
70 受挫
71 反对埋枪逃跑
72 三战三捷
73 初上贵溪
74 士兵运动一
75 余、贵、万连成一片
76 巧取周坊
77 信江特区苏维埃诞生
78 分田分地“行共产”
79 整军
80 奇袭景德镇
81 “打九江”不可行
82 回师苏区
83 首次援闽作战
84 所谓“中央代表”
85 肃反扩大化
86 二次援闽作战
87 送别红十军
88 组建新十军
89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90 方志敏式根据地
91 抗日先遣队
92 转战被俘
93 起解
94 拒降
95 越狱无望
96 血写的文稿
附录一:方志敏狱中文稿转送
附录二:方志敏烈士遗骨的发掘和安葬
后记
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一次,青年教师俞谟在讲台上把日本帝国主义在1915年和袁世凯签订的那个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逐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讲到激动和痛心处,拳头在桌上捶得呼呼响。台下听讲的学生一个个情绪激愤,有的竞呜呜咽咽地低声抽泣。这时,方志敏再也忍耐不住了,等俞谟老师的讲话刚一结束,他便立即跳上讲台,慷慨陈词:“日本这个狗强盗,野心像恶狼。《北京专约》之后吞并了琉球;甲午之战,夺去我辽东、台湾和澎湖各岛屿。现在提出的这个‘二十一条’,又进一步想亡我中华民族,把中国变成日本小东洋的殖民地。我们要反对这亡国的‘二十一条’,我们要打倒日本狗强盗,打倒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这伙狼心狗肺的卖国贼!我们每个有良心、有民族热血的青年学生,都要赶快觉醒,立即行动起来,反对卖国贼,抵制日货,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决不能让国土沦丧,让自己和子孙后代做亡国奴……”
方志敏激昂悲壮的声音,滔滔不绝,像大江大河一样奔腾豪放。会后,同学们一致要求将这篇讲稿公开展示,作为全校反日帝国的一篇模范作文,供大家学习。
II 不用日货
当北京各高校的爱国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止‘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游行示威,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要求惩办曹、章、陆等卖国贼,遭到北洋军阀军警镇压的五四运动传来时,举国上下,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罢课游行,示威请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这一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深深地触动了方志敏的心弦。在方志敏和邵式平等进步学生的倡仪下,弋阳高小的全体同学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一方面把从北京寄来的《告青年学生书》《告各界同胞书》等宣传品到处张贴,并写好标语口号,在县城集会游行,组织小分队,深入街头巷尾讲演,号召群众“不买日货”,“誓死不做亡国奴”;另一方面,方志敏还和一些爱国同学一起,把自己平时使用的日本制造的搪瓷脸盆、牙刷、牙粉、东洋席子等日用品,亳不顾惜地全部砸碎、销毁,以表示他们的反帝爱国决心。
方志敏这些日用品原是家里好不容易弄到几个钱为他置办的。他明知砸碎和销毁了这些东西再也无力购置,但为爱国心所驱使,也顾不得考虑这些了。一位了解方志敏家境的同学拦阻说:“你把这些全砸碎了,以后用什么呀?”方志敏慨然回答:“没有用的,我就不用:没有睡的,我就睡在床板上;以后生病,就是病得要死,也决不服用日本的仁丹和清快丸(清快丸,即金鸡纳霜丸,因系日货,人们又称‘鬼子丸’)!”
方志敏等的爱国行动,遭到当地的豪绅地主和那些旧学派人们的仇视。他们把这些新学派学生看成是“祸胎”“怪物”;他们污蔑学生的行动是“教化衰息,纪纲扫荡”“纠众滋事,扰及治安”。他们对方志敏、邵式平等学生领袖,更是十艮之入骨。
面对旧势力的压迫,方志敏无所畏惧。他在学校“揭晓处”的墙上贴出了一张决心书:“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独立解放而奋斗。”他召集同学们开会,说:“我们痛十艮旧势力,这股旧势力更痛十艮我们,结果是要决斗的。我们准备着,最后的胜利总是我们的!”
在这段时间,方志敏白天开会演讲,晚上写标语印传单,日日夜夜,风雨兼程,顾不得吃,顾不得睡,身体渐渐累垮了。他本来自幼多病,五岁时腿还软得不能落地走路,平日只顾用功读书,不太注重锻炼身体,到暑假毕业时,就感染了肺结核,从此落下了病根。
P12-13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从他英勇就义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他的怀念、宣传和研究。方志敏就义后不到半年,由我党主办,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14日全文刊登了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的书稿《我们临死以前的话》。陈云等同志根据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的指示精神,将刚从狱中秘密传出来的方志敏的书稿,经过艰难困苦带到了莫斯科,给予报道和宣传。方志敏同志牺牲后的第二年,《救国时报》又接连刊发了《方志敏同志等被俘一周年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传》等文章,以彰显方志敏这位伟大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方志敏同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革命者勇往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方志敏精神的弘扬力度。:1964年,毛泽东同志为方志敏烈士题写了墓碑: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人们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烈士的崇高品德,激励着人们坚持不懈地研究方志敏精神的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内核。五四运动后期,方志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研读了《共产党宣言》。从此以后,他就坚定不移地把一切交给党安排,从未有过半点动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在方志敏的生命中,有过凡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也有过凡人难以抗拒的金钱地位引诱,但方志敏没有“分过心”。相反,坚定的信仰指导他创造了建立红色政权的崭新理论。
倾情的爱国态度是方志敏精神的基本立场。在众多的方志敏遗著中,《可爱的中国》特别引人注目。“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蛮可爱蛮可爱的。”多么亲切的语言!在方志敏的心中,和我们今天人们一样,始终装着一个“中国梦”。“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这种炽热的爱国之情,激励着方志敏放下了一切个人利益,全心全意地带领根据地人民建立红色政权,建设心中向往的新天地。
清贫的生活风格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取向。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的创始人,是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的主席,同时在军队里担任了军政委等重要职务。从方志敏手中使用出去的金钱,何止数百万!但他既没有给家人,也没有给自己留下半点财物,一分一毫都使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他曾对自己的父母亲严肃地说:“我这个主席是没有钱的。我经管的钱都是公家的,你们应该回去劳动,和农民一样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这看起来“不孝”的语言,感动了多少后来的仁人志士!方志敏廉洁自爱的道德风格,常人难以做到,是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
扎实的群众观念是方志敏精神的生命源泉。领导干部的创造活力,来源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方志敏的著作中,我们发现关于走群众路线的著述颇丰。《苏维埃干部和群众关系问答》《怎样做乡苏维埃工作》《各级苏维埃工作条例》等著作中,都充分反映了方志敏与老百姓的“血肉关系”。他反复告诫各级干部:“希望同志们更加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分艰苦耐劳地教育群众,坚决地站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斗争。”方志敏用他整个生命,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宗旨,坚持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共产党人工作作风,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量。
概括起来,方志敏精神包含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等多种内容。让我们通过了解方志敏的生平事迹,不断提炼自己的政治素质,增强为祖国富强做贡献的本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而不断努力奋斗!
编者
2015年5月
方志敏是民族的骄傲,更是赣东北地区人民的骄傲。1953年4月,毛泽东赞扬方志敏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200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11个部门,联合评选方志敏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为了纪念方志敏同志牺牲80周年,我们编写了这本书稿。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配合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改革,进一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用学生身边的英雄人物,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果。全体编撰人员多次到弋阳县、南昌市、玉山县、广丰县、景德镇等方志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听取老人回忆,收集民间流传的事例,并且查阅了当地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具体编写分工是:第1节至第50节,由章建人同志执笔编写;前言和第51节至后记,由揭晓海同志执笔编写;胡声晓同志参加了社会调研和书稿的统编工作;周林峰、潘波同志参加了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录用了大量民间流传的口头资料,尽量保留了当地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参考和编辑了现有书刊中的相关资料。资料借鉴和引用没有一一注明出处,在此谨表谢意!对上饶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予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编者由衷地表示感谢!
编者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