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2011年起,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现场调查,系统考察了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的打破避让关系,以及许多未完成洞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彭明浩著的《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通过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石窟的开凿过程及其背后的规划设计思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考古新视野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彭明浩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2011年起,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现场调查,系统考察了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的打破避让关系,以及许多未完成洞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彭明浩著的《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通过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石窟的开凿过程及其背后的规划设计思想。 内容推荐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研究表明,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南麓,原为两级阶地地貌,阶地后缘分布有自然断崖,石窟工程利用了山体上部的自然断崖,并向下斩山局部改造了山形。进入到洞窟开凿阶段,第一期工程主要为大像窟,依就大像头、身、腿的设计高度,从上往下分层施工,对大像以外的壁面控制力度较弱,允许民间势力进入开龛造像。而第二期工程逐渐采用了室窟设计,强调洞窟室内空间,壁面平直,多无凸出石壁的大像,逐渐流行统一施工,加强了壁面控制力度,分栏开龛造像,营造出规整完善的洞窟空间。可以说,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从一期到二期有一个大的转变,规划设计、施工模式、工程组织都在逐渐进步。 彭明浩著的《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从营造工程的视角,考察云冈石窟各类工事活动的关系,注重空间层次及打破、避让等遗迹现象,可视为考古层位学在石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与考古类型学结合,或有助于更为全面完整地考察石窟。 目录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依据的材料 二 宏观——云冈石窟选址 (一)历史背景 (二)选址情况 (三)选址特点与功能分区 (四)扩展与比较 (五)小结 三 中观——云冈石窟外部崖面 (一)问题与研究方法 (二)石窟外部崖面现状及开凿过程分析 (三)石窟所在流域地貌 (四)云冈周边小窟群崖面 (五)小结 四 微观——云冈石窟内部空间 (一)问题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示例 (三)个案选排说明 (四)云冈一期洞窟 (五)云冈二期洞窟 (六)分期存疑洞窟 (七)参考案例——云冈三期未完成小窟 五 云冈石窟营造工程综论 (一)云冈石窟工程施工 (二)云冈石窟工程设计 (三)从营造工程视角看云冈石窟分期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考古——模拟开龛过程 附录二 云冈石窟窟檐建筑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