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女娲、伏曦氏、神农氏、大禹、牛郎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这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王继蓉编写的《中国神话故事(插图本)/童年书系》将带领孩子们认识他们,并在一个个精彩的神话故事里,让孩子们感受神话王国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内心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如沐春风。
神话故事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人们对天地万物的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王继蓉编写的《中国神话故事(插图本)/童年书系》选取《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十二生肖》等千百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神奇而瑰丽,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盘古开天地
在很久以前,时间遥远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年代,天和地连接在一起,宇宙混沌一片。
在这混沌之中,有个名叫盘古的神。
他一直在沉睡,直到十万八千年后,他突然醒了。睁开眼的一瞬间,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变出一把斧子,奋力向四周砍斫。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混沌渐渐分开,其中比较轻盈的那些慢慢地向上升起,并逐渐变为蓝白色,形成了天;而另一些较为厚重的则渐渐地往下沉落,并逐渐变为棕褐色,成了大地。
盘古看到宇宙不再是混沌一片,而是形成了天地,有了上下之分,顿时神清气爽。他满意地看了看手中的斧头,把它命名为开天斧,小心地收了起来。
盘古在他开辟的这片天地中逛了一圈,越发感到心满意足。但是天和地离得太近了,他担心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连在一起,于是他双脚站在地上,举起强壮有力的双臂,将还不太高的天托了起来,同时施展强大的法术,让自己每天长高一丈,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也相应地每天增加……
盘古就这样一直托着天,直到又一个十万八千年后,天空变得像今天一样高,大地看起来也是广袤无边,他自己变成了一个与天齐高的巨人。盘古非常满意,于是往地上一坐,准备休息一下,但是由于太过劳累,直接躺倒了。
盘古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明白自己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他疲惫地躺在地上,看着天空,看着大地,心里想:“既然我就要死了,那就以另一种方式陪伴这片天地吧。”
于是,盘古把自己的左眼扔到东方,变成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照亮大地;把自己的右眼扔到西方,变成了月亮,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月亮就出来照亮夜空;他又把头发变成了满天的星辰,跟月亮一起点缀夜空。做完这些,盘古觉得大地太单调了,于是将他的手脚和身躯化成了地上的四极和三山五岳,血液流出来化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肌肉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沃野,皮肤变成了草木森林,生长在山川沃野上,牙齿和骨头化成了各种矿物,滋养这些草木,骨髓则变成珍珠美玉散布各地。做完这些,盘古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安详地去世了,而这口气变成了激荡的风云雨雪,不时降落在这片天地中。
盘古虽然死了,但他却用另一种方式永远地活着。这时,天地有了新的模样,那股混沌之气慢慢地化成了各种鸟兽虫鱼,散布在大地各处,给原本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女娲造人
盘古死后,另一位沉睡的神慢慢苏醒了。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叫作女娲,和盘古一样,也是在混沌中孕育而生的。她有着美丽而温柔的面孔,上半身是人的模样,但是没有腿,下半身是蛇的躯体。 女娲在大地上游走,欣赏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她知道这些大多是盘古所造。放眼望去,山峦起伏,江河奔流,鸟语花香,到处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时间一久,女娲开始觉得孤独,仿佛这个世界上少了点儿什么,但是她也说不清楚到底少了什么。
女娲将自己的烦恼讲给草木听,但是草木无言,只会随风摇摆;讲给鸟兽听,鸟兽的回应却是一片叽叽喳喳的古怪叫声。她想着如果盘古还在,那该多好,就能将自己的烦恼说给他听并听取他的建议了,但是盘古却化成了这片天地中不会说话的事物。(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