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尔纳原著,刘芳编译的《神秘岛(插图本)/童年书系》叙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几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被风暴吹到了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他们团结互助,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起来。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小说热情讴歌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坚忍不拔、不畏强暴的品质,洋溢着强烈的追求自由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儒勒·凡尔纳原著,刘芳编译的《神秘岛(插图本)/童年书系》是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第三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个北方人乘坐热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洋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在小岛上生活了将近四年,把小岛建设成一个富庶的乐园。他们遇到过许多灾难,甚至好几次面临死亡,但总有神秘人物在暗中帮助他们,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几个人险些丧命,幸亏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指挥着“邓肯号”拯救了他们。
第一章 落难的氢气球
1865年3月23日下午四时,一场大风暴刚刚席卷了太平洋。
突然,远远的海面上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吊篮马上就要坠落到海里,现在我们距离海面已经不足五百英尺了!”
“哦,上帝啊,还有能扔的东西吗?全都扔下去!”
声音渐渐清晰起来,大海上弥漫着浓重的水雾,隐约可以看见一只巨大的氢气球正摇摇晃晃地飘荡着,氢气球底部挂着一个大吊篮。这是怎么回事?吊篮里是些什么人,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还得从五天前的一场大风暴说起。
3月18日,太平洋上掀起了一场骇人的特大风暴。狂烈的风暴潮从东北方向吹来,横扫北纬35°到南纬40°的一千八百英里的广阔地带,给美洲、欧洲和亚洲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灾害。风暴怒吼着,毁掉了沿途的村庄、城市,冲垮了堤岸,把树木连根拔起,数百条船抛锚了,数千人因此丧命。
那只氢气球也未能逃过这场劫难。它被龙卷风卷进了气流的旋涡中,以每小时九十英里的速度在高空中飞行了五天五夜,吊篮里的乘客早已迷失了方向,也不知道飞了多少路程。值得庆幸的是,气球虽然被狂风吹得团团转,吊篮里的人却毫发未损。不过,不幸很快降临了:气球漏气了,开始急剧下降。吊篮里五个倒霉的家伙马上意识到了危险,赶紧把枪支、弹药、粮食都扔了下去,以减轻气球的重量。这一招果然有用,气球又缓缓上升到大约四千五百英尺的高空。
从3月24日清晨起,风势终于有了减弱的迹象,但气球再一次开始下降,这次比上次还要危险,因为气囊逐渐瘪了下去,硕大的气囊越拉越长,从球形变成了椭圆形。吊篮里五名乘客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把仅存的粮食、衣物甚至口袋里的小刀都扔掉了,仍然无济于事,气球还是不断地向下坠落。这时,五名乘客已经能看清吊篮下面辽阔的大海了。海水一望无际,海浪在狂风的带动下呼啸翻滚,让人不寒而栗。
气球还在下坠,气囊越来越瘪,他们的境况越来越危险。午后一点钟时,吊篮距离海面已不足六百英尺,他们决定不惜任何代价阻止气球下降,否则,再过几个钟头,吊篮就要掉到海里去了,他们只能葬身海底。
下午两点钟,气球离海面只有四百英尺了。一个洪亮而沉着的声音问道:“东西都扔了吗?”
“呃,还有两千个金币。”
话音刚落,“扑通”一声,沉重的钱袋被扔进了大海。
“气球上升了吗?”
“刚升起一点儿,又开始下降了。” “还有什么可以扔的?”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
“没有了,现在能扔的只有吊篮了!”
“我们抓住网索,把吊篮扔到海里去!”大家都知道,这是减轻气球重量的唯一方法了。
那只承载他们的吊篮掉进了海里,被海浪冲走了。五名乘客爬上气球网索,紧紧地攀住网眼,有的看着下面的大海,有的仰头张望着头顶的气球。一阵飘荡震颤之后,气球终于慢慢攀升到了两千英尺的高度。但只过了一小会儿,气球再次下坠,网索上的人们已经无计可施了。
下午四点钟,气球距离海面不足五百英尺,每个人都绝望了。“汪!汪!汪!”突然听到几声狗叫,原来有个乘客还带着一条狗!此刻它正紧紧贴着主人攀在网眼上,全神贯注地望向远方。
“托普,瞧见什么了?”有人问。马上有人接着喊道:“陆地!是陆地!(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