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建国、冯小媛、保剑君编著的这本《银川文化地图》以银川为主体,外延至宁夏全境,以漫步叙说的随笔形式,描述银川乃至宁夏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等,融知识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银川“文化地图”。本书中插有不少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银川历史文化,在边走边看中描述文化、追寻“古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银川文化地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保建国//冯小媛//保剑君 |
出版社 | 阳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保建国、冯小媛、保剑君编著的这本《银川文化地图》以银川为主体,外延至宁夏全境,以漫步叙说的随笔形式,描述银川乃至宁夏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等,融知识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银川“文化地图”。本书中插有不少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银川历史文化,在边走边看中描述文化、追寻“古迹”。 内容推荐 这本《银川文化地图》以随笔的形式形成一篇篇短小精悍,融知识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篇章。从钟灵毓秀的山川到水草丰茂的湖泊,从引人入胜的古迹到美丽生动的传说,从古朴淳厚的民俗到繁华喧闹的街道,勾勒出老银川的世景图画。漫步在由文字叙述的世界中,分明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前的宋夏之间的战火洚烟,闻到了最早在《史记》中记载过的羊羔酒的醇香,听到了数十年前新华街上香烟、瓜子、豆瓣糖的叫卖声…… 《银川文化地图》由保建国、冯小媛、保剑君编著。 目录 民俗逸事 宁夏的由来 银川的来历 宁夏的地名 塞上江南鱼和米 西夏国的来历 西夏国的结局 曾经兴盛的西夏文化 宁夏回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回族的来历 回族姓名 回族风俗习惯 回族体育 回族音乐 回族花儿 回族武术 回族盖碗茶 喝花茶的掌故 宁夏特产(一) 宁夏特产(二) 银川的酒文化(一) 银川的酒文化(二) 清真招牌 银川风味小吃(一) 银川风味小吃(二) 银川风味小吃(三) 银川风味小吃(四) 银川风味小吃(五) 山光湖影 钟灵毓秀贺兰山 贺兰晴雪滚钟口 贺兰山传说(一) 贺兰山传说(二) 贺兰山各山口的传说 六盘山传说 沙漠水城话中卫 泾源美景 黄河金岸青铜峡 须弥山石窟 镇河四湖 银川的湖泊(一) 银川的湖泊(二) 银川的湖泊(三) 宝湖逸闻 张亮光湖 三丁湖 郭守敬与唐徕渠 爱伊河传说 名胜古迹 西桥柳色 长渠流润 银川城的“小天安门” 钟鼓楼上没有钟 鼓楼题字寓意深 宁园与玉皇阁 银川北塔 古塔建筑的瑰宝 承天寺塔 神秘的东方金字塔 斑驳往昔将军第 天主堂 最早在银川传播西药的场所 高台寺 上方钟声烟霞合 远古神奇 水洞沟遗址 中山公园的镇黄牛 拜寺口双塔 鹿盘寺的故事 王澄塔 弘扬佛法的圣地 兵沟汉墓 塞外奇观 洪广营和暖泉镇 汉佐村的娘娘庙 浩气长存武穆碑 惠农渠上的龙王庙 西花园与将军楼 红花渠边生长的朝廷贡品 银川城外的黄河渡口 联星村的连心拱北 银通路上两座桥 王元与望远桥 保家户与金贵镇 京星农场的皇后娘娘 监狱的小萝卜头 大街小巷 老银川的墙和门 老银川城的大街小巷 自古繁华的新华街 西桥巷的变迁 富宁街里寻大庙 新旧满城话沧桑 永康巷里练兵场 康乐巷远去的上海音 城隍庙与景岳小学 从银川书院到新一中 早先的解放街 北京路和黄河路 银川老城的骡马市和米粮市 109国道与冯玉祥 民族街与王爷栽漪 老银川的澡堂子 阴阳两界积骨寺 从西马营到中山公园 大光明理发店的兴衰 百年药店协力厚 敬义泰 食品行业的百年老号 德泰永 宁夏最早的药店 百年餐饮同福居 宝珍照相馆与银川老电影 银川奶厂发生的故事 老银川城饮水史话 老银川绿化小史 银川长途汽车客运小史 银川火车站记忆 过去的银川机场 老银川的中秋诗会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爱伊河传说 城在湖中,湖在城中,银川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塞外湖城。从古到今,黄河的频繁改道,在银川平原上遗留下大量湖泊湿地。如果把银川比喻成一位风姿绰约的美女,72连湖就是她脖子上的珍珠项链,串起这些珍珠的银丝带,那就是爱伊河。 爱伊河是银川一条集沟道整治、防洪排水、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为一体的重要水利工程。它南起青铜峡,北到沙湖,接引银川防洪区的6个拦洪库和2个泻洪区,全长158公里,全线连接湖泊面积超过5万亩,汇集黄河水、天然降水和草原湿地等水资源。爱伊河温柔、娴静、平缓,一方面防护着银川平原,免受洪水侵袭,另一方面改善小流域气候条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一处名胜佳境。 关于爱伊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爱伊河原本叫艾伊莎,是一位回族少女的名字。相传在很久以前,银川平原是茫茫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水川流而过,养育着这里的人们。草原的西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风沙时常侵扰草原、庄稼。土地是属于地主的,百姓只能给地主打长工。有个给地主当长工的叫黑麻乃,他有个叫艾伊莎的女儿。由于家境贫寒,艾伊莎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地主家放羊,干农活。艾伊莎一天天长大了,出落得楚楚动人,美丽漂亮。地主眼馋艾伊莎河的美貌,一心想打她的坏主意。艾伊莎不为他的金银财宝所动,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艾伊莎在劳动的时候,已经暗中与一个长工相爱了。这个长工叫罕俩。是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罕俩勤劳能干,心地善良,身体强壮,性格刚烈。地主每次要打艾伊莎河的坏主意,都害怕罕俩的脾气,不敢轻易动手。地主家有个管家叫嘎西木,看出主子有心强娶艾伊莎河,就想拆散这对有情人。为了巴结主子,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毒计。 这一天,地主把罕俩找来,对他说:“昨天夜里,家里的几头骆驼丢了,可能跑到沙漠里去了。你是看骆驼的,你就得负责找回来。如果找回来,送你一峰骆驼。找不回来,就罚你3年工钱。”罕俩一听,就知道这是主子存心整他,就跑去对艾伊莎说:“主子家的骆驼不见了,让我到沙漠里去找。我想他肯定没安好心,存心要害我。沙漠里有狼,非常危险。如果天黑我还不回来,你就不用等我了。即便我不在人世了,托靠真主,我能变成一座大山,守护你和父老乡亲。”艾伊莎含泪送走了罕俩,眼望着他独自一人往大沙漠里面走去,在村口伤心地等候他回来。 一个又一个黑夜来临。罕俩还没有回来。艾伊莎知道他已经出事了,悲伤欲绝的她决心去寻找罕俩,生生死死要在一起。她一边走,一边哭,从黄河上游一直走到下游,不知走了多少路,眼泪也哭干了。猛然间一抬头,看见一座巍峨的大山挡在眼前。雄壮高大的山脉恰像罕俩的胸膛,她想起了罕俩临走时说的话,相信这就是她的心上人。筋疲力尽的艾伊莎再也走不动了,就依偎着大山躺了下来。在她躺下去的时候,她的身躯化成了一条大河,她眼泪掉下来的地方都化成了湖泊。因为有了大山,才挡住了黄沙;又有艾伊莎和一路的湖泊,银川平原逐渐变成了一片水草繁密、庄稼丰盛的地方。多少年来,艾伊莎河静静地躺在贺兰山脚下,潺潺的流水似乎是一位姑娘绵长的话语,缠绵地诉说着知心的话儿。 气势雄伟的贺兰山日夜守护着艾伊莎河,不让她遭受风沙寒流的侵袭,一山一河,宛若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侣。 如今的艾伊莎河,上游是青铜峡河西总排水干沟,中段是城市景观和防洪、航运、旅游区等,包括船闸、滞洪堰、上下通航等,这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第一次引进江南的航运模式,是宁夏人的骄傲。下段是排洪退水区。由于银川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虽有黄河灌溉,但是近几年气候变暖,环境破坏,许多湖泊湿地萎缩,水量减少。艾伊河的建成,缓解了日益加剧的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遏制了湖泊湿地干涸萎缩,沟道淤积的势头,恢复了生态保护,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节约水源,渔业养殖,防洪排水,景观旅游,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 艾伊莎河的名字叫了很多年。2008年正式把艾伊莎河改名为爱伊河,意思是热爱伊斯兰人民群众,一方面具有伊斯兰风情,另一方面彰显了回汉团结、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望。 P125-128 序言 每天我们都怀着一种别样的心情,在银川这座美丽的城市楼林里徜徉,寻觅着这座城市的身影,触摸和感受着银川的文化魅力。 银川的历史悠远,文化广博,有江南水乡的灵动,有西北高原的雄浑。有大漠兰山的伟岸,有鱼肥水美的旖旎,既有伊斯兰风情的神秘,更有西夏古国的沧桑。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成就了西部回乡的独特魅力。我们深深热爱自己家乡的山川草木,为工作生活在银川这座城市而骄傲自豪。 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银川城,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图。手中的城市地图能够帮助我们寻找,但我们更愿意沉入历史,很想通过那些渐渐远去的背景,勾勒出一个我们心目中的银川形象,用散文随笔的形式描写故乡的山川大地,展示银川人文风情的魅力,去发现这座城市更加生动丰满的另一种文化。 描绘银川文化地图是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我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历时两年多。阅读了大量的文史资料,采访了诸多的乡老学者。对照银川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银川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脉络,把握一些银川的城市精神和文化气息。 本书以银川为主体,以漫步叙说的随笔形式,描述银川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等,让读者随作者的视角去看,随作者的脚步去游,领略那些来自街头巷尾的传说、趣闻,让读者感受一个别样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银川。 本书的部分内容曾在银川交通音乐台“保师傅带你逛银川”栏目播出,受到听众的广泛赞誉。经反复修订后,终成此书。本书尽量以史实为依据,以正史为蓝本,兼顾民间轶闻,严肃中有活泼,严谨里有幽默,以期能够奉献给读者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读本。 感谢阳光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姚发国先生用职业出版人的眼光对本书发生兴趣,促其与读者见面,实现了我们多年的心愿。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诸多有关本地的研究著作和资料,同时在相关网站也搜集了一些文字资料及图片,在此不能一一注释,谨表示诚挚谢意。 编著者 2013年5月9日 后记 我与保建国先生的相识,缘于先生的第二部著作《读书读人读文化》的出版。 曾经做过六年教师的经历,让先生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种特别的态度。先生不只一次地对我说过:“人的一生,不求富贵,但有追求,不求权势,但有责任”。先生的态度,在《读书读人读文化》和先前出版的处女作《智者宽容》里都有最直接的体现,仅从书名中,便知先生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念。 因为工作太忙。先生舞文弄墨、著书立说的时间基本上是每天从清晨四五点开始到早上八点上班结束,又多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进行整理修改。如此这般数十年如一日的点滴积累和反复思考,被先生笑称是一生中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先生得意的是他的坚持写作,而我得意的是认识了先生并叉一次得到了先生的作品。 话说两年前。先生对我说要打算出一本关于老银川的书,并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此后,先生多次就书稿的编写内容、结构甚至市场定位与我约谈。直到今年三月的一天,当先生又一次约我到他的办公室时,我惊喜地发现,先生与他的合作者保剑君已将完成的书稿清样打印出来,摊在他办公室的小茶几上。我翻开一看。又惊奇地发现,在这本涵盖了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民风民俗、民间传说、大街小巷等等内容的书稿中,确有我的建议的影子。书稿依然保持了先生原有的才思涌动、理智宽容、短小精悍的风格,读来不觉一幅时空交错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让我们这些每天穿行在现代都市的人群,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穿越至数十年甚至千百年前的世界。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银川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古老的建筑早已灰飞烟灭。作为一个老银川人,这使先生萌生了让老银川从记忆中走出来的念头。两年来,先生和他的合作者不断搜集、整理资料,尤其是将他们记忆中的信息化成文字,以随笔的形式形成一篇篇短小精悍,融知识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篇章,看似边走边看,实则是在为后人记述和梳理银川乃至宁夏的文化和历史,重拾银川城古有的传说和曾经的辉煌。银川境内及周围的山川、湖泊、良田、河流、城墙、街道、寺观、古塔、村庄、桥梁、府第以及这里的风俗人情、饮食习惯、街道名称、百年老店、名胜古迹、历史传说等等,书中均有陈涉。从钟灵毓秀的山川到水草丰茂的湖泊,从引人入胜的古迹到美丽生动的传说,从古朴淳厚的民俗到繁华喧闹的街道,勾勒出老银川的世景图画,串起我们对这些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的名字的回忆:西夏、兴庆府、承天寺、海宝塔、爱伊河、唐徕渠、高台寺、红花渠、糠市街、柳树巷、米粮市、山河湾、芦席巷、郎家巷、民生街以及百年药店协力厚、百年餐饮同福居、大光明理发店、宝珍照相馆等等。漫步在由文字叙述的世界中,分明让我看到了千年前的宋夏之间的战火烽烟、遍布山川的寺庙道观里升起的袅袅香烟,闻到了最早在《史记》中记载过的羊羔酒的醇香、百年前从敬义泰流出的酱菜、糕饼和从同福居里漂出的满汉全席、江淮菜系的香甜、美味,听到了数十年前新华街香烟、瓜子、豆瓣糖的叫卖声和羊肉街口行人熙熙攘攘、羊群咩咩的喧闹声…… 先生说摆在我面前的书稿大样的文字部分。他已作了五次修改,这回拿出来让我看,是再想听听我的意见。说实话,先生如此的执着和真诚让我感到有些不安。我分明已说不出能比这些文字更有说服力的意见,只是在书稿的结构和文章的编排顺序上提了建议,而先生说他把书稿放心地交到我的手上,就是由我可以代替他对书稿全权进行编辑加工。 我和先生一样,对书稿中的插图部分都很看重。但书稿清样中并没有图片。先生解释说,这次主要是按照约定先将完成的文字部分交到我的手里,照片已经准备了七八十幅,他准备再拿着相机去拍一些。因为,插图中有许多是老照片,想拍也已无法拍到。先生说他已经从一个摄影师的手中买下了一些老照片的使用权,剩下的只有自己亲自去拍了。 先生说他很感谢他的合作者保剑君。他说,小伙子很勤奋,尽管家境不富裕,但对文学和写作有执着的追求,正是因着两人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才有了这次真诚的合作。保剑君曾经出过一本诗集《季节的呼吸》,还与银川交通音乐台合作开办过一个《保师傅带你逛银川》的栏目。为什么开办的是这样一个栏目?因为,保师傅是个出租车司机。他靠跑出租车养家糊口,农忙时还得帮残疾的妻子打理承包的几亩地。在我编辑本书的过程中,又见过小伙子几面,个头算高,有些黑,偏瘦,却精神饱满。因为,每次我把书稿清样返给先生核实、修改,有几次都是由小伙子开着出租车再把改完的书稿送给我。 先生说他与小伙子都娃保,但并非亲戚关系,只是合作关系。鉴于小伙子的家庭条件,在书稿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他尽量不让小伙子花钱。所以,先生说这本书不是他一个人的东西,而是两个人甚至两个家庭的心血。 经与先生反复商讨,本书书名最后确定为《银川文化地图》。 文已至此,有必要交代一下先生的身份和职住。先生是宁夏信访局副局长,每天日常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与群众的来信来访关联,为社会稳定和平安工作尽职尽责。正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先生一上班就再也抽不出时间侍弄文字了,所以,先生每次给我打电话都几乎是在早上七点多。因为,早上八点是先生身份互换的转折点。只有在清晨的二三个小时内,先生是一个文人、一个作家,而一过八点,先生就又是一个公仆,一名信访工作者。 姚发国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