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耘耕、陈虹主编的《新媒体与社会(第18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参与与社会治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政府进行政策回应的要素、中产阶层在网络社会中的群像演变特征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影响、“高考”议题在媒体报道中的话语建构等;“学术沙龙”重点关注媒介研究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测量,聚焦于对媒介使用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的量化研究。“个案研究”重点关注国际网络空间建构与国家形象传播,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给传统文化形态带来的全新表征与影响。
《新媒体与社会(第18辑)》由谢耘耕、陈虹主编。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是国内第一本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辑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参与与社会治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政府进行政策回应的要素、中产阶层在网络社会中的群像演变特征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影响、“高考”议题在媒体报道中的话语建构等。“学术沙龙”重点关注媒介研究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测量。还聚焦于对媒介使用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的量化研究。“个案研究”和“他山之石”重点关注国际网络空间建构与国家形象传播。“个案研究”关注虚拟现实技术给传统文化形态带来的全新表征与影响。《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力求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追求学术思想的沉淀与深思。
观点荟萃
专题策划
稳定政治与传播机遇:新媒体环境中的政策回应变量分析【张 宁】
中产阶层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集体发声研究【刘 锐 谢耘耕】
从融合到陌路:“高考移民”与“异地高考”媒介话语建构的比较【黄谷香 姚君喜】
抗霾NGO的动员框架建构分析——以“雾霾环保公益”的新浪微博个案为例【陈甜甜 于德山】
新媒体传播中环境风险的话语权争议、权力运作和治理路径——以上海金山化工区规划环评事件为案例【屠 骏】
学术沙龙
基于熵理论建构的融媒体指标体系建构与评测【张成良】
移动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理论流变与量表开发——基于1832份调查问卷样本【刘宇轩】
2003-2014年社会舆论关注的重大司法案件基本特征和传播效果研究【顾铖祎】
网民心理视角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薛 可 余来辉 余明阳】
互联网使用对在校大学生麻醉功能的影响研究——以上海高校大学生为例【邹 霞 谢金文】
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露与隐私悖论的消解【牛 静 刘 丹】
个案研究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纽约时代广场传播效果研究【曹永荣 徐 剑 刘津芳 吕 杰】
传播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江苏的国际传播形象为例证【周 雷】
论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广告形态的变迁——基于感官和时空的逻辑【谭辉煌】
虚拟现实技术与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马晓虹 朱洁蕾】
“R+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传播研究——基于苏南地区手工艺类非遗传播现状调查【邢丽梅 缪冬旦】
他山之石
道德相对主义泛滥下建构跨国网络伦理思考【江作苏 黄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