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吧去南极/六书坊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周详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详,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纪录片独立制片人,美国探索频道在中国评选、培训的“新筋锐导演”。热衷于拍摄历史、军事、国际政治人物等方面的纪录片,曾亲历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巴以冲突。

《走吧去南极》记录了周详随科考队亲赴南极考察的过程,作者作为一个纪录片独立制作人、导演,全书从他的视角及眼光年到南极的纯净的美,人类对南极的破坏与污染,是读者对南极深入了解的一本科普图书。

内容推荐

《走吧去南极》记录了作者周详随科考队亲赴南极考察的过程,作者作为一个纪录片独立制作人、导演,全书从他的视角及眼光年到南极的纯净的美,人类对南极的破坏与污染,是读者对南极深入了解的一本科普图书。

《走吧去南极》收录的在南极的照片,全是作者本人拍摄,十分珍贵和独特。

目录

第一章 前奏

第二章 (1月30日):登上“海精灵号”

第三章 (1月31日):横渡德雷克海峡

第四章 (2月1日):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

第五章 (2月2日):终于见到了企鹅

第六章 (2月3日):南极的冰真漂亮

第七章 (2月4日):世界上最南的博物馆

第八章 (2月5日):南极动物的天堂

第九章 (2月6日):真羡慕“南极公民”

第十章 (2月7日):“侧卧抗晕法”百试不爽

第十一章 (2月8日):珍贵的探访南极证书

第十二章 余音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些关阿根廷什么事?”

对方不假思索,极其干脆地回答:“不知道。”

我和姜宏涛三天两头被北京催促着办这办那,不胜其烦。

备受折磨之后,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关——去阿根廷大使馆面谈。想到之前的繁琐劲儿,想象不出这一“招,,里我们将遇到何种困境。于是在路上就开始绷紧神经,百倍警惕,唯恐功败垂成。

阿根廷大使馆的面谈并不是通常的逐个问话,而是批发”。七八个人一组。进去后坐成一排,如同过堂。签证官发问并不针对某一个人,谁想答谁答。高大壮硕,但慈眉善目的签证官问道:

“你们为什么要选择从阿根廷去南极?”

一位嘴快的仁兄答道:“我们喜欢阿根廷,想在往返时在阿根廷看看。”

签证官露出满意的笑容说:“你们的选择很好,可以了。”

我还没回过神来,就这样面签通过了。出门之后,我心里极不平衡。这也太高举轻放、虎头蛇尾了吧。

当天,此行的组织者给我们每个人配发了防寒帽、墨镜、羽绒服和登山靴。

临行前,艾君托我把他那本《两极区域志》带到南极去,盖几个科考站的章。那本书上本来有他父亲的印章。他把自己的印章盖上,又赶着给儿子刻了一枚印章盖上。我对他这一想法大加赞赏,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委托。受他的启发,我也带上了一本地图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世界分国地图》,那是我在文物市场上淘的。

艾君又交给我一支特制的笔——“太空圆珠笔”,让我带到南极试用一下。他说这支笔有两大好处:一是可在300 oC和零下60。C的环境里使用;二是可以朝着天写。就是说没有地心引力,也能下油书写。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圆珠笔必须向下才能用。为了验证一下,我特意找了一支普通圆珠笔,躺在沙发上朝天书写,果然写了几下就写不出来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临行前,梅龙告诉姜宏涛和我,中央电视台只能派出导演刘剑松,派不出摄像。这样一来,三个导演都兼任摄像。这次前去的主角是南极科考专家兼领队丁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良民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黄小龙。

我们的出发地点是广州。在地图上量了一下,从那里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向东和向西的直线距离差不多。

博学的艾君又告诉我,飞机飞行是按“大圆航线”。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名词。查了有关的资料,才弄清楚了它的含义。它是地球表面两点与球心构成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大圆圈的一部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连接线。这才知道,我在平面的地图上量飞行距离很不科学。

2013年1月28日凌晨零点55分,我们乘坐卡塔尔航空公司的QR875航班离开广州。9个多小时后到达卡塔尔首都多哈(D。ha)。在多哈机场休息了两个小时,再转乘卡塔尔航空公司的QR921航班继续向西,、时后,到达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时,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地时间是28日晚上8点35分。

此行大大突破了我个人坐飞机远行的纪录。因为“时光倒转”,我还“赚”了一天。我想,如果我从此一直待在西半球,我的生命岂不是延长了一天。

在感受“时光倒转”的同时,还经历着四季的混乱。离开中国时我们穿着棉衣,一天之后,便是盛夏,我们都忙不迭地脱衣服,真是冰火两重天。

从地图上看,阿根廷和智利南端纬度差不多,司是南半球纬度最高的国家,也就是说,它们几乎同为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国家。P6-9

序言

当作者周详要写这本书时,他说过,他不要像很多去南极探访回来的人那样,写一本很个人情调的随笔甚至是一本文学性的游记,也不会写一本指南或手册之类的实用录。果然,他写出了这样一本书:导演日记。可以想象得到,他是一位有新闻记者素养的纪录片导演,而且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美国探索频道训导出来的那种注重客观与细节观察的风格。看他的这本书,你会有强烈的在看纪录片般的感觉,甚至章节之间的转换,就是活脱脱的镜头转换,带着CuT的一声。

日记体裁将事情发展次序明晰地呈现出来,事情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在主脉上被描摹和叙述着,但是你看每一章节,都是内容大于形象,他将很多与南极特征相关联的事物,水到渠成地旁征博引而来。比如他初到阿根廷最南端的乌斯怀亚,将从这里启程越过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半夜去看南十字星座,从这个指极星座自然谈到郑和下西洋时见到的灯笼骨星,又谈到但丁写作《神曲》,又谈到南半球国家对这星座的崇敬,继而谈到对它可以许下心愿,却因云层深厚,最终未能如愿,从中外古今的天马遨游中又回到当下。但是每一个叙述的转换都合情合理,你不知不觉随他的叙述,获取到知识和典故。它不是单一的描写叙述,这种看似信马由缰却暗中有脉理贯穿的手法,一定是他拍纪录片时的蒙太奇式剪辑的生花移植。

拍纪录片是不能有太多感情因素主导的,要让事实本身去表现。但是叙述的语言和结构可选择不同方式,看此书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点,作者的情绪是时刻受控于客观叙事的。有几次很有意思的场面,比如他在船上过五十大寿的巧缘,受到乘客和船员热烈的祝贺,我本想多读凄这些富有人情味的场面,但最后只有很简练的几笔带过,他认为这事只是碰巧,与南极探访本身关系并不紧密。再如用陈式太极拳和侧卧法治疗剧烈晕船的事情,极有喜剧色彩,但也是分散在多处场景中的断续叙述,正当你以为他要恣意放纵起来时,他却戛然而止。

作者在欺骗岛上去祭奠两个无名墓,捡来石块,垒在两座坟墓上,心里默默为这两位有勇气,但不幸的人祈祷,愿他们安息。

搭档姜宏涛对他说:“不要多待了,快走吧,不吉利。”他说:“不要紧。”心想,地下的人都是和他一样敢冒险的人。他怜惜他们,为他们服务,祝他们安息,他们会保佑他的。这算是作者直接写内心世界较多的地方,但后面马上转到著名的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的死,用了很大的篇幅,用他们的悲剧来掩盖或者说代替自己的内心独白。

然而作者是有思想的,这些思想不时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书末写到他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广场上有示威的人留下的物件,从南极地区的那种和谐环境才出来,见到这种纷争的情景,他一时很不适应,只有南极这一片净土令他有莫大的安慰。宁缺毋滥,这是一个精神洁癖者在南极产生的共鸣。

艾杰

2014年8月4日

后记

原计划退休以后写书,但是,当忘年交、著名知青文学作家刘晓航得知我要去南极,立马就告诉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朋友郭园园,她随即约我写一本关于南极的书。在这之后,武汉大学出版社的老友张福臣几次跟我商谈写书事宜。尽管以前写过无数电视片解说,但写书毕竟是另一类事,我迟迟没有应承。直到老朋友艾杰借给我一本民国版的权威著作《两极区域志》,加上张福臣许诺完成时间不限,我才正式答应。于是,写书的时间提前了十年。因而,有了这本拙著。

写作过程中,藏书颇丰的老朋友黎德利热心慷慨地借了我一些相关书籍。经好友朱兵介绍,武汉图书馆的吕薇帮我查找到不少南极参考书,张高峰也从网络上收罗了大量南极资料。

手稿完成后,搭档姜宏涛夫妻热情邀请我到上海,在他们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姜宏涛大材小用地一连多日为我打字,他夫人又为我打印出来。本书的责任编辑荣虹是老友,她为保证此书的质量付出良多。另一位编辑张璇也为本书出了力。

老友梅龙和姜宏涛无偿提供了他们在南极拍摄的照片。

衷心感谢以上各位朋友”

本书是本人的处女作,加之对南极这一特殊领域研究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界方家不吝赐教。

周详

2014年8月1日夜

于武汉云林街23号沙龙

书评(媒体评论)

肖复兴:

生活气息,现代笔触,艺术视野,文化情怀。走进六书坊,走进一片新天地。

徐鲁:

“六书坊”以其选题独特、内容丰盈、文字雅致的风格,渐渐为读书界所熟悉,受到读者的欢迎。

阿成:

这套书里的每本书都像一席美食。每一菜,每一饭,每一勺羹,每一段亲情,每一种滋味,都包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甚至一段悲欢离合的往事。

这样,一旦一餐地汇总起来,一年,一百年,一千年,便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

叶辛

“六书坊”是你亲密的伙伴,“六书坊”会陪伴你度过许多幸福的时光,“六书坊”让你的闲静生活充满色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