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戚学英著作的《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1949-1966)》通过考察1949-1966年期间作家的身份认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形态的变化,探析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1949-1966年期间的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揭示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并解析其中的话语结构、文化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1949-1966)/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戚学英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由戚学英著作的《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1949-1966)》通过考察1949-1966年期间作家的身份认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形态的变化,探析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1949-1966年期间的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揭示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并解析其中的话语结构、文化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态势。 目录 导言 一、从“新的人民的文艺”到“社会主义文学” 二、个人、民族国家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三、个人、民族与阶级革命 四、阶级一民族国家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第一章 作家身份转型与当代文学话语机制的确立 第一节 作家身份转型与体制化 一、从“作家”到“文艺战士” 二、由个人写作到集体写作 第二节 作家身份转型与去西方化 一、“去西方化”与文学格局的变更 二、从“西化”知识分子到“乡土”作家 第三节 作家身份转型与当代文学话语机制的形成 一、阶级一民族国家话语的形成 二、非西方化思维结构与文化建制 三、“新的人民的文艺”与当代文学的现代性 第二章 作家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学的阶级规训 第一节 个体与“人民”:以自由作家为中心 一、“思”与“信”的冲突 二、由“歧路”到“通途” 三、“应该怎样”与“自己想的” 第二节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以左翼作家为中心 一、“时间开始了” 二、“文化界领袖”与“难言的隐衷” 第三节 从革命到政治:以解放区作家为中心 一、“穿上共产主义者衣裳”的“莎菲女士” 二、“赵树理方向”与“中I心作家”群“ 第三章 “新中国形象”与当代文学的身份构成 第一节 “本质真实”与历史主体询唤 一、新旧现实主义之争 二、“真实”之辨与阶级规训 三、“真实性”与被询唤的历史主体 第二节 “新中国形象”与阶级主体性建构 一、“本质真实”与“新中国形象” 二、阶级性还是人性 三、人性、人情的阶级化分置 第三节 历史主体重构与“他者”化书写 一、被延迟的命名式:知识分子 二、被压抑的“自我”与“沉重”的肉身 三、历史的“他者”:对“个人主义”的指认与批判 第四章 阶级一民族国家认同与当代文学的“正典化” 第一节 通向未来的现实与阶级对立式主题结构 一、“历史真实”与阶级化的主题结构 二、阶级化的主题结构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节 介于史诗与颂歌之间的叙事结构 一、阶级叙事与史诗性结构追求 二、介于史诗与颂歌之间 第三节 阶级性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 一、民问传统文化的阶级性整合 二、传统审美结构的阶级改造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