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编著的《黄河九曲颂:一曲古老文明的赞歌》是《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它细致描写了中国第二大长河流经的九个省市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展现出母亲河孕育的博大悠远的华夏文明,体现了黄河五千里的文化传承,其丰富的营养正有待华夏子孙来汲取。这不是地理书,也不是历史书,而是饶有趣味的文化探寻书。通过此书,你能欣赏到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远古的氏族墓葬,最早的古城——九原城,边关村落雁门寨,湟源茶马故地,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还有“山是半山佛,佛是一座山”的龙门石窟……在那里文成公主“红妆换得百世安”,沙漠与黄河结缘,河洛文化延续了约两千年,伏羲庙香烟袅袅,牡丹花开倾全城。
都市中钢筋与水泥的森林,束缚不住人们亲近自然,向往自由、渴望游走的心灵。翻开最美的书页,跟随内心的呼唤,一路上发现最美的中国,歆享风景背后最耐人寻味的文化。
李毅编著的《黄河九曲颂:一曲古老文明的赞歌》以黄河为主线,循着黄河的足迹,领略黄河源头的清澈、上游峡谷的宛转、黄土高原的苍茫、中下游的雄浑以及黄河人海口的奔腾,领略黄河沿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感受黄河所孕育滋养的深厚文化底蕴。
用镜头捕捉自然之形,用心灵诠释美的真谛。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不仅仅为黄河流域留下最优美最生动的原始资料,别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和方式更赋予了它们震撼心灵的人文光辉。
《黄河九曲颂:一曲古老文明的赞歌》通俗流畅、生动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陶冶性情,在缤纷多彩的民风奇俗中感受民间趣味,在人文景观中触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升华自己。
来自远古的波涛
黄河,一条亘古流淌的大河,在千万年的时光里,像一头昂首欲跃的雄狮一般,起于巴彦喀拉,出青藏高原,跨群山峻岭,奔腾于高山峡谷之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古人对于黄河的吟诵就像这奔腾的黄河水一般,源源不断。那么,黄河究竟从何而来?
在距今160万年以前,青藏高原在一次剧烈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于地面,周围的板块发生断裂褶皱,形成了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古湖泊湖水下泻,汇集而成的大河奔腾而下,形成了地质构造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条泱泱大河就是有着千万年历史的黄河。
跌宕在三级阶梯上
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人渤海,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总面积达79.5万平方千米。
滚滚的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流下,从西到东分为三段。从源头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段,全长3472千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段。河源段的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人鄂陵湖和扎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呈s形弯曲,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河段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占全黄河总量的51.3%,汇入的支流较大的有湟水、洮河。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从青铜峡流出后,沿鄂尔多斯高原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该河段流经区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因此形成了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
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孟津,长1100多千米,河水向南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著名的壶口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宽阔,水流缓慢,汇集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到潼关的河道变宽,河水在潼关附近被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孟洛,便进人平原地区。
河南孟津以下为黄河的下游段,河长786千米,由于泥沙量大,水流缓慢,长期淤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从地形上看,黄河地域的地势从西向东呈三级阶梯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包括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盆地等较大的地貌;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系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下。
五千里文明沉浮
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黄河,五千里的奔腾,也成就了它五千里的文明传承。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孕育出的文明是华夏文明不可替代的主体,在文明发展史中起到了主宰沉浮的作用。
古老的文明几乎遍及黄河整个流域,中下游广大地区是仰韶文化的集中地,从陕西的关中、山西的晋南、河北的冀南到河南大部,甚至远达甘肃、青海等省,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多达1000多处,挖掘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表面红色而带彩纹的陶器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从发现的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国。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关中和陇东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前身。黄河上游甘肃地区的马家窑洞文化、齐家文化则是仰韶文化的后期,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都跨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甚至有人判断,齐家文化的下延可能已属奴隶社会。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文化则自成系列,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一脉相承。
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在大中原域内的河洛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河洛地区包括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南和豫北。在河洛文化圈内,考古发现了属于王朝性质的都邑有登封王城岗原八方遗址古城、新密新寨古城、偃师二里头城址、郑州商城、偃师尸乡沟商城、安阳殷墟和洹北商城以及在陕西和洛阳发现的西周、东周都城遗迹。此外,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均在河洛地区。河洛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性文化,而且是延续了约两千年的王都文化,是黄河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P2-4
中国自古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儒家的思想,如今细细思索,依然发人深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它融人在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让百川大山、人文景观闪耀着光芒;它教人们拥有广阔的胸襟,海量的气度。因此,踏上旅途,探寻文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为此,我们特意编撰了《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为你解读隐藏在中华大地表象之下的深刻文化内涵,让你看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中国。
《黄河九曲颂》是《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它细致描写了中国第二大长河流经的九个省市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展现出母亲河孕育的博大悠远的华夏文明,体现了黄河五千里的文化传承,其丰富的营养正有待华夏子孙来汲取。这不是地理书,也不是历史书,而是饶有趣味的文化探寻书。通过此书,你能欣赏到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远古的氏族墓葬,最早的古城——九原城,边关村落雁门寨,湟源茶马故地,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还有“山是半山佛,佛是一座山”的龙门石窟……在那里文成公主“红妆换得百世安”,沙漠与黄河结缘,河洛文化延续了约两千年,伏羲庙香烟袅袅,牡丹花开倾全城。
本书的内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书籍,并非单纯写景或者单调叙事,也不是一本旅游攻略,而是着眼于“文化”,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名人事迹和民俗风情巧妙地将各处美景串联起来,让名人和历史为你导航。精炼的述说,一目了然、生动有力,让人回味无穷。文章的语言通俗中带有隽永的诗意,浏览也罢,吟诵也罢,都是美妙的享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值得一提的是,全文精心选配了大量令人震撼、眼前一亮的图片,这些图片都由专业摄影师拍摄,为每一个读者展示了黄河流域自然景观、人文风物的真实面貌,你大可按图索骥,跟随它们的脚步,在富有诗意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中畅游,并探寻这古雅宏博的神奇领域。此外,我们还特意在每个章节最后添加了小版块栏目,补充了一些精短的传说典故,丰富了景点内涵,也让你的阅读增加了趣味性。
读罢此书,黄河在你的眼里会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你也会知道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行走的每一寸土地上。很多时候,河流它不只是一个景观,那经过几千年沉淀的故事,需要你静下心来在书里体会。在此,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旅途中的良伴、一扇窗户,开拓你的眼界,引你进入一个更为绚烂博大的世界,看到更多并不为常人所深知的东西。如果你不是身在旅途,那让你的心去旅行一次吧,去领略历时千年的自然精华和人文精华!它一定能带你跨越时空、跨越地域、遨游历史,提高你的精神内涵,让你拥有更为畅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