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陈宇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那之后,黄金的存放,基本上不放在铸币厂,为什么?怕被国王拿走花掉,那放哪里呢?放到铁匠铺(gold smith)里。铁匠收到黄金后开收条给放黄金的人,这些人凭收条可以随时取出黄金。很快,商人发现: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黄金收条给对方就可以了。这种收条本质就是货币,而铁匠铺就是银行的雏形,最早黄金放到铁匠铺里存放,还要收取资金存放的费用,现在的美国就有账户管理费。

这种行为是民间的私人行为,国家压根不管。但是,为什么后来国家来管了呢?因为看到了利益么?当然有这方面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不管社会就乱了。铁匠发现收到黄金之后,只要准备一定量的黄金,就可以到处随便开收条给人家,最终导致了每个铁匠都乱开收条,结果市面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收条,这比国王还可怕。本来是想赶走一个国王的,结果来了一群比国王还凶悍的铁匠。最终金融被进行了严格的管制,这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你可以痛恨管制的无能,但是却不能否认管制的必要性。

作为市场主体,在没有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必然选择利益最大化,而这个利益最大化需要能力作为基础,并不是到时候有兑付的意愿就可以的。全球对银行的监管都有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指标,通过资本约束风险加权资产的配置,使得商业银行无法进行不受约束地扩张。

许小年曾在陆家嘴的一次会议上说,他完全不担心民企会把所办的银行做成自己的提款机,这种可能性不大。“只要这个资金是他自己的,他就知道做什么事对他是有利的,做什么事对他是有害的,民生银行大家去看一看,有没有大股东利用民生银行作为贷款平台?没有。钱是自己的,连山西的钱庄都知道,不得向股东贷款,他们自己起草的监管体系,其中一条就是不得向东家贷款,因为他知道相关方贷款对于钱庄的经营是致命的。”另外一段话说民营银行的风险要远远低于国有银行存在的风险。“民营银行玩的是自己的钱,国有银行玩的是别人的钱,只要钱是自己的,你用不着替他操心,要操心的是什么?要操心是你的钱在别人手里。”

这两段话都是速记稿,应该都是原话,为了没有曲解他的意思,我特地去网络上翻了下,看到他自己在微博上也发过类似的言论,怎么评价呢?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抨击过所谓的“专家文化”,就是总是拿听上去像那么回事的话,来玩弄文字游戏,实际却没一点经得起推敲的言论,甚至连最起码的常识问题都会弄错。我也不知道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头衔来自何处?

我就谈两点。第一,全世界能否找出一个资金是自己的银行?哪个银行是不需要吸收公众存款的?如果资金都是自己的,开银行干什么呢?他还叫银行吗?国有银行也好,民营银行也罢,本质都是吸收公众存款进行放贷业务操作的,不知道许教授是哪里听来的说国有银行是玩别人的钱,民营银行是玩自己的钱的说法,全世界到现在,估计也就是中国的小贷公司,大概是只有自己的钱在放贷的,而且这个趋势也在打破,但是小贷公司最多是类金融机构,它跟银行有关系吗?第二点是许教授拿民生举例子,认为没给关联公司做贷款,来举例论证民营银行不会变成股东的取款机,但是,要考虑到的是,民生银行在成立第一天起,就被纳入了跟其他银行一致监管的体系中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监管,民生银行才能恪守不越界的行为。你让民生银行不受到监管试试去,我可以担保必然成为大股东提现的工具,在泰国、中国台湾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了,吸收公众存款,而不进行监管,必然会沦为大股东提现的工具,没有人是经得起考验的。  P7-8

目录

写在书前面的废话

上篇 互联网金融,狼来了!

第一章 关于金融中介,谢平和许小年为什么是错的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金融中介?

 第二节 金融中介值得信赖吗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流派之争

 第一节 三类互联网金融概念

一、谢平:去中介论

二、马云:基因论

三、媒体论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之争的背景解读

一、四大时代背景

二、互联网金融到底能颠覆什么

 第三节 追根溯源谈互联网金融之争

一、争辩的焦点在哪里

二、互联网金融能否实现金融的“去中介化”

三、马云的赌局: 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谁更胜一筹

四、“普惠金融”与“民主金融”,看上去很美

五、众生眼中银行的暴利是否属实?

第三章 夹缝之中的中国互联网金融

 第一节 围墙之外的影子银行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历史纠葛

二、影子银行——围墙之外野蛮生长

三、围墙论基本可以解释马云的一系列抨击

 第二节 夹缝之中的中国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影子银行

二、围墙推倒之后是什么

 第三节 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

一、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影响力有限

二、欧美银行的社区化业态

第四章 五花八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第一节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模式(4+1)

一、P2P和众筹模式

二、第三方支付模式

三、渠道销售模式

四、比价模式

五、其他模式

 第二节 国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5+1)

一、创新型融资服务模式

二、在线理财模式

三、信用增信评级模式

四、社交选股模式

五、创新支付模式

六、其他模式

 第三节 如何看待比特币

一、互联网金融里的另类,是颠覆式创新还是投机品

二、比特币的信用货币性质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模式

 第一节 平台模式概述

一、平台模式就是去中心化

二、以“施乐会”为代表的慈善平台模式

三、平台模式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二节 详解P2P 模式

一、P2P的三大模式:平台模式、担保模式、销售模式

二、P2P面临的一般风险与国内特殊风险

三、P2P应如何监管

四、是否应该给P2P 发牌照

五、案例分析:陆金所和宜信

六、关于P2P 的观点总结

 第三节 详解众筹模式

下篇 颠覆?

第六章 互联网思维对撞金融思维

 第一节 互联网能颠覆金融机构吗

一、是“改变”而非“颠覆”

二、互联网改变传统金融的组织架构和人才选拔

三、互联网何以介入金融:生态优势与能力优势

四、未来是“小而美”的金融业态

 第二节 金融机构应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

一、互联网的用户至上思维适合金融机构吗

二、创造价值比纯服务更重要

三、用户至上思维在金融领域的特殊性

第七章 互联网支付技术改变支付格局

 第一节 第三方技术发展的原因

一、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为何一枝独秀

二、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构成的致命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让我国金融业门槛降低

二、第三方支付将与银行业争夺客户和存款

三、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可能趋势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要素

一、竞争要素之一:快捷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二、竞争要素之二: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成本

三、问题之一:银行做电商,会取得好的成效吗

四、问题之二:第三方支付能否与银行平起平坐

 第四节 如何看待央行第三方支付征求意见稿

一、意见稿会伤害谁的利益

二、央行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三、是金融监管还是遏制创新

四、市场与监管部门如何博弈

五、互联网金融的舆论战

 第五节 支付宝与微信的支付大战

一、非正面竞争

二、谁是胜者

三、谁更安全

四、来往助阵

第八章 互联网渠道改变金融销售模式

 第一节 诺亚为代表的第三方财富管理

一、从独立性看财富管理的本质

二、财富管理的核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诺亚的转型困境

 第二节 余额宝专题

一、余额宝到底能做多大

二、余额宝的本意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三、如何评价余额宝的社会效应

四、该不该取缔余额宝

第九章 大数据带来金融风控革命

 第一节 什么是大数据

一、大数据并非新事物

二、大数据就是非相关数据的相关性

 第二节 大数据与“黑天鹅”事件

一、大数据的相关性基础条件

二、过去能否决定未来

三、信号与噪音

四、被移动互联重构的社会

 第三节 大数据能否解决风控问题

一、两类金融风控模式

二、大数据风控无效的N 个理由

 第四节 也谈阿里巴巴做金融

一、小额贷款机构的本质特征

二、量化放贷能否走得通

三、是什么扼杀了金融创新

第十章 互联网人格与互联网文化

 第一节 互联网人格就是屌丝人格

一、屌丝人格是把双刃剑

二、屌丝文化决定了互联网领域没有“专家”

 第二节 可怕的互联网企业文化

一、危机意识是互联网文化的鲜明特征

二、互联网战争都是在非正面战场

三、互联网企业的狼性文化

四、惠普文化是互联网企业的反面教材

结束篇 猜想

第十一章 谁动了银行业的奶酪

 第一节 银行业的对手究竟是谁

一、何种威胁:是外物种入侵,还是气候变化

二、BAT为什么要介入金融业务

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尚未出现

 第二节 传统银行业的思维瓶颈

一、层级制管理让银行缺乏市场敏感度

二、银行的本质决定了其去能力化倾向

三、是什么阻碍了银行业的创新

 第三节 不可复制的阿里金融

一、阿里金融的目标客户是谁

二、阿里金融的规模能做多大

三、淘宝去C2C 化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四、阿里为什么在移动布局方面滞后了

五、如何看待阿里做银行

 第四节 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机会

一、屌丝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唯一机会

二、为什么高富帅金融才是正道

三、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伪命题

四、互联网金融对基金、证券、保险行业影响有限

五、如何看待互联网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定位和功能

第十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投资与创业

 第一节 互联网改变传统投资模式

一、传统的集中式投资无法解决能力认定问题

二、互联网降低了投资门槛

三、互联网能否解决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如何创业

一、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二、互联网的分散式投资可以降低创业成本

附录一 阿里银行为什么没有获得银行牌照

附录二 互联网金融难当强国之重担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闭门会议上的演讲稿

附录三 创业者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投资会议上的主题演讲稿

附录四 红岭创投不是非法集资是什么

序言

确切地说,这本书缘起于2013年5月5日的夜晚。那天躺在床上,一直无法安睡,突然起了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成册的念头。其实,失眠于我是件比较可怕却又必须面对的事情,可能我的思绪在夜晚会特别地活跃,使得我睡觉总是不安稳。也是因为睡觉前这个活跃的思维,让我养成了半夜写文章的习惯。我在网络上关于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文章,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候写的,夜深人静,坐在电脑前,写东西会特别流畅。

回头看,从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中国金融学院毕业,整整十二年了。从最初在建行支行网点押钞开始,到现在每天在西湖边乱逛,确切地说,我都是在从事金融工作。虽然在最开始时,因为银行基层的工资实在太低,我也干过在高考复习班兼职教书的事情。教的课程挺多——英语、数学、历史、语文,貌似除了政治没教外,其他的都教过。而之所以没教政治,是因为我高考政治不及格(满分150分,我只考了88分,当年高考政治的平均分都有104分)。这之于我也是个奇迹,因为貌似我是家乡的高考状元(我自己印象中是第二名,但是家乡人都说是第一),在政治不及格的情况下,我居然能考出这个成绩,也从另外一方面印证我其他四门课的成绩还相对不错的事实了。

而之所以选择在高考复习班教书,是因为我自己有过复读的经历,比较能理解复读所承受的那种压力,也想为那些跟我有同样经历的学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第一年的高考分数勉强够得上最后一批当时还是高中专的调档线,属于差到不能再差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爸爸会死活认为我这样的差生必然能考上大学,而非要把我送到东阳的复习班里去。

从最初对复习班的抵触,醉生梦死了大半年之后,到后来发生点事情,终于感觉该做点事情,不想再让父母失望了。于是我把自己闷在复习班的宿舍里,一个人自学了半年时间,一不小心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远超重点分数线。对此我自己也是莫名其妙,这段经历让我一直恍惚,总觉得有点不真实。我经常半夜惊醒,因为总是梦见自己快要高考了,发现有很多书没看,很多题目没做,然后就醒了。每次醒了之后,都自我安慰说还好这只是一场梦。不过这种梦会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曾经有过的奋斗岁月,也是很值得怀念的记忆。

除了兼职教书之外,也在空余的时间办过几个网站。那时候因为孤身一人从北京跑来杭州,没有朋友,很孤单,想到或许会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本着给自己找些朋友玩玩的简单想法,我就创办了一个叫“杭州宝贝网”的网站。这个算是中国比较早的社交网站吧,我记得创办的时候是2002年的12月,创办那天下了场大雪,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庆祝了网站的开通(用的是BBS的模式),还狠狠地打了一场雪仗。

网站进展得很顺利,到2003年非典时期,会员就突破了3万人,到2006年突破了10万人。论坛有很多很多的活动,应接不暇,也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篮球队、网球队、攀岩队、登山队,等等,不一而足。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这个网站认识了自己的另一半,然后一起走到了现在。从2002年网站成立到2007年由我本人关闭,其间我撮合了30来对新人,里面也包括我自己。因此我也成了一个很忙碌的证婚人,给在这里认识然后结婚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新婚祝福,当然,也吃了很多的蹄髓(杭州的习俗,要请做媒的吃蹄髓)。

之所以关闭论坛,虽然我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却不能否认,最终还是出于我自己的私心。我其实骨子里是悲观主义者,我相信任何事情,有开始,就必然有结束。既然迟早要结束,为何不在最高潮的时候结束,一如张国荣在顶峰时候退出歌坛。我很能理解这种选择,尤其是自己在银行里不断得到提升,已经没有精力来顾及论坛的运营和维护。我如同一个家长,呵护着论坛走到了辉煌,却实在无法继续维持了。

内容推荐

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浪潮高涨,P2P、众筹、余额宝、微信支付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加之大数据等时髦概念助阵,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令媒体兴奋,公众狂热。那么,互联网金融真的能“颠覆”传统金融吗?当互联网思维对撞传统金融观念,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统天下,还是传统金融业的自我革新?究竟是谁动了金融业的奶酪?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精)》作者陈宇早期试水创立具有互联网金融雏形的网站,后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资深投资人,基于其多年在该领域的实践、观察与思考,追根溯源谈互联网金融之争,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时,应该做什么。

编辑推荐

在互联网领域,很难通过对过去经验的积累来对未来进行推演。你的知识越多,越有可能成为你的负担,从而影响你对于未来的判断。从悲观角度来看,金融的世界是“暴利追逐型”,互联网的世界是“赢者通吃型”,当互联网附属于金融之后,金融的逐利性和互联网的垄断性结合起来,只会更加垄断和暴利。《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精)》作者陈宇基于多年对金融与互联网行业的观察与思考,追根溯源谈互联网金融之争,颠覆你的常规思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