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半世繁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红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放眼近代中国,顾维钧堪称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多姿,袁大总统身边红人、27岁任驻美公使、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四段传奇婚姻、政坛不倒翁、第22号战犯……

他一生出使多国,6次出任外交总长,两次出任财政总长,两次代理国务总理,被称作“民国第一外交家”,但也曾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共产党宣布为头等战犯。从这个意义上讲,顾维钧的传奇又不是圆满的,如他“半个外交家”的身份一样,只能落得个“半世繁华”。

杨红林编著的《半世繁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以一百多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老照片,解读近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唐德刚笔下的“半个外交家”的半世繁华,还原有血有肉的顾维钧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半世繁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讲述了民国时期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传奇的一生。从顾维钧幼年求学开始,讲述了他海外留学、回国效力、活跃于外交领域、参与中国政治,以及晚年任职国际大法官等人生经历。作者杨红林引用史实翔实准确,对人物评价客观公允,叙议结合,文字平实流畅,可读性强。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历史老照片,有利于读者更好了解传主生平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

目录

序:绝代传奇顾维钧

第一章 外交部新来的年轻人

 一、“海归”顾博士

 二、外交部的新气象

 三、袁大总统的身边人

 四、27岁的驻美公使

第二章 1919,巴黎没有春天

 一、凡尔赛,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说“不”

 二、五四“愤青”的愤怒

 三、最闪亮的那颗星

第三章 “半个”外交家的半个世纪

 一、铁狮子胡同5号

 二、中国的“塔列朗”

 三、外交部的开放日

 四、日本人恨不得杀了顾维钧

 五、威灵顿·顾的国际范儿

第四章 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私家传奇

 一、顾少川做了唐少川的女婿

 二、“糖王”千金的盛筵

 三、大洋彼岸的幸福时光

 四、美男子间故事多

第五章 传奇男偏遇尴尬事

 一、被通缉的内阁总理

 二、第22号战犯

 三、梦回嘉定

附记:顾维钧后人概况

附录一 顾维钧大事记

附录二 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外交部总长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二、外交部的新气象

北京旧东城区的东南部有一条长约700多米的小街,名为外交部街。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街道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与周围那些著名的干道相比,外交部街显得局促而破旧。如今的人们恐怕很少知道,在1912—1927年间,这里可是中华民国外交部所在地,并且见证了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虽然历经沧桑,当年的外交部大楼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那是在1908年,为了迎接德国皇储访华,清政府特地在石大人胡同宝源局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迎宾馆,据说还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一度在此居住,并将这里作为临时大总统府。直到1912年8月孙中山抵达北京时,慷慨的老袁为了表示尊敬,自己带着一家老小迁往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居住,而将迎宾馆作为孙中山的临时行辕。25天后孙中山离京南下,老袁却再也没有回迁,而是下令将原先设在东堂子胡同的外交部迁至此处。从那以后,石大人胡同便改名叫外交部街了。

1912年4月,顾维钧到北京任职后,一方面担任袁大总统的英文秘书,另一方面,其正式的官方职务却是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八大秘书之一。尽管身为“海归”佼佼者,但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而言,刚刚毕业回国便受到如此重用,还真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在唐总理的秘书班子中,另外7位同事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好几了,有些甚至50多岁了,而且人家几乎全都是前清科举出身。更令同事们侧目的是,眼前这位小伙子居然一进秘书班子就被排在第四位,而他所负责的工作却仅仅是处理与外国政府、外国友人和外国官方的一切来往函电。各位前辈同事纵然“羡慕嫉妒恨”,却也只能怪自己没有一张过硬的洋文凭。

不过在国务院刚待了还不到两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就让顾维钧体会到了什么叫官场。原来在1912年6月初,由于在任命直隶都督的人选问题上互不相让,本来是拜把子兄弟的袁大总统与唐总理居然反目成仇,最终后者愤然辞职,躲到天津当寓公去了,民国首届内阁就此解散。如此一来,实习期都还没结束的顾维钧顿时陷入了尴尬境地。因为按照中国官场的惯例,他既是唐绍仪的属下,就算是人家的“人”,因此也理所当然地辞去国务院秘书的职务。由于北京举目无亲,小顾便去天津找他的老领导,二人的关系由此迅速升温。面对这位年轻人的义气,老唐深感欣慰。感动之余,他不但经常邀请小顾来家中做客,甚至颇有远见地将掌上明珠唐宝玥介绍给小顾认识。正是在他的极力撮合下,一对才子佳人次年便宣布订婚,原先的下属转眼又成了乘龙快婿,老唐这回辞职也算值了。毕竟放眼当时国内,像小顾这样的青年才俊可绝对称得上是“绩优股”呀。

话说回来,尽管老唐对小顾的义气非常感动,不过为了这位年轻人的前途着想,他随即又语重心长地劝告说:你辞去国务院的职务倒没什么问题,但不必连总统秘书的职务也辞去。恰在此时,袁大总统的亲信梁士诒也专程来天津找顾维钧,说总统希望他回北京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而老唐还很有把握地向顾维钧透露说,外交部也准备于近期内重用他。既然前途重现光明,小顾便回嘉定老家,短暂省亲后再度返回北京。果然如唐绍仪所言,一回到北京,顾维钧便被任命为外交总长的秘书,成为外交部街那栋大楼里的重要一员。

作为外交部新来的年轻人,顾维钧很快就欣慰地发现,与印象中的前清外务部相比,如今中华民国的外交部可真是不一般。而说到这里,有一位外交老前辈便不得不提,他就是民国首任外交总长陆徵祥。

说起来,民国初年的外交部脱胎于前清外务部。众所周知,由于大清朝对外交事务长期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当年的总理衙门几乎很少有专门的外交人才。直到大清朝倒台前几年,总理衙门才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改为外务部,并且开始吸纳一些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新型外交人才,而陆徵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陆徵祥(1871—1949)原名增祥,字子兴,一字子欣,上海人,也算是顾维钧的半个老乡了。老陆早年先后在总理衙门主办的外语学校——广方言馆和同文馆学习,主修法语。虽然不像后来的小同事顾维钧等有过海外留学经历,但良好的外语水平已足以使他成为当时国内难得的外交人才了。1892年从同文馆毕业后,陆徵祥被总理衙门任命为驻俄使馆的四等秘书兼译员,此后便一直在外交界服务,堪称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

P19-21

序言

绝代传奇顾维钧

初识顾维钧,是在20年前。

此事说来实在汗颜。彼时,身为历史系专业本科生,才第一次通过教科书知道顾维钧这个名字。略显遗憾的是,在那本编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现代史教材中,顾维钧总共只被不经意地提及4次。第一次是作为巴黎和会5名全权代表之一,第二次是1926年10月出任奉系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权内阁总理,第三次是1937年8月作为首席代表在国际联盟谴责日本的侵略,第四次则是在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竞“无耻”地宣称“全中国领土均向美国人开放”。

或许是怠于学业的缘故吧,反正当时对于这个名字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的确,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有太多更重要的人物与事件需要我来铭记,哪里有兴趣去深入了解一个“旧”时代的匆匆过客呢。

再识顾维钧,是在1999年。

这一年,在五四运动80周年之际,一部名为《我的1919》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诚然,影片主人公顾维钧扮演者的精彩演技颇值得称道,电影本身的思想性也令人深思。不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问:“顾维钧是谁?”由此,在被历史淡忘了半个世纪后,顾维钧及其同一代外交官的事迹再度被人提起。

重识顾维钧,则是在10年前。

一切仿佛都是宿命的安排。作为一名近代外交史的研究生,我所选择的论文课题恰好是顾维钧与北洋时期的修约外交。或许是太过投入的缘故,抑或是顾维钧的故事太吸引人的缘故,当2003年论文完稿时,我竟一度沉浸在这个历史人物的传奇世界里长久回味。自那时起,我就暗自承诺,将来一定要为他做点什么。十年来,我潜心研究,广泛搜集各种档案资料,本书便算兑现自己的承诺吧。

关于顾维钧,著名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曾称其为“半个外交家”,另外两个完整的外交家则为李鸿章和周恩来。至于这种说法,姑且不论其公正与否,但流传得倒非常广泛。关于顾维钧的外交经历,学术界已有为数可观的论著。本书无意再浪费篇幅,从文献资料的角度对“大历史”进行枯燥无味的陈述,而是更多地关注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历史角色。

毋庸置疑,放眼近代中国,顾维钧堪称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多姿,实属传记作家们的绝佳材料:买办之子、天资聪颖、教会学校毕业、美国名校博士、三大美男子之一、传奇婚姻、一举成名、政坛不倒翁、国际声望、高寿无疾而终……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作为一名中国人,顾维钧在其漫长的一生(1888—1985)中,真正在自己祖国生活的时间居然只有30年左右!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家,他大半生都在海外任职。于是我们就看到,从纽约到华盛顿,到巴黎、伦敦、日内瓦,再到巴黎、伦敦、华盛顿、海牙、纽约,顾维钧来回穿梭于地球村。相比之下,北京、南京这些当年中国的政治中心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中转站。

曾几何时,在国人的印象中,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简直就是一部“国耻史”,这一百年间几乎所有的外交家都难免被贴上“丧权辱国”、“软弱无能”的标签。幸运的是,随着学术界的思想解放以及各类档案史料的公布,人们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弱国无外交”的看法在逐渐发生改变,而包括顾维钧在内的一代外交家们也重新得到客观的评价。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曾提出:“当日本终止了她的闭关锁国政策,巧妙地开始西化,废除不平等条约,准备变成一个世界强国的时候,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做呢?……这个问题在整个20世纪中都像幽灵一样纠缠着中国爱国者的心灵。”事实上,这个问题同样纠缠了顾维钧一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投身外交界的那一刻起,这位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的高材生就不断呐喊、抗争,从而为“弱国”困境下的国人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我们也不能否认,无论其个人的生平经历如何传奇,顾维钧毕竟只是一名职业外交家,他既无法在当时对国家民族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也不可能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道理很简单,外交永远只是内政的延伸或一部分。因此,不管顾维钧有多高的天资和多么耀眼的际遇,却终究无力改变历史的走向,有时甚至被困在时代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他一生出使多国,6次出任外交总长,两次出任财政总长,两次代理国务总理,被称作“民国第一外交家”,但也曾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共产党宣布为头等战犯。从这个意义上讲,顾维钧的传奇又不是圆满的,甚至就如他“半个外交家”的身份一样,只能落得个“半世繁华”。

杨红林

2013年10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近百年中国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两个之外,顾维钧算是半个。而这两个半外交家,也只有顾维钧这半个,算是科班出身。李、周二公,皆出身行伍也。顾维钧虽是外交界的科班出身,也只是个洋科班,威灵顿(Wellington是顾的洋名)离家上学之后,未进过一天中国学校也。

——历史学家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

——顾维钧

中国现代史表明,先父顾维钧是在国际会议上对列强说“不”的第一人。

——顾菊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