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领域的经典,曾激发无数人的思辨,“刘氏三论”最有力之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中主体论文艺学最重要之文本。书中,作者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他认为1961—1976年间中国文艺学的最大悲剧便是主体性的失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文学的反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刘再复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文艺学领域的经典,曾激发无数人的思辨,“刘氏三论”最有力之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中主体论文艺学最重要之文本。书中,作者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他认为1961—1976年间中国文艺学的最大悲剧便是主体性的失落。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先生的“三论”,曾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辩,那就是被夏中义教授称之为“刘氏三论”的“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国魂论”。《文学的反思》即是此三论最有力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刘再复先生的重要学术论著,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主体论文艺学的最重要的文本。书中,作者对主体论文艺学的提倡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趋于僵化的文艺学体系的批判是合二为一的,他认为1961—1976年间中国文艺学的最大悲剧便是主体性的失落,表现为:崇尚物本主义和神本主义,信奉机械决定论,把人看作“被社会结构支配的没有力量的消极被动的附属物”。全书聚焦于学术探讨,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于今日读来仍获益良多。 目录 再版序言:主体不再焦灼 原版前言:文学的反思和自我的超越 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 ——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的若干发展动态 文学研究应以人为思维中心 论文学的主体性 用系统方法分析文学形象的尝试 ——读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 古老题材的新发现 ——读吕俊华《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学内涵和心理内涵》 杂谈精神界的生态平衡 思维方式与开放性眼光 文艺批评的危机与生机 培育建设性的文化性格 研究个性的追求和思维成果的吸收 中国文学的宏观描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中国文学》条目初稿 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 关于“文学任务”的思考 悲剧的艺术和艺术的悲剧 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与明确性 个性之谜与性格的双向逆反运动 两级心理对位效应和文学的人性深度 鲁迅成功的时代原因与个人原因 论鲁迅杂感文学中的“社会相”类型形象 鲁迅悲剧观探索 鲁迅论人的价值依据 鲁迅的人格力量与艺术气魄 鲁迅研究的本质和精华解剖法的生机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