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说明了我们在作决策时大脑如何运作。姑且不论阅读本书会不会让你更聪明,至少它会让你思维更活跃、思虑更周密。
这本书读起来简洁明快,让人忘记了它其实在探讨意义深远的主题。只要是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和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如果能读两遍,保证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怪诞经济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意)利玛窦·墨特里尼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说明了我们在作决策时大脑如何运作。姑且不论阅读本书会不会让你更聪明,至少它会让你思维更活跃、思虑更周密。 这本书读起来简洁明快,让人忘记了它其实在探讨意义深远的主题。只要是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和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如果能读两遍,保证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内容推荐 假如人类的大脑只会以深思熟虑的方式思考,也就是只靠前额叶皮层运作(这是区分爬行类、其他哺乳类和人类的部位,也是高等认知活动的基地),那么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确可以正确说明我们的决策行为。不过假使大脑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就不是地球的居民,而是E.T.外星人或数学能力优异却没有情感的尖耳火星人。电视影集《星舰迷航记》的史巴克博士正是如此。 幸好人生和电视影集不一样,《怪诞经济学》比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更加丰富多彩,兴味盎然又充满想象力。我们的神经回路无穷无限,可以教导我们许多事。书中没有无趣的内容,只要读到最后,你一定会明白我所言不假。 目录 第一部 合理决策的不合理 第1章 原来大脑是这样计算的 ◇忽大忽小的500元 ◇选择愈多,让人愈混乱 ◇问法改变,决定就不同 第2章 自相矛盾的决定 ◇如何引导顾客作选择? ◇有三个选项时,人会选中间那一个 ◇内心不安时,会逃避作决定 第3章 决策的错觉和陷阱 ◇荒谬的偏好顺序 ◇为不合理决策付出惨痛代价 ◇敝帚自珍,自卖自夸 ◇人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为什么无法及时终止亏损? ◇赢得竞标,反而不开心? ◇被数字印象牵着走 第4章 “先入为主”的认知陷阱 ◇凭直觉下判断的后果 ◇错觉其实很普遍 ◇不合理的思考,才是正常 第5章 换个角度。决定大不同? ◇很可能赔钱时,会变得更敢赌 ◇稳赚的时候,就变得保守 ◇改变提问方式。足以影响决策 第6章 为什么老是在亏钱? ◇出租车司机在下雨天提早收工 ◇卖掉赚钱的股票。抱紧赔钱的股票 ◇什么事现在不做,以后会后悔? 第7章 有关金钱的错觉 ◇你真的注重实质收入,胜过账面收入吗? ◇薪水少不要紧,重点是不能比同事低 ◇损失10万元的失落,大过赢得10万元的喜悦 第二部 其实我们不了解自己 第8章 同样是风险。感受大不同 ◇找出自相矛盾的答案 ◇情绪影响对数字的判断 ◇“1%和“每100人之中有1人”的差别 ◇杯子小一点,感觉份量比较多? 第9章 和风险拉锯 ◇相对风险比绝对风险更耸人听闻 ◇搞懂统计数据,认清事物本质 第10章 高估自己的判断力 ◇愈专业,愈容易自以为是 ◇自大造成的陷阱 ◇成功是自己了不起,失败是因为别人不好 ◇人只看得见自己想看的 第11章 经验会作怪 ◇高谈阔论的“事后诸葛” ◇事后的归因,影响客观的判断 第12章 投资人的心理 ◇一味追求低风险,不见得风险就低 ◇对过去表现良好的股票过度乐观 ◇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有什么不对? ◇愈清楚情况,投资愈顺利? ◇积极买卖,造成亏损 第13章 预测将来 ◇既有经验影响对未来的判断 ◇买卖股票难免感情用事 第三部 喜怒哀乐的决定力 第14章 盈亏的游戏 ◇与人交手时的心理战 ◇合作博弈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第15章 会发怒的神经元 ◇大脑痛苦的时候 ◇了解别人的想法,再决定自己的做法 ◇伸张正义的复仇带来快感 第16章 看穿人心的镜像游戏 ◇以神经生物学解释金钱游戏 ◇同理心来自镜像神经元 ◇道德判断的两难,大脑怎么说? 第17章 情感与理性的角力 ◇理性是有极限的 ◇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人与鸽子的相似处 第18章 太有人性的大脑 ◇情感如同不易驾驭的黑马 ◇刷卡付费减轻了神经系统的痛苦 ◇合理决策的人,能妥善操控情感 结语 懒人经济学 ◇决策何须太费力 ◇自动反应的陷阱 ◇认清自己的极限 试读章节 第二种情况则不同。在大脑的计算中,没有指定用途的6000元现金的丢失,与购买门票的6000元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别。许多人在丢失现金的情况下并不排斥掏钱去买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只花了6000元听音乐会。当然,一想到自己弄丢了与票价相等数额的钱,也会泄气和自责,但还不至于因此放弃听音乐会,毕竟这两笔钱属于不同类别的支出。 至于手机和电视机的例子则说明,到另一家店购买(手机或电视机)可以省下的金钱的价值,会随着选购物品的总价而改变。买3000元的手机所省下的500元,比起买80000元的电视机所省下的500元,显得更有价值。 换句话说,金钱的价值在我们心目中并不是绝对或抽象的。我们会自行赋予金钱相对的价值,而这是受到经验和情绪所影响的。例如在尘封已久的外套口袋里意外找到的年终奖金,其价值一定有别于自己汗流浃背赚来的血汗钱,两者后来被花掉的方式当然也会有所不同。教科书费用、运动比赛门票、舞台剧门票、滑雪旅行费用、买彩票和股票的钱,等等,这些都被归人不同类别,分开计算。而且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在动用大笔存款购买贵重物品时,对金额的尾数连看也不看一眼,可是去超市购物时,却又变得斤斤计较,拼命挑选特价商品。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通过实验,观察人在消费行为中衡量金钱的种种心理现象。那些支持传统经济理论、相信“金钱价值不变”的人。对泰勒所主张的理论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买彩票中奖的5000元、辛苦工作赚来的5000元、继承遗产获得的5000元,其价值理应相等。 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金钱价值时未必依循经济理论。其实,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有时甚至令人伤透脑筋。当“金钱的价值高低视情况而定”时。就代表着我们赋予了金钱相对的价值。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喜欢花钱,却讨厌存钱。 ◇选择愈多,让人愈混乱 在必须作选择的时候,大脑为了保持平衡,总会设法找理由解释,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无误,然而最后却往往导致我们刚才所提到的不合理思考。此时的大脑运作就像传统集市中的交易——一件物品有多种价格,而每一笔交易都各有道理。为了在诸多交易中保护自己,不轻易受人摆布,我们必须有宽阔的视野和坚定的选择标准。 不过,即使我们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无误。毕竟还是会有极限,而大脑也会逐渐陷入混乱。经济学家也注意到,大脑的思考机制会作出自相矛盾的选择。已有研究发现,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犯某种错误,其典型代表就是个人行为会违反传统经济理论和合理思考模式——虽然鉴于大家总是相信“金钱价值不变”,人的行为不会违反“合理思考”的原因,专家一直在刻意避免质疑“合理思考”的正当性。 我们不妨以足球迷为例。假设你是意大利AC米兰队的忠实拥护者,那么无论其将要面对的对手是谁,你都不会在乎,因为你只为AC米兰队心跳加速、摇旗呐喊。如果不是如此。那么你不仅违背了身为忠实球迷应有的忠诚度。还会破坏正常思维的“合理性”。 根据“合理思考”的原则,即使在既有的一连串选项之外,再加上一个或多个我们本来就不会选的选项,原先选项的优先级也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以足球队来说,假设你是AC米兰队的球迷,那么在国际米兰队和AC米兰队两者之间,你一定会选AC米兰队。即使再加上尤文图斯队这个选项,在国际米兰队、AC米兰队和尤文图斯队三者之间,你还是会支持AC米兰队。身为AC米兰队的忠实球迷,始终选择AC米兰队就是你该有的“合理性”。 但是,现在让我们看看别的例子。假设你和老友马利欧相约出去吃晚餐。到了餐厅之后,你们一看菜单,今日的特餐是千层煸烤面或意大利面,马利欧选择了千层煽烤面。此时,店员走过来,告诉你们,其实今日特餐还有焗烤饭。 “真的吗?”马利欧说,“那我决定吃意大利面。”P6-8 序言 遇到有关经济的问题,我们经常会上当。就像史努比漫画中,查理·布朗每次见到红发女孩就会脸红心跳、停止思考一样,我们的大脑也经常“热得发昏”。遇到省钱、花钱、投资这些事儿时,我们的大脑不再是合理的计算器,也无法遵循经济学教科书上的数学模型,找到“效用最大化”的解答。 平时,在我们两耳之间的“特制计算机”和我们如影随形,工作正常。可在某些时候,“中央处理器”却很迟钝,记忆力也靠不住,隐藏着超乎想象的缺陷。 非但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喜悦、不安、愤怒、羡慕、忌妒、厌恶等情绪,在必须下决策时,这些情绪会突然出现,迫使我们作出违反合理计算的结论。 不过大家不必担心,只要了解这一切就行了。要了解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试试看。本书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呈现出人们每天面临经济决策时所体验到的矛盾与挫败。对照这些案例和你自己的亲身遭遇,你就能理解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认知过程作出决定、大脑又是如何运作的。 了解这一切的目的,当然是要学习如何善用大脑。只要我们能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增强判断力,就能成为思虑周密的消费者。 在我们所犯的错误当中,有些并不特殊,甚至可说是稀松平常。有些错误有迹可循,只要我们先认清错误的真面目。就不会重蹈覆辙。举例来说,为什么薪水和年终奖金的用法会不一样?我在第一部提到人们会对相同的金额赋予不同价值。换句话说,大家习惯“在大脑里分类计算”。某一笔钱是怎么进口袋的、怎么出口袋的,都会改变那笔钱的货币价值。 大家知道人的眼睛会有错觉,把假货看成真货。眼睛的错觉和认知的错觉总在无意间自然出现,使我们基于错觉直接下判断,忽略细节,偏离目标。即使在我们眼前是相同的信息。也会因为说明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不同,而使我们作出完全相反的选择。例如脂肪含量5%的酸奶比无脂肪含量95%的酸奶好。含有20%一般羊毛混纺的克什米尔毛衣比不上含有80%克什米尔羊毛的毛衣。当抉择有风险的时候,我们对于风险造成的利益和损失也会有不同的衡量:相较于利益带来的喜悦,人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痛苦,所以会为了回避损失,采取难以理解的行为,例如在危险的赌局中大胆地下注。 我们每天都感到无所适从,却必须不停作决定,无论是金融专家还是医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最好的。我在第二部说明我们对风险的看法并不单纯,对数据、几率、百分比、统计数字的看法也会受到许多事物的影响。数字并不是冰冷客观的数值,而会受到情感渲染,导致我们作出令人吃惊的不合理结果。 更糟糕的是,我们还误以为自己知道自己不懂的事。相信自己有更强的力量和能力。简单说来,就是过于自恋。例如失败时觉得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成功时认为是因为自己很厉害。我们总是只看见自己想看的。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互相矛盾,可是谁也不想舍弃自己的信念和偏见。 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实验经济学等领域不断在研究人的决策过程,累积的研究量多得惊人。这些研究发现,“当事人的决策总能实现最大利益”的经济理论并不正确。研究也发现人们基于什么理由、如何作出不合理的决策。在这个研究领域,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于200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说是划时代的大事。本书也多处引用卡纳曼的研究成果。 人类的大脑容易过热失控,不过再怎么笨的行为总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犯的错有许多是可以预测的。换句话说,这些行为的逻辑有别于数学逻辑,虽然不像数学那么有规律。但许多实验已经证实,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有思考快捷方式的存在(详见第4章)。许多卓越的实验揭露了一连串“经济学的错误”。让我们看到“无意识的认知”如何作用,如何帮助我们过滤眼前的信息,以决定相应的行动。 科学家在脑和神经生物学领域也针对合理性进行了一连串的研究,我会在第三部详细介绍。该领域通常是以大脑显像技术来追踪脑内的活动。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决策行为受到相关大脑部位的神经细胞的左右,在无意识的过程和可以介入操控的过程之间,在情绪与认知之间(简单说来就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不断进行拉锯以完成决策。 可惜理性和感性经常发生冲突,所以人们容易落入认知的陷阱,作出不合理的选择。在决策的时候,感性总会出来捣乱,又哭又闹的时候怎么可能冷静思考?例如明明想减肥,却在面包上涂满奶油大快朵颐;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享受一时之快,而暂时忽视将来的健康。 不过情绪机制不只扮演阻挠和干扰的角色。为了作出适当的决策,让合理性这部机器发挥功能,我们除了在理性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还需要感性帮一点忙,扮演助手角色。 假如人类的大脑只会以深思熟虑的方式思考,也就是只靠前额叶皮层运作(这是区分爬行类、其他哺乳类和人类的部位,也是高等认知活动的基地),那么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确可以正确说明我们的决策行为。不过假使大脑真的是这样,那么人类就不是地球的居民,而是E.T.外星人或数学能力优异却没有情感的尖耳火星人。电视影集《星舰迷航记》的史巴克博士正是如此。 幸好人生和电视影集不一样,《怪诞经济学》比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更加丰富多彩,兴味盎然又充满想象力。我们的神经回路无穷无限,可以教导我们许多事。书中没有无趣的内容,只要读到最后,你一定会明白我所言不假。 利玛窦·墨特里尼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彻底解说了我一贯主张的经济就是心理学。重要的是,它让世人更关心近来蓬勃发展的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尤其那些政治界和经济界的领导们,看到本书的问世,一定会非常开心。 丹尼尔·卡纳曼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如果不能理解人们的心理,在商业上就不能取得成功。 铃木敏文 7&1集团会长兼CEO 向集团干部推荐本书 本书说明了我们在作决策时大脑如何运作。姑且不论阅读本书会不会让你更聪明,至少它会让你思维更活跃、思虑更周密。 波恩奇内科 米兰生命健康大学 生物遗传学教授 这本书读起来简洁明快,让人忘记了它其实在探讨意义深远的主题。只要是对消费行为、营销策略和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这本书。如果能读两遍,我保证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克劳埃斯 资深财经评论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