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妇女文学的专著,书中从社会学、妇女学、文学及文化学的角度,结合实证材料及访谈,进行个案剖析,具有跨学科性质、文化比较视角及历史角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妇女作家的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其个人经验(强调妇女作家主观性与个人经历的价值)是作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身份认识的切入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从社会学、妇女学、文学及文化学的角度,结合实证材料及访谈,进行个案剖析,具有跨学科性质、文化比较视角及历史角度。目的在于证实、分析这些作家作品的影响及走向,以便澄清某些被激进观点制造出来的神话或谬误,以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语境之间的差异与误区,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学妇女所扮演的角色与发出的声音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
本书借助作者在长达十几年的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材料,主要是文献研究,但也对关键的作者和当事人进行访问。由点及面阐释并论证女性群体的书写行为(题材、风格、话语结构等)及其文化情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妇女作家的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其个人经验(强调妇女作家主观性与个人经历的价值)是作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身份认识的切入点。
序:女性主义、妇女文学和拨乱反正
绪论:当代中国妇女文学的文化语境
一、研究的问题、范围及学术价值
二、现阶段当代中国女性研究成果与缺憾
三、文化比较视角——世界视阈与本土化
第一章 迷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别意识的中国妇女文学
第一节 中国的“娜拉”版本与女性的存在焦虑
第二节 女作家笔下的父亲、丈夫(恋人)、儿子形象与母权情结
第三节 当代中国妇女写作: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辨异
第二章 中国女性书写的“出花园”——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本
第一节 从历史想象到个人记忆:本体经验的女性言说
第二节 女性书写中的爱欲观:性爱欲望、性意识
第三节 女性气质与性别身份:作为创作的意识与作为理论的意识
第三章 世纪之交的“新女性”——与政治和商业的关系
第一节 “关女作家”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小资”、“朋克”与残酷青春
第三节 网络秀、超级女声与小剧场禁演
第四章 超越文化:性别理想与神话
第一节 妇女学走向与中国经验
第二节 结语:回归于真实之中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录)蝶变——重访“新三巫”
陈染访谈:破开?抑或和解?
林白访谈: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
海男访谈:为女性而写,而非女性主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