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欲望会不知不觉地控制我们的心智,绑架我们的心灵,使人一步步走进欲望设下的陷阱里。
在一条偏僻的老街上,有一家铁匠铺,里面住着一位老铁匠。如今,已经没有人打制铁器了,老铁匠只好改卖铁制的生活用品,比如铁锅、斧头等。生意很冷清,大半天也来不了一位顾客。于是,人们经常看到老人一手拿着一个半导体,一手举着一把紫砂壶,坐在店门口喝茶,听收音机。老人从来不主动招呼生意,开这个店,更多的是为了打发时间,赚钱倒在其次。他老了,挣的钱够自己喝茶和吃饭就行了,他很满足。
有一天,一个古董商人从老铁匠的店铺门前经过,不经意间看到老铁匠手里的紫砂壶。他一眼就看出,那是一把罕见的古董紫砂壶。再仔细观察,他认定,这是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作品,戴振公素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难道世上还有第四件吗?古董商人征得老人同意后,端起那把壶仔细端详起来,果然没错,就是戴振公的作品。
古董商人二话不说,出价10万元要从老人手里买下这把壶。老铁匠听到这个报价瞪大了眼睛。这把壶是他的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他从来不知道,一把泥做的茶壶会这么值钱。不过,他拒绝了古董商的请求。这是祖传之物,他不能卖。
壶虽然没有卖成,但古董商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端着茶壶左看右看,以前他喝茶时,茶壶随便往身边一放,想喝时,捏着壶把往嘴里一送。现在,他总是害怕自己不小心把壶磕了,碰了。他的心思都在茶壶上,忘了茶的味道,忘了听收音机里的相声,忘了看门外悠闲的风景。
更烦人的日子还在后头,镇上的人听说老人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晚上经常有人推他家的门。老人怕壶被人偷走,不得不加固了大门。
就这样,原本一把普通的紫砂壶摇身一变成为古董之后,老人的生活彻底被搅乱了。
过了一段时间,商人再次带着20万元现金登门,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邻右舍,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从此,老人又恢复了喝茶听收音机的平淡日子,只是那把名贵的紫砂壶换成了一把普通的紫砂壶。
就这样,老人端着这把普通的紫砂壶安然活到120岁。
由茶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老人的日子乱了套。故事中的老人,意识到让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茶壶时,竟然愿意打砸价值不菲的茶壶,这是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其实,再多的钱财,也不过是身外物,有它,我们每顿吃一碗饭;无它,我们每顿也是一碗饭。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够宁静快乐,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鸟儿的翅膀绑上了金子,那么它肯定飞不高。”人每天要面对许多诱惑,它们以不同的面目和借口引诱我们成为它们的俘虏。而世人却常常不知道自己不幸的来源。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做功德、盖庙子、讲经说法,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大。他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了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你们老板,阎王我也去度他。”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子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
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老鼠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往地上一摔。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这么一下子,两个小鬼也开悟了。就是这一个故事,说明除贪之难。
人只要有欲望,就有可能被欲望控制自己的心智。比如,有一个贪官对什么都不在乎,就是爱收藏。有的人送钱给他,他不要,可一旦有人送来珍贵的文物字画,他就再也放不下了。你控制不了欲望,欲望就会来控制你。P70-73
弘一法师乃一代律学宗师,面相有若深山古木,然其性格又是何等地温文自在,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在他看来几乎没一件是不好的。观其墨宝,不卑不亢,和蔼可亲,淡而有味。究其实,原来却是一头狮子。
——梁文道
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固世所称为翩翩俗世佳公子者也;及既受具,诸缘顿息,灵顶赤足,动止循律,以身作则,追导师之芳踪,振坠绪于末造,影衾无愧,明德在躬,令闻四溢,海宇从风。于是世之知大师者,无不知有戒法;敬大师者,无不知敬佛法。荷担如来家务,师非其人欤!
——虚云和尚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
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 莫言
因为不断贪恋感官的愉悦,使心处于烦乱与困顿当中。学习放下,心便会变得轻安。
——海涛法师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
—— 苏芩
一个人只要不想再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安妮宝贝
当你终于放下过去、拥抱明天的时候,那么你将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帮你。
——撒贝宁
说起弘一法师,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轻时锦衣玉食;他爱好广泛,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等领域,均有不凡造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更是感动着许多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才子,中年时却突然弃绝红尘、遁入空门。过起了一领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
从法师出家到圆寂的24年中,潜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复兴。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弘一法师为什么出家,是厌倦了尘世,还是参破了人生?很多人不解。法师生前有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可以作为他出家的一个最好注解。而说到出家的因缘,大师自己曾这样说:
“有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颇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何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和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永远不会相同,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过得轰轰烈烈,一切自己所爱的事情,都一件件做来;一切自己应该承受的苦痛,亦一件件承受。他从小失去父亲,长大后失去母亲。在日本,遇到了心仪女子,他大胆追求;身为人师,他亦做到最好,甚至甘为学生的学费而放弃修行,努力工作赚钱来帮助他完成学业。有人会不解,大师为什么要放下这一切出家修行,只有大师知道,如果不放下,他就没有办法实现教化自己和世人的理想。就好比我们手里拿了太多的东西,如果不懂得放下,就会越来越重,而如果遇到更喜欢的东西,却发现已经腾不出手来去接纳它们。这时候,唯有放下手中的东西,才能够得到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既想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又舍不得放下家庭和尘世的一切,就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出家之后,大师放下尘世的一切,甘愿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清苦生活。身体力行地参悟人生。我们常说。不是我想有这么多的烦恼,只是人生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其实,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小到邻里之间的纠纷,大到生死,你放下也好,不放下也好,其结局并没有什么改变。不同的只是,放下的人,收获了一份轻松和快乐,而放不下的人,只能一辈子背着包袱过日子,不得快乐。那么,就让大师来教我们如何放下吧!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是弘一法师用一生彻悟的人生真谛,最朴实、最接地气的人生箴言。
是的,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很多时候,你那些义无反顾的执着,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坚持,最终都将成为浮云。
这个世界没有天大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放不下的自己。
你要明白,世界不会为谁而停留,一切也终将成为过去,放不下、舍不得,只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在《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中,弘一法师教你如何放下那些阻碍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如何快速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本书由宋默著。
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任志强多次推荐,梁文道!《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是弘一法师用一生彻悟的人生真谛,最朴实、最接地气的人生箴言。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本书由宋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