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俄罗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最新自传,这位八十多岁的政治家在人生边上,亲述历史、回顾人生,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破解了诸多历史谜团。作者对一生的总结性回顾以及大量首次曝光的珍贵图片,使本书成为研究苏联政治最可靠的一手资料。

内容推荐

在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编著的《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以坦诚的笔触回顾了如何从高加索地区的农民儿子成长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励志传奇,真情叙述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经历,披露了苏联解体前后不为人知的内幕。在苏联解体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再次对新思维、公开化、戈式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等政治事件进行了睿智而成熟的思考。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大学”讲述了作者二战时期的童年和战后的求学经历,首次毫无保留地披露了他与夫人赖莎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第二部分“登顶之路”讲述了作者在边疆区从事的共青团和经济工作,以及到莫斯科后分管的苏共中央农业部工作。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1984年契尔年科去世后,在葛罗米科等的支持下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耀眼的经济工作成绩和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他问鼎巅峰的重要经验。第三部分“改革是如何完成的”审视了作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首次揭秘了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的诸多内幕,尤其表明他为拯救苏联而付出的艰苦努力。

戈尔巴乔夫还详细叙述了他与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叶利钦等风云人物之间的交往和恩怨。作者对一生的总结性回顾以及大量首次曝光的珍贵图片,使本书成为研究苏联政治最可靠的一手资料。

目录

序言

 引自2000年9月21日日记

 引自2001年1月5日日记

 评论

第一篇 我的大学

 第一章

我的故乡

战争

返回学校 在父亲身边

 第二章

母校

社会工作

共青团事务

第一次相见

学生婚礼

戈尔巴乔夫自传

前途何在?

 第三章

回到斯塔夫罗波尔

人们不相信这个

基辅—莫斯科

费奥多·库拉科夫

利奥尼德·叶夫列莫夫

 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再次改变

困难时期

又一次巧合

第二篇 登顶之路

 第五章

我的小规模改革

党委书记体系中的一员

邻居在做什么……

安德罗波夫、柯西金、库拉科夫

对峙

 第六章

其他国家人民如何生活

再见,斯塔夫罗波尔

 第七章

为生存而战

紧急呼叫

我的第一次讲话

对我的考察

 第八章

重返莫斯科

处于巅峰的勃列日涅夫

 第九章

入侵阿富汗和食品问题

农业部门是黑洞吗?

宫廷筹谋

“大炮与黄油”

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的拔河

勃列日涅夫去世

 第十章

安德罗波夫任总书记的450天

“你到了我的年纪就会明白的”

纪念列宁的讲话

出访加拿大

家庭

安德罗波夫的离去

契尔年科:一个病人领导着一个超级大国

契尔年科去世

我们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第十一章

一丝希望……

意向

1985年3月之后的最初步骤

第三篇 改革是如何完成的

 第十二章

开辟变革之路的时间到来:3月和4月中央全会

反酗酒运动:作出决定和处理后果

又一次巧合

对公开性的考验:切尔诺贝利的震撼

背后一刀……

警示信号

 第十三章

新的世界观:人性不再永恒

日内瓦精神受到威胁

回到1986年

 第十四章

高层的分歧

宣示信条

十月革命七十周年大庆

叶利钦事件

意识形态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反改革宣言”

内心的革命

党为了人民的大讨论:“改革飞机应当飞向哪里,谁应当在飞机上?”

 第十五章

联合国背书的新思维宪章

引自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阿列克谢.列文森的《戈尔巴乔夫与第三次世界大战》

政治体制改革

主权示威和法律之战

八月政变

拯救苏联的最后努力

摧毁苏联的秘密行动

他们为何如此匆忙

现代世界对于改革的更多争议

总结的尝试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对我的考察

两个星期之后,库拉科夫去世了。我要求中央委员会批准我出席他的葬礼。我的要求得到了批准。我开始构思我的讲话。库拉科夫葬在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下,葬礼在列宁墓前面举行。这是我第一次站在陵墓上面发表讲话。

我已经谈到了一些我觉得离奇的地方:出于某种原因,苏斯洛夫和其他在度假的政治局委员没有出席库拉科夫的葬礼。直到今天,还有一种传言称有人要除掉库拉科夫,因为他是部长会议主席职位的竞争者。

我在与安德罗波夫的一次谈话中,感到这样的传言也有不同的说法。当我提到库拉科夫晋升的可能性时,他回答说:

“你知道,库拉科夫担任的职位很合适。”

换言之,安德罗波夫排除了库拉科夫被提拔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最高层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库拉科夫去世后,最高层开始挑选接任这个重要职位的人选。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的工作十分特别,需要主管许多部,需要与全国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不同程度上还要与各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党委书记们保持这种联系。库拉科夫受到总书记信任,相信他能够贯彻他的政策。

夏天,政治局委员、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基里连科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度假。我们陪同他在边疆区内旅行,讨论了很多问题。我发现他了解我的兴趣比了解边疆区的兴趣还大,尽管我们早已认识,而且之前也相互联系过。说实话,我不喜欢他的工作方式或他的行为方式。我对此未加隐瞒,他则感到不快。

在同一个夏天,安德罗波夫给我打电话,问我打算什么时候去哪里度假。我说:

“像往常一样,在基斯洛沃茨克,庄稼收割完成后就去。”

“很好,我将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去,我们在那里碰头吧。”

“不胜荣幸。”

他从来没有在他度假前给我打电话,虽然我每一次都能在那里遇见他。根据规定,地方负责干部需迎送来访的政治局委员(干部必须尊重和协助上级)。

在那次度假期间,安德罗波夫与我见面的频率远远高于以往。我们一同散步,而且交谈的时间很长。我们讨论的问题各种各样。根据他与我谈话的方式,我发现他是在考察我,尽管他已经熟知我的一切。那个时候,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在结束度假的那一天,安德罗波夫中午打电话给我:

“听着,米哈伊尔,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将去阿塞拜疆。

他们将在那里举行一个大规模庆祝活动。地区党委书记将会在沿途对他致意。你也许应当参加这次活动。”

“好的,当然了,但没有人通知我,没有人打电话给我。”

“我现在不是在告诉你吗。我们一起去。”

约晚上9 时,我们去矿水城火车站。在南方,黄昏很快就会变为黑夜。星光灿烂,兹梅卡山、莫修克山和热勒支纳亚山这些岩盖山矗立着。

初秋的夜晚,万籁俱寂。

专列停下来了,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走了出来。我们四人用了30 到40 分钟(也许1 个小时)在月台上来回散步和交谈,只是聊聊惯常的话题。我向勃列日涅夫汇报收成情况(那是一个丰收年)和运河建设的进展情况。后者是他一直问我的问题。我说他缩短了度假时间,本应当有更长的休息时间。勃列日涅夫挥了挥手,好像在说:这没有什么。

然后,他们与安德罗波夫简单交谈了一会,于是我们就分开了。

这次会议似乎就是一次普通的会议:勃列日涅夫乘火车出行时,总是要召开一次所有地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会议。但回想起来,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齐聚在一个火车站上。这四位在苏联历史的末期都曾担任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对这次见面感到很高兴。他在当时和后来从来没有告诉我,那次会面的目的是要考察我。麦杜诺夫(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和邦达连科(罗斯托夫地区)都很想当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谈话的对象还有波尔塔瓦地区书记费奥多·莫甘。那年的中央委员会全会召开的时间较晚(11 月17 日星期天)。我的会外日程只有一个,即探望我的朋友马拉特·格拉莫夫。他就要50 岁了,和我是斯塔夫罗波尔的同乡,从共青团共事时就成为朋友了。

中午我要了一辆车,去马拉特的家。但是,中央委员会工作人员不久就在到处找我,他们将电话打到了车队。他们想知道我去了哪里,与什么人见面。他们还将电话打到了格拉莫夫的公寓,要找戈尔巴乔夫。马拉特的儿子接了电话,说对方打错了。我认为他并不是不想叫我接电话。直到晚上6 点钟左右,契尔年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才找到了我,嘴上在不停地骂我。我马上去中央委员会所在地—老广场。我表示歉意,说我在参加一个老朋友的生日聚会。契尔年科说:

“列昂尼德·伊里奇一直在等你,但他刚刚离开。”

“有人应当事先通知我。”

“我们不能去告诉总书记需要做些什么。列昂尼德·伊里奇让我告诉你:他将在明天的全会上提议你作为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的候选人。”

“我不知道我是否胜任这个职务,也许其他人可以。”  “记住我说的话。你的回答必须简单而明确:这是我的荣幸。这就行了。至于你是否胜任这个职务,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重要的是列昂尼德·伊里奇信任你。明白了吗?”

“是的,当然,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

这就是我如何得知苏共总书记明天上午将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上提名我担任重要职务的经过。第二天,在讨论了我的候选资格和情况之后,中央委员一致投票表示赞成。

会议中间休息时,我走到列昂尼德·伊里奇的跟前,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他听后对我点了一下头。

第二天,我到克里姆林宫去拜访勃列日涅夫。我立刻获得接见,但我感觉不出任何特别的友情存在。他只说了一句话:

“库拉科夫的事真是太不幸了,他是一个好人。”

当时我就在想,一定是那些人把我强加给了他。全会期间,柯西金走到我跟前说:

“祝贺你。我很高兴你现在是我们的圈内人了。”

安德罗波夫与我有力地握手,说道:

“出土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了。”(他是指我们的一次谈话,下文将做介绍。)

中央全会之后,我去了老广场,我在那里的办公室已经准备妥当。为我配备了保卫人员和一辆吉尔轿车。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固定住处一旦决定,就会立即通知我。这个决定来得很快,我不需要排队等候分配公寓。

我坐在办公室里的时候,安德罗波夫打来了电话:

“你忙吗?”

“还不忙。”

“你能来一下吗?我在工作……”

我前往安德罗波夫在卢比扬卡的办公室。他给了我一个建议:

“我们是同志,我希望我们一直是同志。但我必须告诉你,米哈伊尔,莫斯科就是莫斯科。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列昂尼德·伊里奇和他的支持。”

“没有问题,我与你的立场一致。”

“很好。只是想提醒你,对你最重要的是在任何问题上都得到总书记的支持。顺便说一句,我看到柯西金对你咧着嘴笑向你祝贺啊。”

简言之,安德罗波夫给我提示了主要的注意事项……

当选中央书记三天之后,我去了斯塔夫罗波尔,在那里主持了边疆区党委全会。全会选举弗塞沃洛德·穆拉霍夫斯基为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是我的好朋友,曾一起在团和党组织共事。他严谨而聪明,参加过二战结束时远东战场的作战行动。

我看着与我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长期共事的朋友们和同志们—区党委书记和市党委书记,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新当选为边疆区党委书记的穆拉霍夫斯基表示祝贺。我可以看到,戈尔巴乔夫成为了中央书记,老板被调走了。于是,穆拉霍夫斯基现在成了他们真正的老板,这就是他们的心态。

至于穆拉霍夫斯基,他对工作十分投入,继续实施我与他和其他党委委员共同启动的那些工程。到一定时候,这些工程就能带来财政、粮食和畜产品方面的红利,并促进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

穆拉霍夫斯基与我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

P182-187

序言

失去赖莎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今天家人和朋友们一道为她的陵墓立碑。碑文的雕刻者是弗里德里希·索戈延。色彩斑驳的大理石板看上去就像鲜花朵朵的花圃。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碑文:“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1932年1月5日一1999年9月20日”。一位样子很像赖莎的年轻女子弯腰将一束野花放到大理石的石板上。

一年过去了,这也许是我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年,我生命的意义似乎已被剥夺殆尽。有好几个月,我都无法恢复过来。我的救赎来自我的女儿伊琳娜、外孙女克谢尼娅、阿纳斯塔茜娅和朋友们的陪伴。赖莎去世之后,我魄演讲之旅停顿了好几个月,所有时间都在别墅度过。在此之前,我从未感受过如此强烈的孤独。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赖莎和我一直在一起,不离不弃,从未感到厌倦,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十分快乐。我们都爱着对方,尽管我们很少用语言相互表达爱意,即使是在私下独处时也是如此。我们感到重要的是要加深相互之间从年轻时就产生的爱。我们两人心心相印,亲密无问。我对赖莎的去世具有负罪感。我尽力将这些情感注入我的回忆录:我为何不能挽救她的生命?我清楚地意识到事态十分严重,而赖莎在生命晚期所承受的负担如此沉重;为何那些毫无良知、不负责任之徒能够在国家占得上风?她时常会谈及此事,而当我回答不能再毫无休止地纠缠这个问题时,赖莎就会自我克制、沉默不语。我很对不起她,对她所受的痛苦折磨更是心如刀绞。

……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到与赖莎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夜晚——9月19日至9月20目的那个夜晚。赖莎在1999年9月20日凌晨2时57分去世。由于她己陷入昏迷,因此她离世时并不痛苦。我们没有机会市日互告别。赖莎离去了,两天之后她就能够从她的妹妹柳德米拉的骨髓里获取和移植千细胞了,在我们于莫斯科索科尔尼切斯基的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46年纪念日的五天之前离去了。

直到最后一刻我仍然相信赖莎的生命能够挽回,对她的离去我无法接受。伊琳娜和我无助地站在那里,“扎哈尔卡’不能走,你听到。T吗?”我在她的床头握住她的手,希望她能对我的祈求有点反应,回捏一下我的手。但赖莎毫无动静,她就这么走了。

……赖莎生病之前时常与我谈论我们的未来。有一次,我曾听她说过:“我不想…个人留在世上,没了你我活不下去,你呢?你会再娶,继续过日子。”我听后大吃一惊:“你在说些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谁愿意谈论死亡?你不老啊,照照镜子吧。听听吧,人们会这么说:你只不过是有点累而已。”

“我不想变成一个老太婆,”她总会这么说。当我们的孙辈出生时,问题就来了,他们应当怎么称呼我们?赖莎提议称她为“巴布莉娅,,(字面意思是“小奶奶”)。女也的解释是“巴布什卡”含有年老和衰老的意思,而巴布莉娅听上去更加充满朝气。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啊……

赖莎欣赏关于女性年纪的传统说法:“小姑娘、姑娘、大姑娘、小媳妇、媳妇、大媳妇、老太婆,终老而去。”

在我们一起度过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她经常梦到我们会失去彼此。我越来越频繁地注意剑她的焦虑。有时,赖莎会对我说:‘‘把行程缩短吧。”她感到越来越难以陪我长途旅行,但她自己独处更为艰难,我能看剑她眼里的忧伤。

……那个晚上伊琳娜和我站在她的床边,完全是一筹莫展。引自2001年1月5日日记

今天是赖莎的生日,要是活着的话,她有69岁了。在我们有关未来的对话中她时常说道:“我想要的只是活到新世纪,活到新千年。”她在这个日子到来的三个月之前离去了。我们曾经打算要将2000年变为一个会使我们永生难忘的年头。伊琳娜和外孙女们都没有去过巴黎,我们的打算是在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的香榭丽舍大街上迎接2000年新年的到来。我们都在期待着这次出游,但接着就是噩耗的降临。不过,我和女儿以及外孙女还是去了巴黎,这是赖莎送给她们的礼物。  ……今天我们来到新圣女公墓,带来了大量的鲜花。圣诞节就要来到了。前一天夜里下了雪,我带来了赖莎喜欢的红玫瑰。那个无法忘却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白色背景中的红玫瑰和覆盖在墓碑上的皑皑白雪。

我们返回用餐,墙上挂着赖莎的大幅肖像照片。屋里摆满了鲜花、点燃的蜡烛,还有一棵装饰得很美丽的圣诞树,空气中弥漫着松树的气味。餐桌上摆放着赖莎招待客人的美食。简言之,这是俄罗斯大餐加上一些西伯利亚的菜式——饺子。还有艾文嘉德馅饼。这些馅饼由克里姆林宫的烤坊烤制,而且连馅饼名称也是赖莎给起的。我们起立举杯,陷入沉思之中……

晚餐后,我来到书房,立在窗前,没有开灯。夜灯的光辉洒落在别墅的地面上,周围是茂密的俄罗斯森林,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就如同莫斯科大剧院的《胡桃夹子》中的景色。按照惯例,我们全家会在每个新年前夜前往莫斯科大剧院观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然后回家。随后,我们会一起守夜,互赠弗罗斯特神父带来的礼物。尽管总统宅邸“戒备森严”,神父总能把礼物送进来。此时,耳际响起音乐和大家的祝福吉……

所有这一切都是过去的生活写照,这是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光。

赖莎酷爱俄罗斯的冬季,喜欢在大雪中散步。这是当我们住在斯塔夫罗波尔地区时养成的习惯。有一次,我们差点在大雪中迷路。在莫斯科,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赖莎出生在阿尔泰,成长于西伯利亚。她的家庭是铁路建设者,还在北乌拉尔的针叶林地区住过几年。

她时常回忆起三个孩子一道身穿羊皮外套,乘坐雪橇前往一个新的去处:她自己、热尼亚和柳德奇卡。在西伯利亚的漫长冬季,他们做饺子,放在袋中,置于室外冷冻起来。饺子是赖莎喜欢的食品。

我想到她最后的日子……她卓有勇气地为生存而搏斗,坚毅地承受各种医学治疗。我不忍目睹这一切。在最为困难和难以忍受的时候,赖莎会盯住我的眼睛和女儿的眼睛,试图从我们眼里找到她没有说出来的问题的答案:我出了什么事?

7月19日,医生做出了诊断,让赖莎住院。当我走进病房时,她看着我的眼睛问道:

“医生怎么说?”

我已经知道她的病情,说道:

“他们说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

“是不是治不好了?”

“不。我们决定明天乘飞机到德国去做更多的检验,以了解全部情况。然后,他们将决定治疗方案。”

……我们飞到明斯特,希望赖莎能够痊愈。9月21日,我们飞回俄罗斯,赖莎已经不在人世。赖莎就这样结束了她的生命之旅。

……我决定写一本关于我们人生的书。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未能动笔。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赖莎准备为她自己的书所起的书名是《心痛何故》,“红色的笔迹”,这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书名。

我不是已经将本书称为回忆与追思吗???我将这本书提供给读者,奉献给对赖莎的思念。

书评(媒体评论)

您是影响当代世界历史进程的国务活动家之一,国际关系领域开始向开放政策过渡是与您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我指的是那些转折性变化,使我国在民主改革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普京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卓越的世界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是预见者,目标坚定、坚持变革的改革者。他将“改革”和“公开”引入了全球语汇。

——潘基文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回忆录,确切地说,它是一部沉思录,是对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的反思,是对形成其性格、眼光、信念、道德原则的环境的深思,是对其见证的和积极参与的历史事件的审视。

——俄罗斯《新报》

通常我们购买、获取政治家回忆录的首要目的,毫无疑问,是想在书里读到某些细节——他们做出某些重大决定的细节,或是某些政治内幕的细节。而《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这本自传虽然出自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之手,但同时让人感觉却是私人的、很个性化的东西。

——“莫斯科之声”电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2: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