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法治运转起来--大历史视野中习惯的制度命运研究》一书研究了习惯自身,然后考察了习惯的制度命运在中西的差异及其技术制度原因,接着论述了中西习惯的制度命运对中西法治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变习惯制度命运的途径。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使法治运转起来--大历史视野中习惯的制度命运研究/东南大学法学学术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张洪涛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使法治运转起来--大历史视野中习惯的制度命运研究》一书研究了习惯自身,然后考察了习惯的制度命运在中西的差异及其技术制度原因,接着论述了中西习惯的制度命运对中西法治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变习惯制度命运的途径。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的直接目标是力求客观展示和论证习惯在法治中的地位。为此,它首先研究了习惯自身,然后考察了习惯的制度命运在中西的差异及其技术制度原因,接着论述了中西习惯的制度命运对中西法治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变习惯制度命运的途径。中西比较研究表明:建立习惯并非易事,然而,它却是使法治得以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书也可以看作是“本土资源说”的具体化和系统化的研究:不仅展示和阐述了中国法治为什么要利用习惯(即本土资源)的问题,也分析了中国法治怎样利用习惯(即本土资源)的问题;不仅提出了“本土资源”这个问题,也客观地、历史地论证了这个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本书的较高目标是勉力建立“中国大法学”。中国法治不只是存在着微观的、具体的法律制度的精细化、技术化、操作化的问题,更面临着“向何处去”、任务及道路等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因此,中国法学不仅需要像“诠释法学”、“社科法学”等那样的“微观法学”,也需要像本书所展现的那种“宏观法学”;不仅需要“以小见大”,而且需要“以大见大”;不仅需要像“转型中国”、“现代化”、“全球化”等那样的背景、语境、视野、视阈、视角,而且需要将这些背景直接推向前台并揭示出来、呈现出来……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大历史视野中习惯的制度命运研究 一、从昂格尔说起 二、从社会转型到大历史 三、大历史视野中习惯的制度命运研究 第二章 习惯及其他概念 一、习惯:“恶魔的声音”抑或“上帝的声音” 二、习惯研究的方法进路:个体论抑或整体论 三、方法论视角中习惯的概念:行为抑或规范 四、习惯的精神:个人性抑或社会性 五、本书中习惯及其他概念的含义 第三章 西方习惯的制度命运 一、人类社会早期习惯的制度命运 二、中世纪习惯的制度命运 三、近代西方制定法时代习惯的制度命运 四、现代西方习惯的制度命运 第四章 中国习惯的制度命运 一、远古“礼治时代”习惯的制度命运 二、古代“法治时代”习惯的制度命运 三、古代“礼法时代”习惯的制度命运 四、近代移植法与固有法共治时期习惯的制度命运 五、现代移植法独治时期习惯的制度命运 第五章 习惯的制度命运的技术制度分析 一、以往的解释 二、习惯在制定法中制度命运的技术制度分析 三、习惯在司法中制度命运的技术制度分析 四、习惯在行政中制度命运的组织结构——功能分析 第六章 习惯的制度命运与法治 一、习惯的制度命运的制度性影响 二、法治的两种基本形式: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 三、习惯的制度命运与西方法治 四、习惯的制度命运与中国古代法治 五、习惯的制度命运与中国现代法治的难点——对一个司法案例的追问 第七章 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 一、立法治理模式与司法治理模式 二、我国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之反思——一种大历史的内在视角 三、我国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之反思——对一个司法案例的再追问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