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坚,网名刺小刀、文嚎,最具争议的青年作家。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却大有超越王小波的非凡才气。通过《愤青时代》一举成名,执意要做特立独行第一人的胡坚,从未犹豫与退缩,在文学路上渐行渐远。伴随着一部把军事题材作品带入“乱码时代”的《枪火》,意在争当文学创作急路先锋的同时,已然使自己在文学领域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本书为其一篇长篇小说作品,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压抑和解放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教育体制的宠儿和一个边缘少年的两股荷尔蒙的较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少年之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坚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坚,网名刺小刀、文嚎,最具争议的青年作家。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却大有超越王小波的非凡才气。通过《愤青时代》一举成名,执意要做特立独行第一人的胡坚,从未犹豫与退缩,在文学路上渐行渐远。伴随着一部把军事题材作品带入“乱码时代”的《枪火》,意在争当文学创作急路先锋的同时,已然使自己在文学领域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本书为其一篇长篇小说作品,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压抑和解放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教育体制的宠儿和一个边缘少年的两股荷尔蒙的较量。 内容推荐 卫校美女如去,三个名校少年“攻城略地”,卫校男生“誓死护花”,两股荷尔蒙的较量,在天地之间灿烂展开……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压抑和解放的小说。 谁能告诉我们,一个教育体制的宠儿和一个边缘少年,谁丢失得更多?青春无论对错,都已永不再回,“80后”的一次集体缅怀。 目录 第一章 红灯记 第二章 渡江侦察记 第三章 鸡毛信 第四章 地雷战 第五章 没头脑和不高兴 第六章 冰山上的来客 第七章 大西洋底来的人 第八章 小兵张嘎 第九章 姿三四郎 第十章 激战无名川 第十一章 英雄儿女 第十二章 平原枪声 第十三章 弹道无痕 第十四章 兵临城下 第十五章 闪电行动 第十六章 霓虹灯下的哨兵 第十七章 自豪吧,母亲 第十八章 两个小八路 第十九章 南征北战 第二十章 喜宴 第二十一章 51号兵站 第二十二章 智取华山 第二十三章 暴风骤雨 第二十四章 奇袭 第二十五章 永不消逝的电波 第二十六章 不该凋谢的玫瑰 第二十七章 今天我休息 第二十八章 北京人在纽约 第二十九章 今夜星光灿烂 第三十章 烈火中永生 第三十一章 车轮滚滚 第三十二章 野火春风斗古城 尾声 试读章节 武汉过江的公共汽车,自我记事起,就是加长的巨龙型。我和兄弟们都爱坐在中间的转盘位置,可以像圆桌会议一样面对面吹牛,爷爷一辈乃是童年的主流偶像,在当时已因青春期的叛逆被弃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爹妈的剽悍故事。他们这一代虽没赶上战争年代,但是赶上了十年浩劫,从扁担条凳到冲锋枪手榴弹,各种等级的武装冲突频繁,上山下乡,战天斗地,其乐无穷;青春,热血,忠诚,一个也没少,吹起牛来,也有十足的本钱。 冬天的路上堆满了积雪,汽车喷着白气开到大桥上,轮胎外绑上了一圈链条防滑,轧上去哗啦哗啦直响。我指着窗边守桥的武警战士,说当年守桥的独立师是我爸的老部队,你们听过1967年的故事没,话说东海舰队的军舰从长江口开进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结果我还没来得及讲到伞兵进城,就给江面上传来的一声汽笛打断,给蒋峰趁机抢过话茬说他的段子,他指着雾气弥漫的长江,遥想当年他爸的渡江历险记。话说1967年夏天横渡长江活动,无数大好青年在江心遇害,唯有他蒋峰老爸神勇剽悍,在敌人的水鬼阵中杀出一条血路,侥幸逃生,这才没耽误后来有了蒋峰。 蒋峰一家三代单传,爷爷黑帮出身,后来虽然投诚,可最终也没能入党。儿子和媳妇乃是武汉最早的一批知青,1968年溯江而上,少年入川。 根据蒋峰后来多次的描述,那次遥远的旅行已经渐渐被我们每个人熟知。遥想当年,上百号第一次出远门的武汉知青在枝江码头下船休整,和沿着长江顺流下放的宜昌知青因为放行李的地皮问题起了纠纷。宜昌青年出门都带有解放前地主家看家护院用的马刀一类凶器,从棉絮里一抽出来就开打。这些兵器本来是考虑带着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没想到在家门口六十公里就派上了用场,所以说,上帝的审判总比想象的来得早,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武汉知青没称手的兵器,打起来就吃了不少亏。后来多亏枝江码头搬运队的工人阶级扛着大扁担过来了,一个个虎背熊腰站在码头喊话,谁再动手就一人一扁担。这群猛人长期干体力活,特别壮,有几个知青不听话,给锤了几下就消停了。蒋峰的老爸在这场战斗中因为表现积极,被人砍中耳朵,后来电视里有了黑猫警长,小蒋峰不懂事,就管他爸叫“一只耳”。再往后,蒋峰长大了,谁叫他老爸一只耳他和谁急。而且少年蒋峰吸取了当年他爸打架吃亏的教训l,出门的时候总在口袋里揣一把水果刀,在外和人一语不合,眉毛一横手就往口袋里抄,乃是车床厂子弟里公认的狠角色,江湖人称“蒋疯子”。 1993年底的那个上午,我们在航空路天桥下了车,武汉的冬天冷得别致,过了早上的上班高峰期,街面上人就不多了,路边的早点摊也开始纷纷撤走,只留下灰色的邮局大楼下两个卖茶叶蛋的老头盯着我们看。我们都没经济来源,烟都得互相蹭着抽,大家都假装没看见老头的企盼,原地跺脚取暖,蒋疯子牵头围攻带路的李海洋把大家带进了埋伏圈,受欺骗的群众也纷纷要求李某人去买吃的赔偿精神损失。 李海洋原本联络好了汉口的几个朋友在天桥下碰头,然后一起逛街。结果对方没来,为了平息伙伴的怒火,他主动提出到前边的卫生学校去找两个女孩儿出来聊聊。 这是种奇妙的心态,一个人的时候和女孩说句话都会感到不自在的家伙,和一群坏小子在一起,取个三流电影里恶俗的帮会名称,最好再配置一位作恶多端,有着牢狱经历的“老大”,就会变成一个无所顾忌的恶棍,爆发出巨大的破坏力。 我记得很清楚,就从那一年的年中,社会上开始屡屡传闻撬保险柜的案子,大人们都说是国家银行政策惹的祸,各大银行回收贷款,借钱不还的单位把款子一打到银行就给没收了,到了最后不敢往银行存钱,全放保险柜里,时称“体制外循环”。银行没辙了,却繁荣了广大小偷公司的业务。几个月下来,被盗单位遍及全国,灾情严重,加之春节临近,贼人都惦记着搞点钱回家过年,更是犯罪高发时段,各个单位都不敢马虎,门岗,巡逻力量明显加强。卫校里边当时不知道藏了什么宝贝,平时一个老头的门房站了三个穿大衣的门卫,边聊天边跺脚边往我们这边看。李海洋瞟了他们几眼,大概是觉得人太多不好进,抱有畏难心理,带着我们悄悄转移到卫校后边的院墙下。 墙头的玻璃碴子早就给前仆后继的爬墙者砸光了,砂浆粗糙,冻红的手指扳上去生疼。李海洋和蒋峰搓着手,踩着砖缝爬上墙头,然后腾就跳进去了。剩下的几个人也迅速跟了上去,横骑在墙头,看着李海洋和蒋峰探头探脑地走进了操场,才一个个跳下来,靠着墙站住了。墙里是一片小树林,正好把人挡住,那年全国的单位里都栽了这种为应付领导检查的样子树,蔫头耷脑地插在地里,有的连根都没有,时值深冬,树叶早已落光,只剩下一根根直苗苗,说不出的诡异。 卫校里的树和男生一样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总显得有些冷清。几幢楼错落摆放,水泥色的外墙显得有些老旧。我在小树林里又点了一根烟,抽了一口就递出去了,大家没有上甘岭的觉悟,烟轮了两圈,再到我手上的时候,就只剩下一个屁股。 远处的李海洋和蒋峰此时已见区别,海洋把黑羽绒服里的白围巾掏了出来搭在脖子上,露出一截脖子冒充上海滩里的许文强,蒋峰虽然平时横眉瞪眼不含糊,关键时刻还是有些害羞,揣着手掉在后面两三米远的地方当跟班,看见一个个小妞从眼前晃过,李海洋却不搭话,不禁有些着急。 李海洋在操场上溜了一圈,大概是没发现合适的对象,犹豫之间一回头,看见了我们站在远处指指戳戳地取笑,面子上挂不住了。正在这会儿,办公楼里走出来两个女学生,他想也没想就迎了上去,头也不抬就问:“同学你好,向你们打听个人……” 其实当时我们相距至少100米,他说什么我根本听不着,这句话是我猜的,千百年来,小流氓李海洋拍女孩儿的瞎话就这一句,说完这句,才顾得上抬起头看看对面的姑娘。 对面的美女穿件蓝大衣,个挺高,披散着头发,看见两个陌生的小伙子上来打听人,转头问问身边穿黄大衣的女伴,完了遗憾地告诉对方没有这个人,说着警惕地扫了一眼这俩家伙:一个的脖子上围着一条发黄起球的白围巾,另一个端腔缩脖笼着双手,目的都写在脸上。女孩儿见多了这种事儿,处置经验丰富,俏脸一绷,拉上女伴就走。 李海洋看人要走,心里一急,第二句话就顺溜多了,他说别啊,同学,现在外边正严打我也不敢把你怎么样,就想认识认识……边说着边加紧步子三步两步跟上去了。可他这句话后果更糟糕,两个女孩儿简直要跑起来了。 我们远远地掉在后边,看着李海洋他们两个弯着腰追女孩儿跑,最后死皮赖脸地一直跟进了教学楼,不禁哈哈大笑。等了一会儿李海洋还不出来,又开始传烟,就在商量再派谁去侦察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兄弟抬手一指:“妈的,不好!” 我扭头一看,李海洋拉着蒋峰,捂着脑袋从教学楼里飞也似的逃来,身后几个高个子男生不依不饶一路追出。我们隔着一个操场,看见情况不妙,这边的人马上散开,满地寻找武器。率先发现敌情的兄弟拽住身边的一颗小树苗,轻轻一摇就试出是临时插进土里撑门面的波将金村,稍稍用力一扯,手里霎时就多了一根长棍,挥舞着就冲了上去。我一把从花坛上掰了块砖,磕成两截掂在手里,大喊一声,也跟着冲了上去。 所谓群架,多数时候乃是打个热闹,要诀之一就是冲锋的时候必须高声喊杀。迎面赶来的敌兵稍一犹豫,已给我们跑到近前,我让过最前面的海洋和蒋峰,猛地蹦起来,狠狠把手里的砖头砸向领头的两个追兵。两个小子一看不妙,赶紧转身护住脑袋,把屁股和背脊留给我。这时候,拿小树苗的兄弟已经冲上来了,对准追兵的下盘就是一记横扫。后边的人,各持砖石,也已冲到前线,和迎面来敌混作一团。 一般来说,每次深入敌后搭讪别人地盘上的姑娘,游击队员们都要提前做好武装斗争的思想准备,虽然不惧怕大仗,恶仗,但是行动前的兵力对比总要做做,不能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 P4-8 序言 这里是1992年到1996年的一些故事,我原本想把他们从历史的记忆中挖掘出来,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将他们再次埋葬。 多少年之后的一天,我路过当初参加奥数培训的一个教学点,突然想为那个逝去的年代写点东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应试教育最疯狂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少年被家长塞进了周末的培训班,面前无休止地堆砌着油印的古怪数学题:九宫填数,等差数列,鸡兔同笼,相遇问题……沉闷的气氛,昏暗的教室,参差不齐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多数的孩子在这里耗尽了对数学最初的、也是一生的热情。 那种疯狂并非源自对智慧的追求,就像同时期的混社会的“坏学生”们并非都源于对自由的追求一样。但也是在那几年里,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有过这么大规模的资本流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这么大幅度的教育的普及,这么沉重的历史的遗留以及这么轰轰烈烈的制度的转轨……时代之子必然会在这亿万次的试错中产生。 他们之中,有的依靠智慧最后走入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有的依靠勇气在街巷的血战和谈判中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尽管在成人的价值观里,他们轻若云泥,但是在十年前同龄人的眼中,他们都是令人羡慕的骄子。 这些人,我现在都看不到。这些事,曾经发生过,但已经不再发生。聪明者最终被聪明耽误,勇敢者最终被勇气埋葬,剩下的只有他们的眼神,那少年人锋利的眼神,甚至成为了很多人一生之中的最高点——“这大概就是一个时代送给他的孩子的礼物吧。这些时代之子未必总能走在潮流的最前面,甚至往往可能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但是谁也不能夺去当年他最辉煌时期,时代刻在他眼里的光芒。” 但又似乎不仅限于此。 每一个时代之子的背后,都是近百同辈的牺牲。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梦想,牺牲了自己的机会和资源,甚至牺牲了父母给自己那份唯一的慈爱——那些在奥数教室里偷偷写纸条看漫画的普通学生们,那些每次打群架时想方设法躲在后边起哄的“边缘混混”:他们从未能体会过智力激荡下的数学之美,他们从未在街巷交战中品尝到胜利者的骄傲,甚至在多年之后的同学聚会里,他们的名字都很难被人记起。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被排斥在欢乐的盛宴之外,和他们的父辈一道成长,一道老去,构成了永恒的、稳定的、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也有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梦想,他们有眼睛,却一直被用来关注风口浪尖的时代之子们;他们有耳朵有嘴巴,却一直被用来传递邻家子弟出人头地的新闻;他们有手脚,并不精彩的命运却被人一路预设…… 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倒在了时代那锋利而决绝的刀锋下,青春不再。 而太阳照样升起,时代依旧前进,并不因他们的曲折而放缓脚步。 有谁,来对这些刀下亡魂说一声对不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