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庭教育那些事儿/阳光教育丛书
分类
作者 张能治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让青春期躁动得心中有数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青春期的躁动,同时,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迅速、安全地度过青春期的这一份躁动。

儿子今年已经读初三了,前几天妻子告诉我,最近儿子突然问她什么时候恋爱的、怎么与我相见并结婚的等一些问题,估计是青春期的心理出现了一些困惑。妻子还说,她虽然回答了一些儿子的问题,但总感觉回答得不全面,恐怕起不到正确疏导儿子的作用,希望我从男人的角度去引导他一下。

听到妻子说这件事后,我知道这是作为父亲必须面对的一个自豪而艰巨的任务。我了解儿子的性格,他总体来说性格内向,但又渴望开朗地与人交往。因此,在面对儿子的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不能莽撞,一定要选择好契机。不然,问题没解决,倒让儿子在这一问题上把自己更加封闭起来。

机会终于来了,前两天,我有两个堂妹来我家住,我和儿子睡在了一个房间。十点半的时候,我和儿子躺在床上,刚开始,我没有直接切入想说的话题,而是从他最近给同学过生日一事聊了起来。

“前两天给好朋友过生日玩得高兴吧?我还听说你们去嗨歌了?”

“因为是刚考完试,玩得很开心!嗨了三小时的歌。”

“不会是几个同学吧?”

“人挺多的!”

“那个过生日的男同学约女同学了吗?”

“约了几个女同学。”

“应该约几个女同学,这样气氛活跃一点,女同学唱歌肯定比男同学强得多。”

“真是这样,我们几个男同学没怎么唱歌,主要是女同学唱歌。”

谈到这儿的时候,我感觉跟儿子聊天的开场选择得挺好,儿子也乐意跟我说了。于是,我慢慢地向中心话题转移:“男同学应该与女同学适当地接触一些,不能太拘谨,不能只活在男生的圈子里。”

“那天嗨歌时,我主要在玩一个同学的iPad,玩得太过瘾了!”儿子想要转移话题。

“不要转移话题,其实,我也是你们这个年龄过来的人,从初中开始,只要心理正常的男生都会不自觉地开始对班上的女生产生好感。当然,我也不例外。”  “真的?”儿子有点惊愕。

应该是切入正式话题的时候了,但我不能问儿子有没有这种倾向,我要告诉他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其实,我知道最近你很烦恼,我估计是青春期的心理原因。不要太惊慌,更不要去回避它。让我做个大胆的推测,你现在可能陷入了青春期男生的四种心理困惑。第一种,你喜欢一个女同学,她也可能对你多少有点好感,只是不知如何来处理;第二种,你喜欢一个女同学,但她眼里根本没有你的存在;第三种,有一个女同学喜欢你,但你对她没有丝毫的好感,心里很纠结;第四种,你根本没有这一方面的想法或倾向。当然,你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肯定不属于第四种情况(儿子笑了)。现在我不想追问你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我只想让你知道前三种情况都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心理反应。不管你处于哪一种困惑之中,我还想告诉你的是,男子汉必须先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强大自己有两个方式,一是多阅读,拓展视野,让自己的胸襟开阔起来;二是刻苦学习,在同学中做一位佼佼者,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爱一个人要有资本。我如果年轻时不力求上进,你母亲会接受我吗?这个年龄不要急于向爱慕的女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把这种爱慕转化为一种约定,比如今年的中考考一所怎样的高中,那么你就能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的困惑。哪个年龄段做哪件事,作为男子汉一定要心中有数。时代不同了,不知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地对我说:“请相信我,我知道如何去做,我会处理好这一问题的。”言语之中充满了真诚与自信。

“嗯!好样的,这才像男子汉。时候不早了,早点睡吧!”我就此打住。

很快地,我听到了儿子均匀的鼾声,不知不觉中我也慢慢地睡着了……

(高万泰:兰州大学附属中学)

点评:

对儿子进行青春期教育,这是父亲的责任和艰巨的事情。作者的做法告诉我们:一要选择好契机,二要主动出击,三要敢于现身说法。做到这三点,孩子会感受到青春期的躁动是一种正常的性心理现象,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要求,“男子汉必须先要让自己强大起来”、“爱一个人要有资本”、“把这种爱慕转化为一种约定”,就会成为非常自然的事。

P218-219

书评(媒体评论)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就是教家长学会“用教育的头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张能治先生主编的《家庭教育那些事儿》一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孩子成长和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自始至终在引导家长学会思考,这有利于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该书所谈的问题都是来自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读者会感到很亲切。我相信该书一定会受到年轻父母的欢迎。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孩子长大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家长除了爱心、经验和坚持,还需要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张能治先生这本著作可谓家庭教育的大智慧,书中有家庭教育观念的阐释,有家庭教育方法的示例,有家庭教育误区的剖析,有改善亲子关系的建议,还有家庭教育鲜活故事的汇集、家庭教育名言名著的选辑……

我用一周时间刚刚阅读完她,已感到诸多启迪和丝丝甜蜜。

——骆风 广州大学教授、广东现代家庭文明与亲子教育学会会长

本书有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基本途径和方法的理论与经验介绍,更有不少洋溢着生命体验与智慧的家庭教育故事,让人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感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这真谛既有“道”,也有“术”。时下,有些家长往往重在求“术”。其实,如果“道”的问题不解决,“术”往往不那么奏效。相信读者能从本书中明“道”而“术”生,借鉴并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王小棉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后记

当键盘敲下“要经营好‘家长’这个职业,需要踏准节拍”这句话时,全书的点评终于完毕,可以松一口气了!

本书从2013年2月开始编辑,历时一年多,中间又增加了一些文稿。这九十多篇文稿是从《当今家庭教育》七百多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本书所收文稿时间跨度较长,所写的人物,特别是孩子,有的已从原来学校升到高一级学校或毕业任职了,为保留原貌,孩子所读学校及年级不作修改,作者的单位、职务也不变更。

本书得到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刚教授撰写的精彩序言;得到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广东现代家庭文明与亲子教育学会会长、广州大学骆风教授,广东省家庭教育教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王小棉教授的中肯点评。对此我们无限感激!

感谢特约校对钟勇华老师的帮助;感谢《当今家庭教育》编辑部陈成浩、余德元、李迪鹏等朋友的支持;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徐义雄社长,苏彩桃、林冬丽编辑,山内设计等的指导!

《当今家庭教育》创办五年多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与研究者的指导,得到了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和一批热心企业家的帮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的关注,我们由衷地高兴。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忠心教授给我发来电邮:“您主持的家庭教育杂志,给人的感觉是主流、科学、清新、朴实、实用,给家庭教育刊物树立了一个榜样,很值得同行学习。”赵忠心教授的评价极大地激励着我们将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做得更好。出版这本书,既是对过去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推动。

在这五年多时间里,没有家人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这本书和《当今家庭教育》的编辑与出版工作的,因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女儿和女婿。

“科学育儿,快乐成长”是本书的主题。我们奉献这本书,就是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期盼它对家长,特别是对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如果这样,作者、编者将无限欣慰。

我作为本书的主编,对这些文稿反复研读、推敲、修改,成书之前又一次进行审订,但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能治

2014年8月21日

于广州明月苑

目录

序 家庭教育那些事儿都是国家的大事

前言 享受家庭教育

一、理念篇

 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模式就是最好的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爱:教育的本质,未曾改变

 出之内心的,就能进入内心

 身怀一技胜说教

 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一个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二、视野篇

 不要被免费的WiFi俘虏了去

 抓住“支点”

 给孩子一个有玩伴的童年

 学习型家风漫谈

 培养孩子,不要只盯着“短板”

 中德家庭教育不同之我见

 我家来了一位德国女孩

 台湾家庭教育对就业观的影响

 孔融让梨VS孔融竞梨

三、阅读篇

 莫言与家庭阅读

 家里的天窗

 让孩子快乐地读书

 有价值的藏书

 让孩子乘上课外阅读这匹骏马

 让孩子沐浴在圣贤的光辉中

 做教子有方的家长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

四、生命篇

 把家校打造成守护生命的最牢固屏障

 生命,不是急匆匆地赶路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

 陪伴和沟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两大法宝

 岂能让分数成为学生的杀手!

五、感恩篇

 妈妈的青春岁月

 姐弟情深

 父亲的远谋

 我的老爸

 孝顺从善成好人,读书磨炼方成才

 感恩,永不放弃

 以积极心理学思想创新孝道教育

六、能力篇

 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

 给孩子寻找学习伙伴

 他的成长历程

 “无心”插柳柳自成荫

 我家的好孩子

 把你放飞

七、书信篇

 20岁的生日礼物

 写给

 父女情

 细心培养儿女

 学会放手是对孩子的尊重

 阅读与实验让我爱上科学

八、故事篇

 儿子小时候的故事两则

 俯仰之间18年

 我教女儿写作文

 “自强之星”有个慈爱妈妈

 Wait a minute,please!请等一下!

 十七颗糖果

九、幼教篇

 帮助小班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阶段

 家长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

 沟通,从心开始

 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从生活细节中谈幼儿家庭教育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重视幼儿的挫折教育

 废物利用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关于培养幼儿阅读的几个问题

十、心育篇

 和谐家庭是孩子健康心理的摇篮

 嫉妒之心不能留

 心理辅导岂是讲道理?

 警察·医生与跳楼者

 只要多沟通,就没有过不了的坎

 自律的力量

 用“温暖的毯子”,“同意”别人的观点

十一、亲情篇

 “亲情作业”,家庭教育的新思考

 让青春期躁动得心中有数

 科学·健康·自然——谈谈孩子的性教育

 教孩子自己去成功

 培养孩子,从倾听开始

 用心播种含笑收获

 绿叶亦艰辛

十二、责任篇

 伦敦奥运会对家庭教育的启迪

 呼唤父母的责任

 为人父母者的职责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有宽容之心

 踏准节拍,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

十三、名著篇

 诸葛亮和他的《诫子书》

 朱用纯和他的《朱子治家格言》

 陈鹤琴和他的《家庭教育》

 傅雷和他的《傅雷家书》

 约翰·洛克和他的《教育漫话》

 卢梭和他的《爱弥儿:论教育》

 马卡连柯和他的《家庭和儿童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享受家庭教育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子女的父母。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哺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为了这件作品,父母付出了他们全部的爱和心血;为了这件作品,父母用他们绚丽的笔墨书写了孩子的美好人生;看着这件作品,父母在享受家庭教育带来的快乐。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有这种享受,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可能不是合格的作品。

父母,这是一个崇高而艰难的职业。要想和这个职业相匹配,要想享受家庭教育的快乐,就得学习并掌握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今天的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中亲子关系的模式已从“听话”转变为“对话”,从单向教导转变为双向互动、互相学习。父母应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求,用心陪伴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理性地爱孩子。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请看“只追前一名”的故事。

一个女孩,小学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小女孩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上升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科学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唯一一位被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女孩叫朱成。

“只追前一名”,就是目标。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就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教育模式,体现出家长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

“科学育儿、快乐成长”是贯穿全书的主题。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从理念、视野、阅读、生命、感恩、能力、书信、故事、幼教、心育、亲情、责任、名著方面,以大量真实的故事、典型的案例、精当的点评,述说着家庭教育那些事儿,并紧密围绕这一主题,给人以启迪。

本书的作者中既有来自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家长(包括教师、医生、记者、公务员、公司职员等),他们将在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和深入的科学研究中凝结成的真知灼见,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观念前沿,故事生动,讲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作者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家庭教育带来的快乐!

编者愿广大的家长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模式,有效指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共同享受到家庭教育的快乐!

张能治

2014年3月22日

于广州明月苑

内容推荐

张能治主编的这本《家庭教育那些事儿》从理念、视野、阅读、生命、感恩、能力、书信、故事、幼教、心育、亲情、责任、名著这十三个方面,述说着家庭教育那些事儿;读者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篇目阅读。

每篇都有精当的点评,读者可从中加深对本篇的理解,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本书观念前沿,案例真实,剖析生动,可操作性强。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父母与子女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遵循这种理念,科学育儿,孩子必定会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推荐

张能治主编的这本《家庭教育那些事儿》的主题是“科学育儿、快乐成长”。本书从理念、视野、阅读、生命、感恩、能力、书信、故事、幼教、心育、亲情、责任、名著方面,以大量真实的故事、典型的案例、精当的点评,述说着家庭教育那些事儿,并紧密围绕这一主题,给人以启迪。

本书的作者中既有来自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家长(包括教师、医生、记者、公务员、公司职员等),他们将在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和深入的科学研究中凝结成的真知灼见,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全书观念前沿,故事生动,讲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