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编著的《汴梁城的稀罕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影》涉及开封历史文化的图书不少,比如《老开封:汴梁旧事》、《古都开封》、《揭秘开封城下城》等等,但本书的切入视角是开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其他图书较少涉及的。本书作者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组组长,他掌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相对而言是丰富且真实的,这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试图通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来彰显汴梁的厚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汴梁城的稀罕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影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中华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中华编著的《汴梁城的稀罕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影》涉及开封历史文化的图书不少,比如《老开封:汴梁旧事》、《古都开封》、《揭秘开封城下城》等等,但本书的切入视角是开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其他图书较少涉及的。本书作者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组组长,他掌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相对而言是丰富且真实的,这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试图通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来彰显汴梁的厚重。 内容推荐 李中华编著的《汴梁城的稀罕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影》分演艺、言语、技艺、秘籍、礼仪五部分,介绍了开封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包括戏剧、曲艺、武艺、书画、传说、美食、绝活、节庆等十一大类,涉及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锣戏、大相国寺梵乐、装裱修复技艺、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传承及当代的生存状态等。 目录 前言 咋说咋得劲 演艺 雕栏玉砌——戏剧 祥符调唱到中南海 宫女唱曲儿成大戏 锣戏禁演百十年 灯火阑珊——曲艺 相声的画锅艺术 修长城“修”出三弦书 宋代民妇也能吟宋词 河南坠子的创始者——开封人乔治山 渔鼓道情也叫噎死驴 凤箫声动——演奏 乐僧冒险保秘谱 宋徽宗痴迷古琴 “大响”战场出奇效 唢呐还有五个名字 世代吹闷笛 不要一分钱 王玉泉创制了方笙 东风夜放——民艺 盘鼓是开封的文化名片 麒麟送子显仁爱 跟着地下党学艺 卧拐秧歌“九死一生” 中道会创出“荷花灯” 说说高跷 庙会能学真玩意儿 一人演俩角儿 沙场点兵——武艺 奇士门拳拳报国心 撂石锁 鬼谷子手摘梅花定拳名 此招儿叫摔死驴 河南斗鸡数开封 梦中得来七式拳 冯玉祥书赠何大刀 子路八卦拳是孔子赐名 宝马香车——书画 唐朝皇子创立滕派蝶画 开封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 文联主席是剪纸大腕儿 两千万刀刻就《清明上河图》 火针刺绣丝绢烙 “拿来主义”是高招儿 微书世界的老艺人 晚清秀才又成根雕师 晁错碑成就了雕刻家 言语 春花秋月——传说 《七步诗》传说 颛顼大帝 先知先觉杞县人 技艺 醉里挑灯——美食 小笼包子地道 一瓢美酒救康王 鲤鱼焙面的由来 慈禧两吃套四宝 献了一盘豆腐乳 召进皇宫当御厨 菜名报得好 慈禧赏纹银 蓑衣当火肉喷香 中国十大名鸡——桶子鸡 杜康造酒 儿子造醋 落榜书生腌酱菜 麻绳能提起豆腐 三尺大刀切面条 “汴梁三酥”有三个故事 蜂蜜糕治好了皇帝爱妃的病 锅盔因头盔而得名 种了红薯娶媳妇 孙膑感恩传绝技 康有为借酒赋诗 厨圣故里出佳肴 府衙里煮出好牛肉 豆浆皮儿制成了一道美食 天涯芳草——绝活 毛主席看咱放烟花 汴绣送普京 宋徽宗官瓷赠师师 装裱行里有个角儿 慈禧住开封 张家扬美名 彩塑人吓退劫寨匪 刘伯温是吹糖人的鼻祖 援朝抗美打镰刀 姜子牙自封仙人鸡 “社火”种类多 一次战争造就了食品模具 “起火”叫响北京城 秘籍 妙手回春——行医 拨筋点穴好手艺 冯玉祥病愈赠玉石 78杂技名家 又是名医 手摸心会祛顽疾 潘大刀行善得秘方 不过四关难出师 豫剧皇后叩头谢大恩 乡村医生挑战教科书 田家明大义 不要现大洋 当了和尚成名医 用药如用兵 自伤筋骨试新药 戎马生涯得真传 逃出曹营回乡行医 恩恩相报动天地 金匾送良医 大孝子万贯家业换药方 做了好事有好报 六十四变成四十六 请碗熬菜得绝招儿 公主有疾寻名士 礼仪 玉壶光转——节庆 百姓感恩建造九旭宫 于氏家族走出官宦百余人 雹神李左车 76岁的婚礼司仪 后记 冇朋友说啥也不中 试读章节 多大的腕儿,想进中南海演出都难,你得有好剧,你得有好“戏”,你得有好角儿。开封的豫剧《焦裕禄》这三头儿都占,它刚刚获得了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便走进了演员们梦寐以求的圣堂。 那是1991年初舂,北京城万树新绿风和日丽,中南海内一簇簇迎春花绽开着笑脸,仿佛在歌唱这美好的时光。开封市《焦裕禄》剧组应中顾委、文化部的邀请来到中南海,江泽民总书记及中央领导宋平、李瑞环等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舞台绚丽如画,唱腔韵味浓烈,演员表演精彩,焦裕禄“心里装着老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在演到焦裕禄去郑州治病,徐俊雅为他送行时,有段夫妻对唱,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全场人沉浸在惜别情中,江总书记也在不时地揩拭眼泪。演出结束,江总书记走上舞台接见演员时激动地对大家说:“你们这个戏很细腻,非常地真实动人,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边说边挥动着手臂,“我们只要有焦裕禄这种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没有任何困难不可克服的!”总书记的话语像洪钟震荡着每个人的心弦,台上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祥符调唱到了中南海,祥符调唱响了北京城。 豫剧祥符调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开封,因开封古名祥符而得名,距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开封祥符调戏班分为蒋、许两门。许门在封丘县曹岗乡清河集(当时开封府辖阳武、原武、延津和封丘四县)。蒋门在朱仙镇,朱仙镇《重修明皇宫碑记》上镌刻有70多个豫剧祥符调班社的名称。当时开封最叫响的是义成班、公义班、公兴班,人称“三老社”。“三老社”中涌现出一批造诣颇深的祥符调演员。清宣统时期的李剑云出类拔萃,他唱、念、做、打样样精湛,红极一时。 民国年间,“茶社”(即戏园)兴起。民国15年(1926年),开封义成班在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随之又有同乐舞台、永乐舞台、国民戏院相继亮相。这里荟萃了豫剧祥符调的大腕儿,一批女演员也在此登上舞台一举成名。陈素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陈素真系祥符调第二代传人。她1924年拜师学艺,师从名家孙延德。陈素真天生丽质,嗓音清亮,刻苦研磨,终成大器。她在《洛阳桥》中饰演叶含嫣,把人物塑造得生动活泼、俏丽可爱。为见心上人花云,她在闺房梳妆打扮,展示了“脱衣穿衣”的绝技。她台步如风,那几尺长的大辫系在头上,被她舞动得上下翻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叶含嫣等待着要见花云的快乐心情。从此,《洛阳桥》甩大辫成了陈素真的代名词。她声名远扬,红遍全国,被誉为“豫剧皇后”。1936年应上海百代公司之邀,灌制了《三上轿》《柳绿云》等多部唱片。1980年“豫剧流派汇报演出”,陈素真被命名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陈素真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有诗日:“辫挥情洒叶含嫣,水袖飘逸宇宙锋。冷香伴舞化天籁,绕梁销魂为痴情。清萍白璧誉神州,音容绝技留美名。” 豫剧祥符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五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即陈素真陈派、阎立品阎派、桑振君桑派、王素君王派、高兴旺高派。20世纪50年代,开封豫剧舞台上亦名角频出,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个个都有拿手好戏,被开封观众誉为“三王”。关灵凤传承了陈素真的唱腔艺术,她的《穆桂英挂帅》《陈妙常》《三上轿》韵味独特,被人们称为“金嗓钢喉关灵凤”。 祥符调受人喜爱,一时间传播到河南各地,它流传至豫东商丘一代,形成了“豫东调”;流传至周口、漯河一带,形成了“沙河调”;流传至豫北,形成了“高调”。祥符调是这些流派的源头,被人称为豫剧的“母调”。 祥符调传统戏有800多出,这些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的取材于历史小说,如《孙尚香》;有的取材于爱国主义历史故事,如《杨家将》;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如《玉虎坠》;有的反映家庭生活,如《王金豆借粮》。这些剧目生活气息浓厚,地方色彩强烈,板路唱腔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P3-5 序言 序一可以看看的书 想了又想,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事与中华兄相识的。同城五十多年,我们见面次数绝不超过十次,通话等联系也绝不超过十次。但感觉就是发小,好像生下就认识。今年初,我打他的电话问另一个朋友的电话,顺便说起他在《汴梁晚报》上的连载,夸赞道越写越熟练了,有价值,可以结集出书啊。数月后,他老兄忽然来电,要出书,请写序!我不假思索,脱口就应允了。何谓汴梁城的稀罕事儿?其实都是过去常见、现今罕见的事物。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创造文明的过程,包括生产工具、作物品种、规章制度以及精神产品等,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人类渐渐成长壮大,使社会日益繁荣昌盛。这一规律应该是常识。并非人人皆知的另一面是,人们在创造新文明的同时,也在淘汰旧文明。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无论当时多时髦、多重要的东西,时过境迁之后就有可能消亡。比如我们 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见的“锔锅锔碗”,当年曾为千家万户节约了可贵的金钱,为废物利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那是物质资料极度匮乏时的产物,现在已被彻底废弃了。没有人会为之惋惜,也不必耗费精力将其保护起来。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千千万万个技艺、发明,在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后,大多逐渐消亡。这不仅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历史的进步。话又说过来,在提倡多样性的今天,在肉体跑得太快灵魂跟不上的今天,也有必要挽救、保护一些有价值的传统东西,或者说回过头审视一下故去的童年,整理一下奶奶送的长命锁。有些东西不能断线,有些东西可以改造。 人们最关注的是新,常抛弃的是旧,所谓“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实无可厚非。让大多数人轻装前进,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总不能数典忘祖吧?总会有些人怀旧,或潜心专研,或痴迷收藏,或发扬光大。其中又分三类人:一类如民生,职业就是研究历史;一类是社会文史爱好者,业余研究历史,侧重地方史;一类应该是收藏家,收集、研究历史的物质。 本书作者李中华先生算哪类呀?他哪一类也不是,但他的这本书却使之兼具以上三种人的身份。他首先是收藏家,只是收藏的不是物质文化遗产,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是开封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其中包括已消失、将消失、仍存在的民间技艺。这些东西多不入史书,缺乏相关的文字记载,通常是手手相授、口耳相传,人在技存,人亡技灭。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拼命摆脱落后过去的当今,对其搜集、记录,简直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制造过多少材料?多少材料不都堆成尘土?可以这么说:哪怕仅仅是将其整理成书,就是一大功劳。他忠实地记载下不被以往史家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书就是史书了,他自然就成了研究地方历史的社会文史爱好者。作为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的组长,他在一定时期内就是职业研究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了。 中华兄在开封是个腕儿,但绝非以文字为强项。他那点儿“文革”初中的底子,能写成这样已算是奇迹了。其文字平实,正好适合讲述历史资料;那些土话、偶尔的风趣,抖出了其相 声科班的包袱。即使作为消遣,本书也还是可以看看的书。收藏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财,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赔钱。但也有赚的,赚的是功德,是精神。有此,中华兄啊,你就是富翁! 继续下去吧,继续下去好吗? 2013年12月17日,病中用半天一气呵成 后记 活在世上,有朋友活得不得劲。不光中国是这样,全世界的人都认这个理儿。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打保票,不要朋友活咧可得。 我是个有福人,交了不少铁哥们儿。这回弄这本书,一帮哥们儿帮忙。少华、民生是大腕儿,人家多忙啊,我请他俩写序,人家二话没说就应了。 少华弟是大家,写恁些小说、电视剧,这些天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正播他的电视剧《大河儿女》。他平常就认哥们儿,寺门是他的生活基地,他在那儿跟三教九流打得火热。我叫俺兄弟写篇序,他说:“别管了,咱哥儿俩玩儿玩儿,写出保证得。”隔天文章给我,有啥说,我感动得流泪了。 民生是河大教授,带了一堆博士生、研究生,忙得很。他是做学问的,可豪气冲天,现在照样儿能喝半斤八两。可有一样儿,喝酒不叨菜,只吃焦花生儿。喝酒时嘴不沾酒杯,都是往嘴里撂咧。他太干净、太讲究,全世界少找。我请他写序他可给面子,带着病写了仨钟头,成了。俺一看,眼睛又湿了。圣贤说男人有泪不轻弹,我咋就憋不住咧。 我这半瓶子咣当的水平,光怕这本书弄不好,又去麻烦勤策兄了。他也是河大教授,最近被聘到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人家是全国性的角儿,坐着飞机到处去“指点江山”,布局文化产业的蓝图。就那,人家勤策兄有嫌弃我,将这十多万字的书细读一遍,给俺布大局,给俺调目录,给俺捋顺序。这么大的量,兄长勤策有二话。 人常说:现在办事儿,离钱不说事儿。我不敢苟同,这些哥们儿帮我,有让我花一分钱。他们认情,在他们心里,情比天大。 我在想,我想跟他哥儿仨换帖。我也知道,换帖不换帖无所谓,只要心里有,喝啥都是酒。但我还有个小私心,这仨人儿都是大腕儿,跟他们结为金兰之好,能沾大光,我不也能跟着显摆显摆嘛。 还有个美女朋友李新叶,她是开封“好人协会”的会长。她做了许多善事,就好给朋友帮忙,她像一团火,温暖着朋友的心。在她的鼓动下,我才写出这百篇文章。新叶的同事王惠,给我在《汴梁晚报》上辟了个专栏,写了几十篇时我想停,她给我加油说写下去吧。有了她俩才有了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麻烦了一圈儿人,我又来到陈国桢先生的“吟竹轩”,请他给该书题名。他是开封副市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开封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不是当了官才习书,他是童子功,从小在其父陈玉璋大师的教诲下成了气候。虽当大任,有改本色。著名评书大家刘兰芳说:“国桢当官不像官,他心态平和,跟老百姓挨得近。”这话不假,为我的书题名,他反复写了19遍。这一笔一画,笔笔是友情,画画有真意呀。 我这个人又懒又笨,至今还不会在电脑上打字,写出的文章都是交给群艺馆的女孩儿雪石、李雯、滞计舌来敲打。我一共改了两稿,尤其是第二次改动较大,稿子改得乱七八糟,这三个小友没一句怨言,百十篇文章给我打了三遍。尤其是雪石,“喜事”在身,她拖着不便的身体,承担了大部分活儿。咱不知说啥好了,只能说,遇到好人了。 说起朋友的事儿说不完,还得说说俺文化系统的哥们儿。我下五县采访,县文化局局长、文化馆馆长抬举我。他们跑前跑后四下联络,陪我到基层采访,帮我找项目传承人,啥事儿都安排得可得,有叫我操一点心,他们把我当客待,这情咋能不入心咧! 说说这些事儿,您就知道了,出这本书,有朋友中不中! 前些天,在一次收徒仪式上发言,我说:“我认为人生干好两件事就行了。一是干好工作,因为这是饭碗儿。二是善待亲人,交好朋友,因为这是命根儿。”我一生按这个路走,走得可顺当。出这本书就是最好的验证,朋友们爱我,朋友们帮我,朋友们让我开眼,朋友们让我风光。这辈子,我值了。 2014年4月10日 一个钟头写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