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马修·赫滕斯坦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人在生活中暴露出的小细节能够反映他性格中的重要方面,通过不到半分钟的交流,如观看一小段视频录像或者仅仅是看一眼照片,人们就可以对这个人的性别取向、社会经济地位、准确的预测。在这本马修·赫滕斯坦编著的《心理学家的预测术》中,赫滕斯坦讲述了如何利用一些微小的信息去对一个人作出正确的判断,如一个笑容或者额前乱发的方向。同时,他也揭露了如何通过别人的脸上表情来判断其为人是否正直。赫滕斯坦将这些所有因素形成一体,他将这称之为“预知”——利用非言语信息来推测他人的性格特征、行为。在孩子的案例中,我们甚至可以用它来预测未来,或至少可以预测人们行动的结果。

内容推荐

马修·赫滕斯坦编著的《心理学家的预测术》挖掘人性深处的欲望和规律,你的大脑预测力超乎你想象!

成长 如何观察4个月大婴儿长大后的适应能力,并及早干预矫正?

择业 选对老板就可以少奋斗10年。脸孔看起来有权势感的老板,公司比较赚钱?

恋爱 脸蛋不重要,男人只看腰臀比?闻他穿过的衣服,不用看本人,也能找到好对象。

婚姻 如何看出一对夫妻是佳偶还是怨偶?观察彼此对话的黄金比例 !

过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预测和判断漏洞百出,并总结出了诸如近因效应、忽略偏见、变化盲视等人类常犯的各种错误。然而人类在预测上真的无能为力吗?心理学家马修·赫滕斯坦用大量的案例和实验证明:大脑是天生的预测机。

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预测,比如每天择路上班、考虑恋爱关系、未雨绸缪地存钱等。事实上,你的预测力超乎你想象,只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整个世界就是你的实验室。

目录

导言 心理学能告诉你未来什么样

第1章 我们能预测未来吗?

 古老的预言术

 规避思维的弱点

 人脑是一部预测机

第2章 逃出基因的魔掌

 1岁半前预测自闭症,4岁就太晚了

 婴儿期的反应预示未来性格

 生理遗传并非宿命

第3章 神奇的预兆:幼年特征预示成长轨迹

 母亲=食物?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人

 精神问题的早期征兆

 6小时干预治疗,提升孩子安全感

 与父母的关系反映成人依恋类型

 AAI能预测什么?

第4章 从面相预测个性和智商

 从照片看个性

 让他读报,就知道他智商多高

 20秒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方脸男人更具攻击性?

 娃娃脸、老相和坏人脸孰优孰劣?

第5章 打开“基达”,向对的人放电

 人人都有“基达”

 10秒判断性取向

 发旋和手指泄露性取向?

 性特征揭示性取向

 女性离排卵期越近,“基达”越强

第6章 婚恋玄机:旧照预测未来

 男人通过什么吸引女人?

 1分钟找出人群中的高富帅

 男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脸蛋漂亮没用?男人只看腰臀比!

 观察夫妻吵架头3分钟预测婚姻走向

 童年照泄露离婚几率

第7章 大谎易破,小谎难识

 识谎靠微动作?

 FBI是识谎专家?

 “诚实肌”出卖了你的心

 孤立证据不足够,要抓住一连串马脚

第8章 套上热情的光环

 6秒判断教学水平

 更热情意味着更博学吗?

 假装外向,你就能更受欢迎

第9章 寻找摇钱树

 长得越霸气,越有领导力!

 从CEO面部特征预测公司业绩

 长相决定成功,还是成功决定长相?

 20秒预测销售人员业绩

第10章 基因的预言

 从第一印象预测个人前程

 林肯为何蓄起大胡子?

 肯尼迪凭形象打败尼克松?

 1秒钟预测哪个男人更有能力

 谁说小屁孩不懂政治

 长得漂亮,不如长得干练

 怎样超越表象选对人?

结语 在预测时保持谦逊

试读章节

2009 年一个美丽的秋日,我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的电报局大街散步。伯克利市素以“百无禁忌”闻名,而这条街也许是对这个名头最好的诠释。正当我在与售卖T 恤、烟斗的小贩讨价还价时,忽然瞥见一对男女在摆摊看相,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开始仔细观察他们的把戏。只见两个人扔下几张大钞,满脸期待地坐下来,等待摊主给他们看相。这一对摊主仔细端详了他们的面相,还时不时地捅捅他们以便观察面部结构的变化。两位摊主观察了一两分钟,偶尔交谈一两句,最后他们向两位客户娓娓道来: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精神生活有什么变化,他们在几周、几个月后将会有什么幸福和磨难。两位客户用心听着,不时点头,仿佛对摊主的话深信不疑。

这场表演让我目瞪口呆,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根据第一印象判断他人。几乎所有人都免不了根据对他人外表的第一印象或者第一次互动的细节来判断他人的性格。比如下列情形中,无论准不准,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去猜:

◆ 来应聘经理职位的面试者工作能力强不强?他够聪明吗?他是否可靠?

◆ 他是喜欢上我了,还是因为对每个人都这么好而已?

◆ 这位卖给我贵重宝石的商人值得信任吗?

◆ 岳父母/ 公婆见了我是否发自内心的高兴?

◆ 刚认识的那个售货员是不是我的菜?要不要和她约会?

关于长相和性格关联度的研究历史可谓迂回曲折。面相术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研究的是如何通过长相看个性。亚里士多德曾记录,在看过一个人的面孔后,“就可以由其面部特征推测其性格”。

自那以后,面相术的发展大起大落,曾在达尔文时期备受推崇,但不久后又被冠以“伪科学”的名号。最近几十年它又在科学界复苏了,科学家用最新方法研究外表和内心活动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他人面孔的惊鸿一瞥及其他蛛丝马迹,就能在不到1 秒的时间里对他人的个性作出判断,而且结论还惊人的一致。如果我们看见同一张面孔,那么我们对这个人是否诚实的判断很可能十分相近。

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根据他人的面貌特征和行为表现准确地预测其个性?科学界的最新发现至少在某些方面给予了肯定的回答:面貌和行为会从许多方面透露本性。个性也好,智力也罢,甚至连我们是否有“自私”和“好斗”的倾向都包含其中。

不过有时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又是完全错误的,偶尔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比如在法庭上,娃脸的人比老相的人更容易被判无罪。甚至有证据表明,具有某些面貌特征的人更容易被判处死刑。

从照片看个性

2008 年夏天,我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游玩了一个星期,想象着175 年前这个岛上最著名的访客达尔文到来时的情景。这位英国博物学家乘坐著名的贝格尔号环球旅行时,只在这里待了5 个星期,但他搜集到的数据却帮助他奠定了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

不过历史差点就走上一条不同的轨道。贝格尔号的船长崇拜瑞士诗人约翰·拉瓦特尔。在达尔文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拉瓦特尔的面相学书籍影响很广。拉瓦特尔这样写道:

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内心和外表之间有着精确的关系:无限多样化的灵魂或人的内心催生了无限多样化的肉体和外形。如果存在差异,那就一定观察得到,这必定是某种精确科学的基础。

这位贝格尔号的船长差点就毁了达尔文“博物学家”的前程,因为他认为这个年轻人的鼻子标志着懒散,而且达尔文的确喜欢天天待在树顶无所事事。达尔文在自传中记录了这位船长:“他是拉瓦特尔的忠实信徒,笃信能够根据人的外貌特征判断其性格。他觉得长我这样鼻子的人不大可能有体力和决心完成这次航行。不过我觉得事后他应该承认我的鼻子不可信了吧?”

我们在拉瓦特尔之后又进步了不少,对他人印象的形成不仅依靠外貌,也要根据行为细节。在图书馆和餐厅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他人,也常通过偶然发生的小事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乐观友善。这些都是我们试图了解他人性格所做出的努力。20 世纪60 年代,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只通过简单的观察,即使不和他人互动,我们也可以对他人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项研究影响深远,后来又有许多人做了后续研究。

德国研究者将一些人的室内活动情况拍成录像带,时长一分半。他们在房间里踱步,坐在桌旁阅读天气预报,然后又走出房间。研究者将这些录像拿给不同组的被试者观看,并请他们评价录像中人物的性格。被试者的评估结果基本和录像中所有人的自我评价一致,而在尽责性和外向性方面的一致程度最高。其他研究也证实人们对他人外向性的判断最为准确。

照片也能透露人的性格。头像照片在社交网站上随处可见,在各种婚恋网站更是如此。人们往往根据照片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进行交往。在工作场合中大家也越来越多地喜欢通过脸谱网(Facebook)搜索公司员工照片来推断其工作的相关信息。

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邀请了100 名学生,为他们每人拍摄了2 张照片:第1 张是全身照,姿势由学生自行选择(即自然照);第2 张则要求学生站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面无表情地直视镜头(即标准照)。

研究人员为了评估学生的性格,不但请他们进行自评,还搜集了其亲朋好友的评价,然后取这些值的平均值作为每个人的性格档案。之后,研究人员将每个人的自然照和标准照分别拿给一些观察者,并请他们评估每个人的性格。

从下表可以看出:观察者通过观察标准照可以准确判断学生的外向性、自尊程度和对宗教的虔诚程度;而观察自然照可以判断更多的个性特征:外向性、随和性、(对新体验的)开放性、可爱程度、自尊程度、孤独程度以及宗教虔诚程度。虽然单个观察者的判断和整个小组的平均值不太一致,但整体趋向一致。陌生人仅通过看几眼照片就作出的判断,与被观察者的亲朋好友作出的评价大致相同。

P62-65

序言

纪念册、留念照或家庭照上一个冷峻的表情可能不仅仅意味着照相时的坏心情,相对于那些在照相机前脸上有着灿烂笑容的人来说,这也许是照片中人更容易离异的一个信号。美国印第安纳州迪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修·赫滕斯坦和他的同事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大学的往届校友,目的是了解他们目前的两性关系以及婚姻状态。然后调查小组找到志愿者们当年的毕业照,并对他们照相时微笑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显示,照相时笑得越少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与配偶离异的可能性越大。

这项研究绝妙地说明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暴露出的小细节能够反映他性格中的重要方面”。过去的研究者发现,通过不到半分钟的交流,如观看一小段视频录像或者仅仅看一眼照片,人们就可以对这个人的性别取向、社会经济地位、教学能力和性格作出准确的预测。

赫滕斯坦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在毕业照上笑得最多的女性更有可能在27岁前结婚。之后他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他相关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想验证这个结论是否具备普遍性,即旧照上的笑容对婚姻成败的影响。他在《激励和情感》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选了三组研究对象。第一组是来自于迪堡大学心理学专业的306名男毕业生;第二组选自该校所有毕业生中的349名男生;第三组是在镇上招来的55名志愿者。在最后一组中,所有参与者都被要求提供各自的旧照,但研究者没有告诉他们这个测验与笑容有关。研究者把所有志愿者的照片分为2~10共九个等级,并向他们提问各种问题,包括是否离过婚。

旧照上的微笑跟婚姻成败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城镇居民。即使许多照片是志愿者们的童年照或10年前的旧照,其微笑或眉头微蹙等面部表情都可预示婚姻成败。一张照片记录的仅仅是生命中的一个瞬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讲其作用微乎其微,那么照片上的表情又怎能预测几十年后婚姻的成败呢?

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笑容准确反映他的性格,但这个结果不应该被过分夸大。在三组志愿者中,从未离过婚的人其照片中笑容等级平均值为5.9,而离过婚的人其笑容等级则平均值为5。这并不是多大的差距,但从统计学上来说这很重要。另外,只比较笑容等级最低和最高的人时,笑容最少的人离婚的可能性要比笑容最多的人高3倍。

不过,现在就根据照片中的面部表情来选择配偶还言之尚早,除非这些研究结果通过了反复验证。再说了,拍照时面带笑容并非难事啊。

后记

我衷心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书。我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你更系统地观察他人的非语言信号和表现,也帮助你了解人脑有多少预测能力。

我希望本书至少达成了一部分目标。比如:我们看到了在幼年什么样的行为可以预测自闭症,见识了照片是如何透露出人的个性和攻击倾向的,明白了微笑与否可以用来预测婚姻的稳定性,了解了怎样用微表情看穿谎言,也学习了如何用面部结构预测公司利润甚至选举结果。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非语言行为信号和外貌都透露出某些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关键信息。我为此深深着迷,希望你也和我一样。

然而我也必须提醒大家(包括我自己):切勿自大。我们在与他人会面或沟通的过程中总在不断地形成和修正自己对他们的印象。譬如昨天,我第一次见到我儿子的一个朋友。总体来说他是个不错的孩子,不过他似乎对我儿子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他在我们家沙发上跳上跳下,把玩具四处乱扔,还摔坏了架子上的小摆设。像这种情况,第一印象就很可能会一直保留在脑海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大脑有这样一种倾向,即记住那些支持第一印象的证据,而忘记或者曲解那些不支持它的证据。我们需要牢记:我们的印象和推断都很可能是错误的,而我们必须不断寻找和直觉矛盾而不是和其一致的信息。当那位小朋友下次来时,我需要额外花点力气观察他不那么野蛮的行为(如果的确有的话),而不是只注意到他的粗野行径而加深第一印象。

人类思维所犯的另一个错误:认为发生过的事情比没发生的更容易预测。比如“男(女)朋友有没有对我撒谎”和“哪位候选人将会赢得这个关键职位”这两个问题。当你回过头看时,你觉得它们本来就是轻而易举被预测的事情,仿佛你“早就料到了”似的。不幸的是,我们准确理解已发生事件的感知能力让我们对自己的预测能力盲目自信。我们觉得自己的预测肯定非常精准,然而实际上却往往出错。在出错之后我们往往还对事实选择忽略或是曲解。

大量研究表明,预测者的自信和预测的准确度毫无关系。在判断他人性格时你可能信心十足,但是这跟你的判断有多准确无关。我们都不希望由于自己对一个人的误判而完全失去对他的了解。因此我总在提醒自己:预测一般是根据概率规律而非确定规律。

那么根据信号进行预测的科学其未来在哪里?坦白说我们尚不清楚,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也会成为逐渐完善的科学体系。也许未来我们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科技产品检测和诠释本书中讨论过的信号,也许科技会增强我们根据信号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最明显的例子是,机场已经安装侦测恐怖分子的高清摄像头以及检测其他生理指标的装置。

不过,虽然科技提高了我们的预测能力,但也同时削弱了我们的感知能力。社交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意味着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最近我的一个朋友让她女儿打电话给朋友以解决一场争执,她女儿说:“我还是发短信给她吧,打电话我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没有打过电话。”短信和其他通信手段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需要直接和他人对话。我们不知道如果一辈子都在这些技术的包围中度过,自己会有怎样的变化。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我们的预测能力可能会因为这些科技玩具而消失殆尽。

但总体而言我仍然很乐观。技术的确会让我们的能力退化,但它同样也可以增强能力。科学还会继续发展,继续找出有实际预测作用的蛛丝马迹,而不是那些我们自认为有效的“马脚”。

书评(媒体评论)

★不经意的细节,竟然能透露一个人刻意隐藏的心性,乃至预测其数十年后的命运!《心理学家的预测术》带你品味生活蛋糕散发的微妙讯息,见证神奇的预测!

——张学新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心理学家

★本书可以使你在人生各个领域各种重要因素的分析预测上,提供不错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值得仔细阅读。同时,这本书也让你有些抓狂,因为你会感到很有意思,很有道理,所以你会想了解更多更具体的方法,这让作者的新作更值得期待。

——金 颖 著名心理专家、CCTV12《夜线》特邀嘉宾

★有人说,人脑是一部“预测机”。当然,预测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但是大脑惊人的预测能力常常帮助我们驾驭自然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复杂环境。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作者马修·赫滕斯坦揭露了人类预测能力的秘密,教我们训练它的方法,从而对人和事作出更好的判断。本书是年度必读书目!

——丹尼尔·平克 《全新销售》(To Sell Is Human)作者

★决定人生重大抉择的关键信息往往就藏在你身边的各种蛛丝马迹中,学会利用它们,你可以作出更好的判断。作者马修·赫滕斯坦在书中提供了翔实生动的案例,教你发现蛛丝马迹的方法,从而学以致用,加深你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萨姆·高斯林 《窥探术》(Snoop)作者

★准备迎接惊喜吧!心理学家马修·赫滕斯坦揭示了惊人的发现——如何一瞥便能预测未来。通过各种细节,例如:婴儿的反应、照片中人物的微笑、身体机能、脸型的长宽、对称性以及非语言的微小动作等,一眼便能预知一个人未来的性格、离异的风险、性取向、寿命长短、收入多少、精神状况、是否欺骗以及成功。从而得到了一个伟大的结果:人类预测是一种科学。我敢说,预言这玩意儿绝对是有科学依据的!

——戴维·迈尔斯 心理学教授、《直觉》(Intuition)作者

★赫滕斯坦,美国印第安纳州迪堡大学的心理学家。他在本作中提出了人类大脑具有预测能力,并举例论证了人类大脑 “基于对其他人细微举动的观察”可以作出准确判断。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

★作者经常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日秀》(Today Show)、《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评论专栏及其他主流媒体上,这促成了他生动有趣的写作风格。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集娱乐性与知识性于一身,介绍了大量与人类以及人类行为有关的趣味科学。

——《心理学书籍评述集》(PsycCRITIQUES)  ★马修·赫滕斯坦的新作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及同业专家阅读,它或许是介绍非语言沟通、遗传学以及行为学最全面的一本著作。尽管这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但它能为读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Review)

★我一翻开这本马修·赫滕斯坦的新作,就发现此书不但读来有趣,还能启发我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阅读本书是一趟充满惊奇的发现之旅,你将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如何做重要决定,还有如何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影响。他是个极少数有能力把复杂的主题拆解成有趣内容的心理学家。

——乔·纳瓦罗 30 年资历的FBI 探员、《FBI 教你读心术》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