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特别致意
第一篇 研究背景与方法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现代农业的特征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1.4 相关研究动态
第2章 研究指标与方法
2.1 群体信息能力特征测试指标的确定
2.2 群体主体信息特质测试指标
2.3 信息服务指标体系
2.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使用
第3章 研究样本的确定
3.1 样本确定原则
3.2 样本分布及代表性
3.3 样点地形地貌及交通情况
3.4 样点对象基本情况
3.5 样点经济情况
第二篇 群体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第4章 西部农村样点群体主体信息特质分析
4.1 群体主体信息观现状与特点
4.2 群体主体信息知识现状与特点
第5章 西部农村样点群体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5.1 群体信息能力水平
5.2 群体信息能力基本特征
5.3 西部农村客观因素影响下的信息能力
5.4 西部农户群体基本背景影响下的信息能力
第6章 少量中东部样点抽样对比
6.1 抽样基本情况
6.2 样点群体主体信息观现状
6.3 样点群体主体信息知识现状
6.4 样点群体信息能力水平及现状
6.5 信息能力最强及最弱样点的基本比较
第三篇 存在问题与内在规律研究
第7章 主体、能力与服务间存在的问题及对发展提出的要求
7.1 优势与不足对信息服务和能力培育提出的要求
7.2 西部农民信息能力弱势现状
7.3 服务与主体、能力间存在的不和谐发展现象
7.4 农民信息能力弱势与服务的矛盾阻碍了西部区域信息共享
7.5 不和谐现象对信息共享与服务机制建设的政策取向要求
第四篇 发展对策与措施
第8章 “教一科一农合作”区域信息共享服务机制的建设
8.1 “教一科一农合作”区域信息共享服务机制的内涵
8.2 “教一科一农合作”区域信息共享服务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8.3 组织机制建设
8.4 需求机制建设
8.5 资源机制建设
8.6 培育机制建设
8.7 交流机制建设
8.8 市场机制建设
第9章 “教—科—农合作”区域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建设实证个案
9.1 工作目标
9.2 内容与步骤
9.3 调研实践服务方与样点的确定
9.4 实证个案分析
第10章 “教—科—农合作”区域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制要点
10.1 总体思路及指导思想
10.2 基本原则
10.3 实施目标
10.4 主要实施的工作内容
10.5 主要保障措施
总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