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前雖在葡人管治下,居住在小城裡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同文同種,中華文化一直深藏在中國居民的集體血脈中,血緣的關係,出現歷時性的文化承傳,體現在思想意識、民情風尙、敎育文化、生活習慣上,世代相傳,當然免不了影響着作家的現實人生感受。因此,澳門華文文學可以說是一直不脫離於中國文學主體。这本《钱纳利与澳门》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澳门文学及澳门与外界联系提供了完备的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钱纳利与澳门/濠海丛刊 |
分类 | |
作者 | 陈继春 |
出版社 | 澳门基金会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澳門回歸前雖在葡人管治下,居住在小城裡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同文同種,中華文化一直深藏在中國居民的集體血脈中,血緣的關係,出現歷時性的文化承傳,體現在思想意識、民情風尙、敎育文化、生活習慣上,世代相傳,當然免不了影響着作家的現實人生感受。因此,澳門華文文學可以說是一直不脫離於中國文學主體。这本《钱纳利与澳门》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澳门文学及澳门与外界联系提供了完备的资料。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英格蘭及愛爾蘭 一、家世 二、倫敦及皇家美術學院 三、愛爾蘭 第二章:從馬德拉斯到達卡 一、在印度的英國畫家 二、馬德拉斯 三、加爾各答 四、達卡 第三章:加爾各答 一、肖像畫 二、兒女 三、畫價 第四章:廣東和中國人 一、中國西洋畫 二、廣州 三、行商 四、生活在廣州 第五章:中國貿易商人 一、怡和大班 二、郭雷樞和維高克斯 三、羅拔馬禮遜和郭士立 第六章:澳門 一、古雅之城 二、多文化社群 三、澳門風貌 四、家居 第七章:東西方女性 一、哈里埃特羅維 二、濛江漁女 第八章:藝術家的形象 一、妻子 二、伍德 三、威廉普林斯普 第九章:最後歲月 一、鴉片危機 二、香港 三、最後歲月 第十章:繪畫作品及流向 一、流向 二、評價 第十一章:林呱 一、中國貿易畫 二、工作坊 三、聯繫 四、作品 五、真偽爭議 六、門人 第十二章:畢士達 一、錢納利學校 二、馬斯安諾畢士達 跋 後記 试读章节 很多人認為,錢納利的畫藝在當時的英國排位屬第三流畫家,而在中國口岸卻是第一流的。 美國商人吉狄安尼爾十九世紀初活躍於廣東和澳門。他與錢納利相識於澳門。他對錢納利的評議是:"他有着被稱之為真誠的天才的氣質,正因為他有才華,在工作中大大地利用其豐富的想像力,有時更達怪誕的境地。他有一支嚴謹和揮灑自如的畫筆。這是其天性使然,沒有甚麼比忠實地表現自然更令人欣賞的。在用色方面很誇張,而且頻密地使用出來。這是藝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他豐富的想像力是超越現實的,可是有時又會利用"溫醇"來將其替代。" 亞倫卡勒(Allan Carr)也與錢納利非常要好,他說"若他不可再創高峰,但仍可以成為二流肖像畫家和風景畫家群中的首要人物。多樣化和富生氣和藝術,富智慧、有動人色彩的作品,使其在英國美術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1920年,文第士先生寫信給占士奧蘭治說:"慶幸的是我們的記憶中有位叫錢納利的畫家,在廣州的外銷畫家中非常著名。我經過一家大型的照相館,走進去看一下裡面一幅錢納利的畫作,那位店員看着我,說那幅畫下是賣的,是油畫家學習的範本,他是‘Chinnalcc"!" 這一點上,錢納利確實對上世紀初至中葉廣東的西洋畫畫家有着莫大的影響力。此外,在國外的影響力也下低。 1957年,約翰伯尼爾(John Parnell)於蘇格蘭發表一篇有關錢納利作品展覽會的美術評論說:"他的畫輕快和多樣化,他沉醉於顏色所帶來的歡欣,長期停留中國使他容易地創作出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若直接稱他如勞倫斯,他卻沒有勞氏的高雅,稱他為奧派,卻沒有其抒情的元素,若稱他如夏洛,也沒有他的品味"。 似乎在約翰伯尼爾的筆下,錢納利祇是一位忠實地再現自然的畫家而已。然而,在森美珍年士的筆下,對這位畫家的藝術造諧評價較中肯: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多面手,善於利用各種繪畫方式的人,他畫油畫、水彩以及積水法,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粉彩、毛筆和烏賊液。他最先是繪製肖像畫。象牙細密畫和細緻的粉彩在其存世作品中佔着些許的比例。作為一位細密畫家,這是他的根本角色,直到工820年印度時期,尤其是其兩位私生子受洗時,他仍認為自己是一位細密畫家。 這樣導致出現一個很奇異的現象,一小部分他的細密畫尚未能被證實是其手筆。倫敦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有七張他的細密畫。俱為完整的畫作,風格清新、色彩豐富,表現形式也多樣化,遺憾的是較俗氣。 威林遜曾述及其以粉彩為媒體的肖像畫,指出他吸收了錢納利用於素描和細密畫的表現方法,手法精緻,畫幅較小,背景顏色較深沉。可是人們所認為這批畫作有可能偽造或下是他的作品。錢納利能創造出一種醇和的、羅曼蒂克的氣氛,然而他的習慣是在人物肖像畫的臉上、鼻窩以及眼眶內敷上大紅,形成一個令人欣喜的效果。P151-152 序言 接到陳繼舂的十餘萬字的書稿<錢納利與澳門),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是第一本詳細介紹錢納利生平的中文書,儘管幾十年來也有十多位學者出版了有關錢納利的著作,但畢竟祇是英文或葡文。 錢納利(工774-1852)是一個別具風格、畫藝精湛的"澳門畫家"。他出生英國,寄居印度,定居澳門。五十二歲來澳門,在澳門渡過晚年,至一八五二年病逝於濠江。錢納利在澳門居住了二十多年,把澳門看成是他的第二故鄉,也從一個英國畫家變成了"澳門畫家"。 為甚麼錢納利不遠千里來到澳門?始時是為了到東方尋夢,也為了逃避厭煩的夫人。因為那時外國人不得攜帶女性到廣州,他的太大"追"到澳門,他便跑到廣州"避難";太大走了,他又回到澳門,豈料一住便在澳門渡過了二十多個春秋,令他對中西文化交匯的澳門有着深入的觀察和體驗,對澳門人和景物產生強烈的感情。他的畫作,筆法瀟灑爽利、觀察細緻入微、題材多樣而富有生活氣息,下僅顯示出他的精湛畫藝,還表達了他對濠江風物和澳門華人的深情厚誼。 鴉片戰爭爆發前,他亦曾隨同居澳英人出洋"避難",可是,為何僅僅幾天便冒險返回澳門?究其原因多樣,但正如陳繼春分析的那樣,主要是錢納利有一種對澳門的深厚眷戀,不願從此離開渡過他的藝術黃金期的澳門,離開他所熟悉的澳門的華洋朋友,特別是那些經常供他創作養料的富於生活氣息的草根階層。 錢納利的畫作,不僅深具藝術價值,而且深具歷史價值,給後世留下了不少澳門城市變遷的歷史資料。一八三九年照相機才公諸於世,一八四四年首次出現在澳門的南灣、媽閣廟照片,不僅是澳門,也是中國的第一批照片,當年照相機還祇是少數貴族及富紳的玩意,照片自然未能普及,以至錢納利走寫實路線的畫作,成了澳門的部分重要文物史料,可供諸後人研究。 錢納利雖然給澳門留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可是,有關錢納利的中文刊物卻如鳳毛麟角,以中文直接著述的更甚罕見。陳繼春的《錢納利與澳門》,以較為準確的筆調,給人們基本上重現了錢納利的生平實錄,這是其難能可貴之處。 為寫這部新書,陳繼春以很大的毅力,在近一年時間內,翻閱了卅多本英文、葡文有關錢納利的舊書以及中文的史籍,業餘寫作,有時要挑燈夜讀,還走遍了錢納利在澳門活動的主要地方,作出考證。辛勤的耕耘,使到在兩年前才開始研究錢納利的陳繼舂,跳過時間的門檻。 陳繼春這位業餘的澳門青年畫家,大學時期攻讀經濟,雖然並寻惇美術科班出身,但他能以經濟學的眼光、歷史學的嚴謹、年青畫家的筆觸,去探索一百五十年前的澳門,研究錢納利及其作品的特色與貢獻,譯寫外文有關錢納利的資料,尋覓錢納利逾萬件澳門作品的去向。因此,《錢納利與澳門》不僅是一個不平凡的"澳門畫家"的生平記錄,也是一百五十年前澳門史卷的一角。 錢納利樂於扶掖後進,晚年在澳門設帳授徒,並曾著書立說,以發揚其書藝和知識理論。受其教授及影響的畫人下少,其中也包括華人畫家庭呱等,至於他的哥哥著名畫家啉呱(關喬昌),卻沒有可靠的資料顯示其曾是錢納利的學生。據陳繼春的考證,他並非直接師承錢納利,也沒有執弟子之禮,他的畫藝是家傳的,他的家族有幾代人早已懂得西洋畫法。 西洋畫傳入澳門然後經澳門傳人中國大陸,已有幾百年歷史。中國人最早學習西洋畫法的,應首推澳門出生的游文輝--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助手。利瑪竇的油畫像,是他去世前由游文輝繪畫的,現存於羅馬耶穌會檔案館,成了中國人最早的一幅存世油画。 油畫由幾百年前經澳門傳入大陸,說明西洋畫在澳門早已存在,啉呱好幾代人已懂得西洋畫法是可能的。當然,即使啉呱並非錢納利的直接學生,但是,啉呱受錢納利的影響是肯定的,而且無損錢納利畫作的光輝和永恆的歷史價值。 錢納利是十九世紀英國繪畫在中國唯一深具影響力的著名的代表人物,其精美的作品折射出各種藝術流派的光彩,是繼乾隆年間的著名宮庭畫家郎世寧之後,又一位中西文化交流使者,對中國畫壇有一定的影響。錢納利及其流派的成就及影響,是不可低估的。"錢納利在澳門"的研究也才開始,還有很多空間可讓學人去開拓、去深化。希望陳繼舂能再接再厲,深入探討,期待着他的文字流暢的錢納利研究新著早日面世。 一九九五年三月 后记 最先接觸錢納利,是始于一枚郵票,那時我仍居於廣東中山的一個小村莊。直至在英國倫敦看到他的畫作,已匆匆飛逝了近二十年的光陰。實際上,正式開始收集有關其生平材料是始於1992年的秋天。三年後,出現了今天可呈於讀者的書稿。 無人可以不憑籍前人的資料去進行研究。這份書稿,與其命名為書,倒不如將其視為作者對錢納利生平、藝術的理解。當然,它並不完整,故此希望有興趣的前輩和後進可以有另一部詳盡的書呈現在大家面前。望有抛磚引玉之效。 我並不畢業於美術史學系,祇在葡萄牙留學期間接觸過些許這方面的知識。叙述肯定會出現遺漏,觀點也許出現偏差,貽笑大方。祈各位讀者不吝賜教。 郭慧敏小姐、我的朋友、同事及陳樹榮先生為本文稿的出版投下不可估量的關注與支持。 尊敬的林家駿主教在百忙之中為本書題字,其扶腋後學的精神是令人感動的。 陳樹榮先生更為本書作序,徐新先生通閱全文並惠賜跋文。章文欽先生、劉森先生、伍松儉先生及陳浩星先生在作者的寫作過程中給予許多寶貴意見。黃如楷先生、林金城先生、黃樹森先生更慷慨借出其所收藏的錢納利作品作為本書部分插圖之用。 為豐富文稿,附入的插圖也有一部分來自市政廳於1985年出版的畫集,以及Patrick Corner先生的新著,謹此表示本人深切的感謝。 陳繼春 1995年3月6日於澳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