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翻译理论与实务系列丛书之一,是作者翻译实践及治学数十年的成果。它对比分析了日、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探讨了各种文体翻译,译例丰富。特别是从文学史角度介绍了日本文学。本书适于日语翻译从业者、日语翻译教师和学习者研读。
第一章 翻译理论探讨
一、什么是翻译
二、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三、翻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四、翻译的范围和分类
(一)自然科学类材料的翻译
(二)社会科学类材料的翻译
(三)文艺作品的翻译
五、翻译标准
(一)中国翻译史略
(二)严复以来诸家的说法
(三)外国翻译家提出的标准
(四)笔者的粗浅认识
六、直译与意译
七、译者应具备的条件
(一)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要提高外语水平
(三)要不断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
(四)要博学多识
(五)要掌握第二外语乃至第三外语
(六)要了解词典,掌握查工具书的本领
第二章 翻译实践问题刍议
一、尽量避免错译
(一)必须看到一句话的末尾再断句
(二)不能认为日文原文无读点(“、”或“,”)就应连起来
(三)对句尾的“■■”或“■■■■■■■■”的作用力的范围要有正确认识
(四)对日语中的汉字切忌望文生义
(五)对日语助词理解不透彻也容易产生错译
(六)原文中省略或不太清楚的地方须要通过前后文搞清楚
(七)不注意常用词的多种词义也易出错译
(八)不谙句型也容易产生错译
(九)不熟悉生活、历史背景或地理环境也会产生错译
(十)不注意逻辑思考也容易造成错译
二、翻译要忠实地传达原著的真实意义
(一)忠实传达原著的真实意义并非逐字照搬原文
(二)怎样才算译出原著真实意义
1 文学作品例
2 其他文体例
三、译文要力求合乎汉语规范
(一)用词要准确
1 用词欠妥例
2 搭配不当例
3 不合汉语习惯例
(二)造句要正确
1 缺少成分例
2 搭配不当例
3 重复累赘例
4 结构混乱例
5 语序欠妥例
6 主客体颠倒例
7 逻辑概念错误例
四、日译汉要处理好日语汉字词的翻译
(一)中日两国文字交流情况浅谈
(二)日语中汉字词的比重和特点
(三)日语、汉语中汉字同形词问题
1 词义相同的汉字同形词
2 词义各异的汉字同形词
3 词义不完全相同的汉字同形词
4 词义近似而又不是纯粹汉语的日语汉字词
5 在汉语中没有的日语汉字词
第三章 日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一、一般语法上的差异与翻译
(一)日语是靠助词、助动词、语助等黏着成分来表示每个词在句中地位或语法职能的
(二)日语的一部分词有词尾变化
二、语序上的差异与翻译
(一)宾谓换位
(二)补谓换位
(三)定语语序与汉译
1 短的定语可以直接照译
2 递加定语本身的次序要因汉语的规律而定
3 较长的递加定语多数要后移
(四)状语语序与翻译
1 短状语汉译后一般置于谓语之前
2 日语较长状语汉译后多数要后置
3 日语较长状语也可提出单译、复指下连
4 日语较长状语也可不变语序直接照译
(五)谓语提位
(六)状语“体言+として”的语序与翻译
1 表示身份、地位和形态的简短结构,一般可按原文语序、语义翻译
2 提示论说范围、标准的“として”,一般可译为句首介词状语等
3 表示两者相当的“として”,一般可译“是”、“为”等
4 表示用途的“として”大多后置
三、表达上的差异与翻译
(一)日语在表达上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子重点后置
(二)日语在表达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敬语复杂
(三)日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表达委婉性
1 语意婉转型表现
2 语意暧昧型表现
3 省略型表现
(四)因日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词性转换
1 名词的转译
2 动词的转译
3 形容词及副词的转译
(五)句式上的不同表现
1 被动句式
2 否定句式
(六)长句拆译
1 日语长定语的翻译
2 日语多层次结构的翻译
3 带有较长联合结构的文章的翻译
第四章 提高翻译质量问题
一、译语选择
(一)要考虑语言对比
(二)要考虑原著的具体语言环境
(三)要选用最佳词语
二、词的色彩
三、文体
(一)什么是文体
(二)日语文体的历史变迁
(三)从翻译角度考虑文体分类
1 书简应用文的语言与翻译
2 说明文的语言与翻译
3 论辩文的语言与翻译
4 记叙文的语言与翻译
(四)作家风格
附录:日译汉所需中外辞书简介及其用法
一、日本国语词典类
二、日本国语兼小百科辞典类
三、汉和辞典及汉字辞典
四、日本小百科辞典及大百科全书
五、新语辞典及外来语辞典类
六、日汉辞典和汉日辞典类
七、汉语辞书类
八、查找中国古籍引文的检索书
九、日汉专科辞书
十、使用辞典和检索词语时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