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有了你,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了更紧密的联系,看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也重新将以前看到过的东西再审视一遍,世界更加丰富而且多彩,四处洋溢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无论我成长得默默无闻也好,光环围绕也罢,我始终是你爱的好女儿;一样的,妈妈,无论你成功也好,平凡也罢,你始终是我最爱最爱最爱的妈妈。
……
《吾家有女》是一组由母女二人共同创作的文字。书中既有历经人生磨炼的母亲对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儿的关注与期待,忠告和指导;也有处于青春成长之际的女儿对青春、爱情、未来的种种体验和感悟。
《吾家有女》是一组由母女二人共同创作的文字。书中既有历经人生磨炼的母亲对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儿的关注与期待,忠告和指导;也有处于青春成长之际的女儿对青春、爱情、未来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全书以生动的笔法,从不同的视角书写成人与孩子对生活、人生、青春、成长的憧憬和领会,生动有趣,给人启油。
早恋,是一个带着歧视的词,是对“恋”的一种歧视。“恋”字前面带着一个“早”,就说明这个“恋”不应该,恋得不是时候。从恋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推而广之,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尊重。
我以为,孩子的“早恋”有时未必是一种恋,可能是一种男女异性之间的好感。这个世界有男人女人,就有男孩女孩。男孩女孩们同处一室,就难免会对这个好一些,对那个不好一些。有时候我们大人太大惊小怪了,遇到哪个男孩和哪个女孩走得近了一些,就以为他们是在谈恋爱。这是一种草木皆兵的现象。
孩子是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他(她)什么都要学,包括“恋爱”也是要学习的。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她)要知道异性的特性,要知道和异性怎么相处,他(她)就要去学习。这种学习是自然产生的,他们在过了两小无猜的年龄段,就会意识到性别的差异,就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就会与某个或某些异性走得近一些。这是一种异性相处的练习,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恋爱和婚姻打下一些基础的。如果这个时候对这些还懵懂的少年,翅膀还嫩着的小鸟来一个当头棒喝的话,是会让他们手足无措的。他们会产生比较激烈的情绪波动,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的会走向极端:要么真的谈起恋爱来;要么会在性格上走向封闭,不敢和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对孩子这种朦胧的情感还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比较好。试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是怎么走过来的,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就会明白有些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是多么要不得。
也曾和女儿聊过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在饭桌上,我们就谈到她学校里的一些男生和女生的问题,她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女孩真可怜,她听说外班有人要欺负她喜欢的那个男孩,她就去求他们,他们就说:“不让我们打他,可以,那你给我们下跪吧!”那个女孩就真的跪了下来。我说疯子。女儿则不同意我的说法,她说人家也是没办法,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这使我想到我们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小男孩,用一根绳子捆着自己的腰,从三楼吊到二楼的窗子前,给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献花。这是一种模仿秀,是对现如今泛滥成灾的影视剧的一种模仿。于是我告诉我的女儿,爱别人是可以的,但不能有损自己的尊严;如果丧失了尊严地去对一个人好,那爱就来得太苦、太难,不值得。虽然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尊严也不能失去,就算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膝盖也是不能轻易地跪下去的。爱,要分辨场合,还要注意安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不完全像那电视、电影里演的那样,要是那根绳子断了怎么办?
孩子。妈妈小时也有一个他
自五年级以来,女儿的个子长得飞快,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生理变化,与之伴随的,她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改变。比如,女儿开始真正拥有了一些小秘密,正式启用带锁的日记本,有了些特要好的能说悄悄话的小姐妹,某个时期开口闭口老说某个男生,情绪一波一波的反常态地波动……这些真是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自己的宝贝女儿一不小心跌入某个深坑,爬不起来。然而又不好直说什么。早恋不好的预防针我是早打过了,再次小心翼翼地提示女儿,她更烦躁:“哎呀——知道啦!知道啦!你烦不烦啊!”我只得悻悻地收起我的警钟,不再长鸣。
静下心来想想,女儿也没做错什么,再细观她的情绪,我甚至起了怜悯之心:也许她现在承受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重。这就像一粒种子,休眠着还好,一旦萌动发芽,就要经受风雨的考验。想想自己小时候,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不也差不多吗?风一阵雨一阵的,碰到了一粒芝麻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个西瓜,有时会没来由地欢喜,有时莫名其妙地烦躁,心情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滚滚……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对异性的好感是爱情的萌芽,保护好这棵幼芽,是孩子今后走上幸福生活之路的保证。也许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总是羞于正视这棵幼苗,甚至还泼上许多污水在上面。纵观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时期身边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异性朋友,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对这种男女之间关系分寸的把握很重要,也比较难,这也许是许多成人去掐这株幼苗的一个原因。
也许可以撇开说长论短,和孩子谈谈自己的从前,消除恐惧心理,对这所谓的“早恋”怀抱一种平常心,让这种从心底里冒出来的泉水有一条渠道顺流而过——这也许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打定了主意要和女儿做一次倾心交谈,像一个朋友一样的,也不怕女儿看到我的弱点而瞧不起我。
那一天晚饭后,女儿情绪不太好,我也没问出到底是什么原因,于是我们去散步。我们来到郊外的一座小桥上,正对着一轮夕阳,红彤彤的,光线柔和。
“这里真像你外婆家呀!你还记得你外婆家村头的那棵大银杏树吗?”
女儿看定我,眼神不再迷茫,恢复了清澈。
“我带你去过几次的,那棵树下住着一户人家,那个男主人,他是妈妈小时候的同学。”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