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壁角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畸笔叟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壁角落里有好货。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多年,现在再来讲老上海轶事,本来就是一桩索隐钩沉的事情。就好像上海老太太,样样物事都宝贝,都要包包好,囥囥好,东塞塞,西塞塞,以备不时之需。真到要想着派用场了,却横翻竖翻翻不着,东寻西寻寻不见。蓦然回首,那物事却在,壁角落里。畸笔叟著的《上海壁角落》用随笔的形式,钩沉上海的佚文趣事。

内容推荐

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多年,现在再来讲老上海轶事,本来就是一桩索隐钩沉的事情。就好像上海老太太,样样物事都宝贝,都要包包好,囥囥好,东塞塞,西塞塞,以备不时之需。真到要想着派用场了,却横翻竖翻翻不着,东寻西寻寻不见。蓦然回首,那物事却在,壁角落里。壁角落里有好货。君不见,随便啥人家,金银财宝、字画古董、现钞存折,都不会摆在明处,而是藏于各式各样的壁角落的。还好,上海就是我的家,我是大鸣大放地翻找的,毫不心虚。畸笔叟著的《上海壁角落》用随笔的形式,以街之角、家之角、食之角、风之角、语之角、词之角、歌之角七个版块,钩沉上海的佚文趣事。

目录

街之角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八仙桥到底在啥地方?

 侬生在啥个里?长在啥个里?

 国庆节做啥?人民广场看焰火去呀!

 公园门口“插蜡烛”

 我在“开瑞”买衣裳

 石库门改造仅余空梦

家之角

 到底“搭界”不“搭界”

 娘舅,在上海话里究竟有几个意思?

 上海弄堂里的“上岗培训”

 “外婆桥”是哪座桥?

 “黄伯伯”与“唐娘娘”

 上海话里的“老爷”和“二爷”

 婚姻和小笼馒头、钥匙与锁及肥皂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

 一件小事

 我扎过一回兔子灯

食之角

 偷小菜吃,侬小辰光有过哦?

 厨房间里的上海话动词

 肉要切得厚,才算有派头

 酒国良谟:老上海的吃酒须知大全

 春笋?冬笋?毛笋?竹笋?烟笋?闽笋?

 过年食物的“讨口彩”说法

 连云路上的“共和锅”

 “包脚布”和小馄饨

 “烂煊三鲜汤”到底是个什么汤?

风之角

 炮仗妹,我们终于说拜拜了

 上海男人拎包趣闻

 猢狲出把戏

 蒋家花园里的桃树不见了

 上海真有个“叉袋角”

语之角

 “滑头”与“滑脚”

 “盘迓猫猫”小考

 “拿弗出手”啥意思?

 为啥要叫“面孑L”不叫“脸”?

 啥叫啥“穷人先出世”?

 百年前的老上海歇后语

 百年前的上海街头对白

 “落帽风”还是“绿帽风”?

 “角多老娘钿”是啥意思?

词之角

 上海话里的“三字经”

 称呼人体部位的“三字经”

 宁波话里也有“三字经”

 宁波话里还有“二字经”

 相、白相与白相人

 谈谈上海话里的“筋”

 盘点带“洋”字的上海话

 宁波洋泾浜小调

歌之角

 沪语新山歌:叫侬一声阿六头

 沪语新山歌:想起阿拉小辰光

 沪语新山歌:隔壁阿王老滑头

试读章节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那天下午去了一趟淮海路陕西路口,看到西北角上的沿街房子电终于被悉数拆光,晚上的梦里都是淮海路。

叫我如何不梦她!

襄阳路口全拆光,连九层的高塔公寓也不留,总还有襄阳公园在

茂名路口全拆光,连转角的老大昌也不留,总还有国泰(Cathay)大戏院在;

瑞金路口全拆光,连泰山文具店也不留,总还有爱司(Estrella)公寓在;

重庆路口全拆光,连“淮国旧”也不留,总还有培文(Beam)公寓在;

但是,陕西路口,你什么也没留下。

这个十字路口,承载了多少上海老吃客们的梦想。

我小辰光住在淮海路常熟路那里,一有空就要去兜淮海路。所谓兜淮海路就是要往东走,因为常熟路那里虽然有永隆、金门、留苑、红玫瑰,还远不够热闹。

东湖路口的天鹅阁其实也不算数,孤零零一家。总要过了襄阳路,淮海路才开始热闹起来,各种食物的香味也飘过来。

最先闻到的是饺子香。高塔公寓旁边就有一家天津馆。

然后是蛋糕香,钱家塘外头就是上海食品厂;再过去是奶油香,转角上是大名鼎鼎的万兴食品店(后来的第二食品商店),老早要买一块一块的白脱(butter),必然要去万兴。

从万兴转弯朝南,贴隔壁就是广帮馆子美心酒家,直到1990年前,美心酒家一直是徐汇区首屈一指的好饭店。以前徐家汇一带根本没有什么像像样样拿得出手的饭店,要认真请客只好去美心。就从全市来讲,除忒南京路小新雅,广帮馆子里,美心也是好算算的。

记得1980年代中,我的一位插兄,老高中生,人称老克勒,因为无法直接返沪,只好辗转先去了河南洛阳拖拉机厂,那年混得个上海办事处的职位,总算回来。为了表示一下,就请我们几个吃一顿。家住虹桥路市民村,为了请客上档次,还是跑到美心来。

我那时好像已经混人媒界,便由我来点菜。一客蚝油牛肉只卖八角,四个人四冷四热再加一瓶酒,不到十只洋。

可惜现在变成了IAPM里的PRADA了。上海闲话“啪啦嗒”.梦全掉地下,碎了。

出了美心穿马路,就可以闻到水果香。

说起东南角上的公泰果品店,名气也是响得很。尤其热天里卖西瓜,队排得老长,一人限购两只,如同现在买房子。想要不排队也可以,你要拿出医院证明来,要么屋里人高烧不退,要么干脆已经那个,都可以得到照顾。反正斜对过就是淮海医院,有本事你也叫医生去开一张,否则请排到后头去。

如果鼻头好一点,还可以闻到小笼馒头的香。东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霞飞坊(后称淮海坊),弄堂口就有小笼馒头卖,据贺友直老先生讲,这家的浇头面也不错,我没吃过。我只吃过他家的小笼。不过店名居然记不起来,倒也蛮难为情的。

现在变成人家巴黎的春天了。春天总比夏天冷。

从霞飞坊穿马路朝北,就是现在地铁口路演的那块空地,老早有一家湖北特色的点心店,叫做江夏点心店。上海有湖北特色的店向来很少,现在也不多,尤其开在大马路上。

据说此店开于1950年代初,原因是当年华东局(领导包括上海在内的六省一市党委的)有个书记叫魏文伯,是湖北人,为了让他一解乡愁,就开出来了。

所以上海老吃客们很早就晓得武汉豆皮,还有乌龟汤。豆皮真的也很香。我的印象里,江夏还经常排队呢。

现在变百盛了。上海闲话读起来,也可以是“不剩”。

终于要说到最近才拆光的西北角了。

饺子香、蛋糕香、奶油香、粤菜香、水果香、豆皮香,总也没有野味香。

原来这里朝东开过两家点心店,其中一家就叫“野味香”。

我看到的“野味香”并不卖野味,而是以馄饨著名,当然也有炒面有春卷。早上人山人海,晚上也人山人海。我曾经写过一篇《当年我们吃馆子》,讲怎么抢位子买筹子等位子,那些场景都来自“野味香”。

当年谈个恋爱,无非是请看一场电影再吃一顿夜点心。这附近就有三家电影院,西面东湖,南面上海,东面国泰,都只隔一条横马路。夜里第四场散出来,男男女女都要填肚皮。“野味香”开得晏,生意最好。

当然年纪轻火气大,加上都有自己的女人在身边,打相打也是常常有的。

“有本事阿拉到隔壁弄堂里去弄个明白,依来呀!”P3-5

序言

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多年,现在再来讲老上海轶事,本来就是一桩索隐钩沉的事情。

就好像上海老太太,样样物事都宝贝,都要包包好,囥园好,东塞塞,西塞塞,以备不时之需。真到要想着派用场了,却横翻竖翻翻不着,东寻西寻寻不见。蓦然回首,那物事却在,壁角落里。

所以,“穿堂风”也刮过,“野狐禅”也谈过,“小日脚”也讲过,剩下来的,都只能是从“壁角落”里翻出来的。

壁角落里有好货。君不见,随便啥人家,金银财宝、字画古董、现钞存折,都不会摆在明处,而是藏于各式各样的壁角落里的。还好,上海就是我的家,我是大鸣大放地翻找的,毫不心虚。遗憾的是翻出来的还太少,还要继续翻。

顺便感谢黄慧鸣的玉成,以及十年来在网上不断鼓励我写上海的朋友们。

2017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