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伦·凯勒传/中外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崔旭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一个又聋又盲的人怎么可能活得快乐?然而,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女子,她顽强地向命运做出挑战,不但学会了读书、说话。甚至还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供给无数的人阅读。她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盲人教育家海伦·凯勒。人们称赞她是“和拿破仑齐名的女人”。

崔旭编著的《海伦·凯勒传》讲述她的伟大一生。

内容推荐

主人公海伦·凯勒(1860—1967)是美国著名的残疾人社会活动家。她在阿拉巴州出生后的第十九个月,一场疾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使她一生处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黑暗与寂寞生活中,在良师益友苏利文老师的支持、帮助下,她重新燃起生命之火,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失明与耳聋造成的重重障碍,积极投身到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事业中去,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赞歌。

我们从《海伦·凯勒传》中可以更深地领会知识、友谊和信念的力量,充分感受生活中爱与被爱的美好。

《海伦·凯勒传》由崔旭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短暂的光明时刻

 海伦的家庭

 短短的幸福时刻

 突然失明

 萦绕着海伦的温暖

 脾气变坏

第二章 师生相遇

 相似遭遇

 厄运接连

 初识印象

 幼失庇护

第三章 改变海伦

 顽劣海伦

 爱心传递

 早餐之战

 海伦爱上了学习

 水涤灵魂

 渴望读书

 重获光明

第四章 师生同乐

 爱心之歌

 理解之源

 灵活教学

 感恩自然

 社会的关爱

第五章 波士顿求学

 前往波士顿

 拜访劳拉女士

 大海之歌

 弗恩采石场的快乐时光

 新英格兰的冬天

 学会说话

 亲人分享海伦的喜悦

第六章 写作之路

 初试写信

 继续前进

 成熟的思想

 技巧提高

 不一般的写作才能

第七章 《冰雪之王》事件

 爱好读书

 对史诗的偏好

 独特的文学品位

 《冰雪之王》事件

 事件真相

第八章 融入社会

 参观芝加哥世博会

 与艾恩斯先生的交往

 学会唇读

第九章 求学哈佛

 从小立志上哈佛

 考试·考验

 挺过挫折

 珍惜学习机会

 繁重的学业负担

 考试

第十章 哈佛锤炼了海伦

 老师和同学

 大学毕业

 业余生活

 境界提高

 写 作

第十一章 兰荪时光

 沙莉文和麦西

 两次上当

 关心盲人

 麦西的离去

 夭折的恋爱

 学会演讲

 离开兰荪

第十二章 社会交往

 前往英国

 访问日本

 与人们的交往

 各界名流

 友情之乐

 有朋自远方来

 拜访马克·吐温

 宾主偕欢

第十三章 感动世界

 出演电影

 票房不佳

 从事杂耍

 四处募捐

 献身慈善事业

 奉献不息

人物年表

人物名言

试读章节

海伦的家庭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于_个美丽的庄园——“绿色家园”,时至今日,我们若要踏寻海伦生活过的足迹,还可以看到这个宁静而优美的地方。它是海伦祖父母居住过的地方,也是海伦童年生活的乐园。其中的“常春藤园”更是玲珑别致,诗意盎然,那就是海伦的居所。

“绿色家园”位于土斯坎比亚,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城,虽然偏远,但并不乏美丽与生机。“绿色家园”里有一幢古朴的老宅,老宅四周绿树掩映,花鸟成群。春天到来的时候,这里有初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蔓生的铁线莲,垂悬的素馨以及稀有的蝴蝶百合,青青的绿藤爬满了院子里的凉亭,门廊上垂下彩带般绚丽的攀援蔷薇,使得老宅有着童话般的古典和诗意,真是美不胜收。

于是当地人亲切地把这里称为“绿色家园”。按照当时美国南方人居住的习惯,他们喜欢在自己的家宅旁再加盖一间屋子。这间屋子有一个四方的大房间和一个小房间,主人住在大房间里,仆人住在小房间里。房子爬满了青藤、攀援蔷薇和忍冬,从花园望去像一个凉亭。房子周围的树木及围栏都爬满了美丽的常春藤,他们便把这里称为“绿色家园”里的“常春藤园”。

海伦的父亲亚瑟·凯勒,出身于美国南方的一个地位显赫的家族。他曾经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为南方联盟而战,作为一个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奋勇厮杀,因功勋卓著而升为南军上校。后来,南军战败,北军一统美国,大量南军被遣散回家。亚瑟·凯勒也就解甲归田,但他不愧是个有活力有头脑的人,创立了一家报纸,既是老板又是主编,这就是有名的《北亚拉巴马人报》。在事业成功的时候,不幸降临,相濡以沫的发妻因病去世,这让他一度消沉萎靡。后来,他慢慢地走出了悲伤,娶了海伦的母亲凯蒂·亚当斯,她比海伦的父亲小20多岁,是纳西州孟菲斯市有名的大美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教养。虽然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很大,但郎才女貌,性格契合,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

海伦父亲的前妻为他留下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孩,他非常希望妻子能为他生个女儿。海伦的到来对父亲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他决定用其最尊敬的祖先“米尔德里德·坎贝尔”为这个孩子命名,但母亲则非常希望用自己最爱的母亲“海伦·艾弗雷特”做她的名字。单是为了给海伦起名字,一家人便绞尽脑汁,费尽口舌。讨论再三,最后决定依照母亲的想法,用海伦外婆的名字。父亲兴冲冲地把海伦抱到教堂,但是,当牧师问他孩子名字的时候,兴奋的心情竟让他一时想不起来,他只记得决定用海伦外婆的名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于是,便说成了海伦·亚当斯。因此,海伦的名字便从“海伦·艾弗雷特·凯勒”变成了“海伦·亚当斯·凯勒”。后来,人们都习惯性地称呼她为海伦·凯勒。父亲和母亲都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寄托了无限的爱意与希望。

父亲的先辈卡斯珀·凯勒是瑞士人,后来移民到马里兰州。巧合的是,海伦·凯勒的一个瑞士先辈曾是苏黎世第一位教盲人的老师,而且他还写过一本关于盲人教育的书。

海伦·凯勒的祖父就是卡斯珀·凯勒的儿子,正是他对亚拉巴马州大片的公地提出了所有权要求,最后定居下来。祖父刚来的时候,美国还处于拓荒时代,土斯坎比亚这样的小地方更是荒凉无比。由于地处偏僻,每年祖父都要骑马从土斯坎比亚到760英里外的费城去购置种植园所需的物品。那时候,沿途很乱,每次出门,他都会给家人写许多信,向家人报告平安,除此之外,他还生动有趣地描述西部沿途的景观以及旅途中所遭遇的人、事、物。这些信被海伦的姑姑保留下来,后来成为海伦一家喜欢反复翻看的家书。祖父是个雄心勃勃、精力充沛的人,是个典型的牛仔,喜好打猎,骑马驰骋在荒原上是他最喜爱的运动。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积攒下了一份不错的家业。  海伦祖母的父亲亚历山大·摩尔是曾在法国政坛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的拉斐德侯爵的副官之一,她的外祖父亚历山大·斯波茨伍德是弗吉尼亚早期的殖民总督,此外,她和美国内战时期南方的著名统帅罗伯特·李还是表亲。

海伦母亲的祖父本杰明·亚当斯娶了苏珊娜·古德休,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居住了许多年。他们的儿子查尔斯·亚当斯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伯特,后来搬到阿肯色州的赫勒纳。内战爆发后,他成为南方的准将,之后他和露西·海伦·艾弗雷特结婚。而露西和美国著名的政治家、马萨诸塞州卅l长、哈佛大学校长、美国国务卿爱德华·艾弗雷特以及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艾雷特·黑尔属于同一个家族。内战结束之后,查尔斯·亚当斯一家迁居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

出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辉煌的家庭中,我们可以想象海伦将会过上怎样一种幸福的生活。

短短的幸福时刻

海伦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平添了很多快乐,父母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海伦身上。我们知道,通常父母对老幺都有所偏爱,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同于咱们中国,在19世纪末的西方国家,男女平等的意识由来已久,所以海伦并没有受到什么轻视,相反,面对两个淘气调皮的儿子,父母期望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儿已经很久了。海伦的到来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这个幼女本是上帝赐予他们的礼物,他们的重视欣喜之情可以说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他们为孩子设想了各种未来,甚至为海伦以后的职业还忍不住争了起来。在当时,女子最好的职业是教师或是护士之类,父亲希望女儿将来能够做一名优雅的教师,帮助人类的灵魂,而母亲则希望女儿将来能做个护士,那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工作。可以说他们都将未来设计错了,也可以说他们都设计对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女儿以后会成为名满天下的作家,那也是在帮助人类的灵魂,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工作。

各种好看的衣服、新奇的玩具他们都大包小包地买回家,亲戚、朋友都给小海伦送来各种饱含心意的礼物。在父母眼中,海伦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每次看见小海伦,他们都忍不住激动欣喜,无论有什么烦心的事,只要看到了海伦这个开心果,就马上烟消云散了。

刚刚出生的海伦,红扑扑的小脸,一双漂亮的蓝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非常惹人喜欢。每当有人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就会手舞足蹈地挥动自己的小手,脸上还挂着浅浅的微笑。连家里的仆人都对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赞不绝口。

他们是如此的喜爱海伦,海伦的笑脸常常让整个家庭兴奋上好几天,海伦的哭声也让家里牵挂不已。爸爸妈妈有时会为了海伦究竟长得像谁而争执起来,当发现海伦的某一处长得像自己时就会忍不住得意洋洋。爸爸有时会轻轻点住海伦的鼻尖,这时妈妈就会连声斥责;爸爸有时还会用自己的胡须去亲海伦的笑脸,这时妈妈就会连忙将海伦一把抢过,怕爸爸的胡须刺疼了海伦,留下爸爸在一旁无可奈何。爸爸的工作很忙,当他每天回来以后,不管有多累,都要抱抱海伦。他说一抱海伦,看看海伦可爱的小脸,一天的烦恼就会马上没有了。P3-5

序言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880年,她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煊赫家庭,不到两岁就成了聋盲人,并不幸丧失说话能力。后来她逐渐学会手语、盲文,10岁那年,获得短暂的说话能力。1904年,她取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24年创设了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她为盲人事业奋斗了终身,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海伦虽是个聋盲人,却身残志坚,凭借自己超人的毅力一直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世界顶尖大学哈佛。也同样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毕业,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的残疾人。海伦一生热爱写作,共有14部著作,其中《我的生活》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在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海伦生活在一个人们集中关心经济与政治,却忽视了福利事业的年代,同时,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人类的尊严与精神,这正是她后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的原因。海伦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走访了贫民区,为贫民的疾苦担忧。1907年,海伦出任波士顿盲人特别委员会负责人,积极呼吁人们关注盲人,防治儿童眼疾。她还创立《盲人世界》、《盲人杂志》,为盲人提供知识与信息。她经常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身体力行,创设了多家福利机构,并为盲人福利募捐资金,拜见各国政府首脑,呼吁各界社会人士关爱残疾人,请他们重视盲人问题,解除盲人的痛苦。二战后,古稀之年的她又拖着病弱之躯,号召人们关注残疾人事业。海伦以自己的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开始重视残障事业,纷纷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

海伦曾经获得多项荣誉。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马克·吐温、贝尔博士等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她的朋友,俄国的皇帝以及日本的皇后见到她都十分赞佩。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光辉成就的背后,是她所付出的多于正常人十倍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学会说话,海伦不得不重复那些简单的字词,有时候一连几个小时,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这样的生活极其枯燥,每天的工作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可是这并没有让海伦感到气馁和沮丧,她从不放弃也从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海伦终于学会了说话!这期间,她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海伦并不是一个贪图享乐和安逸的人,她在成名之后继续她的艰苦奋斗的生活。海伦80岁后,每天起床以后,除了散步、吃饭,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书房里工作,而且,每个月至少要到纽约的盲人协会去一次。许多亲友都劝她休养身体,可海伦却说:“不,一直到死为止,我都要不停地工作。这是上帝赋予我的任务,也是沙莉文老师对我的期望。”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永不懈怠、勇于同命运抗争的姑娘,以自己坚定的意志、不言弃的毅力、伟大的人格魅力,默默地打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扉,使他们不自觉地向海伦看齐。我们相信,海伦的精神将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朵,吸引着我们一次次去聆听她的声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