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入手,剖析了体系机制、构成、过程和质量保证等,以及体系评价机理、过程、质量。基于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总体架构,分别阐述了管理机制、保护机制、安全机制、过程改进机制及保证体系充分、有效、适宜的评价机制,也阐述了基于实践形成的若干基本概念。
本书通过一个虚拟的企业环境,描述了构建、实施、运行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全过程,是实际使用本书的总结,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现实世界中,个人信息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应征得个人信息的主体同意,才可在限定的目的范围内使用。由于我国没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公民和社会普遍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信息被不合理地公开甚至滥用。
据央视报道称,不法分子会利用掌握着的大量的详细客户资料,包括手机号、客户姓名、消费习惯等,让用户“很容易”就上当受骗。此外,网络“黑客”会轻而易举地获得用户的网银账号,从而实施个人财产的盗取,虽然这目前只是针对PC用户,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也将遭受到类似的危险。
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国际业务的增多,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国际业务交流中一项重要的制衡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滥用造成的隐患日益严重。
本书阐述了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过程,尝试对个人信息安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机制、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以及企事业单位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践,适用于从事个人信息安全活动的各类专业人员及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