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朱良春、李可、余国俊、李静等当代中医临床家,为什么纷纷选择张锡纯为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为什么会选择《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呢?《医案讲习录(医学衷中参西录第6期)》就来告诉你。
张锡纯的全部医学著作,唯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而已。本书对于张锡纯医学全书的重新点校、编辑出版,我们采用“奉天章福记书局民国二十年印行版本”为底本、参考“天津中西汇通医社民国二十三年印行版本”对校本。
张锡纯的全部医学著作,唯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而已。《医案讲习录(医学衷中参西录第6期)》对于张锡纯医学全书的重新点校、编辑出版,我们采用“奉天章福记书局民国二十年印行版本”为底本、参考“天津中西汇通医社民国二十三年印行版本”对校本。相对于传统的点校出版,《医案讲习录(医学衷中参西录第6期)》有三大创新特点:
第一个特点:将卷佚浩繁、广博厚重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进行分门别类,按册出版,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张锡纯在世之时,考虑到其所有著作卷佚浩繁,超过一百万字,于是张锡纯本人将其医著系列分为“处方、药物”医论、医案、伤寒”五个分册,以方便读者阅读。而目前所出版的张锡纯著作,多为将全部著作汇为一册的厚重开本。所以,本次分卷出版恢复张锡纯生前对其医著的分册原旨,将《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医著分为五册:处方篇(即《屡试屡效方》)、药物篇(即《中药亲试记》)、医论篇(即《中医论说集》)、医案篇(即《医案讲习录》)、伤寒篇(即《伤寒论讲义》)。
第二个特点:对张锡纯原著中前后章节错乱的地方予以“重新编辑”。因为张锡纯在世的时候,著作都是陆续出版,所以,在“医论篇”中,包含有“药物篇”、“伤寒篇”内容。使得整个分类体例有混乱之处。所以,我们在完全尊崇张锡纯原意的前提下,对全书各册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分类编辑。
第三个特点:运用现代编辑手段,让医著“层次分明、眉清目秀”。传统对于医学古籍的点校,往往只是进行“断句标点和文字校订”。一点、一校,如此而已。但我们认为:古人由于印刷、排版条件的限制,一般不多换行、不变字体,很容易造成“层次不明、眉眼不清”的弊端。本次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点校,我们对于文中的案例,全部变为楷体进行区分;到文意明显转换的时候,进行了分段或换行编辑。在完全尊重张锡纯原意、原文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编辑手法,让该书的“层次更分明,眉目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