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生活美学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作者 刘悦笛//赵强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悦笛、赵强编写的《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立足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通过对其儒释道境界之美,及日常生活的美学细节,如茶艺、花艺、交游、砚墨、园圃等的解读,《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品鉴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古为今用,提升现代都市人群的审美品位。

内容推荐

生活美学并非玄学空论,而真正要融入生活中。宗教要回答“生活值得过吗”,美学则回应“何种生活值得追求”,美学遂成第一哲学。没有宗教的生活有何种意义,恰恰是全球的未来难题,中国生活美学智慧虚位以待。从知行交合来看,这世界“大美生生”!

刘悦笛、赵强编写的《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品鉴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古为今用,提升现代都市人群的审美品位。

目录

前言 为中国生活立"美心"

上篇 生活成美

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

第一章 从"孔颜乐处"到"儒行之美"

 一 "风月无边"需吟风弄月

 二 "孔子闲居"为与天地参

 三 出入之间的"吾与点也"

 四 "礼者履也"之生活艺术

 五 乐发乎情与"礼生于情"

 六 生命历程以"深情践仁"

 七 "孔颜乐处"的天地境界

第二章 从"鱼乐之辩"到"道化之美"

 一 "濠梁观鱼"总有两般心胸

 二 "法自之道"的践行之道

 三 "咸其自取"的天籁之声

 四 "唯道集虚"的气化和谐

 五 "逍遥乐道"的乐生之美

 六 "庖丁解牛"的技近乎道

 七 "人生茫昧"的生命况境

第三章 从"日用禅悦"到"禅悟之美"

 一 赵州缘何让人"吃茶去"

 二 "慧日智月"的悟禅境界

 三 "不离日用"的禅悦之味

 四 万古长空有"一朝风月"

 五 渐入"高卧横眠得自由"

 六 超以相外的"无相之美"

 七 "无住为本"的活生美源

下篇 美化生活

 悦身心·会心意·畅形神

第四章 从"花道茶艺"到"居家之美"

 一 丈夫插瓶花?

 二 "人不可一日无茶"?

 三 赏花:湍飞的生活热情

 四 品茶: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五 花道、茶艺与居家之美

第五章 从"琴棋书石"到"赏玩之美"

 一 说"长物":闲情何处寄?

 二 闲赏:琴棋书石的价值

 三 "养眼"与"养心":赏玩的层次与境界

 四 "一赏而足":赏玩之美与人生境界

第六章 从"雅集之乐"到"交游之美"

 一 分享快乐的真理

 二 游宴之乐

 三 雅集之美

 四 古代文人的"社"与"会"

 五 交游之美:千里关情

第七章 从"笔墨砚纸"到"文房之美"

 一 游戏文房:从韩愈《毛颖传》说起

 二 笔补造化:"五色艳称江令梦"

 三 乌玉云烟:"非人磨墨墨磨人"

 四 砚田瀚海:"踏天磨刀割紫云"

 五 贵重三都:"浣花笺纸桃花色"

 六 中国情韵:"文房四士独相依"

第八章 从"造景天然"到"园圃之美"

 一 赏心乐事谁家院?

 二 回归自然的冲动

 三 造景天然:中国园林的自然之趣

 四 "使大地焕然改观":人工智巧

 五 园林与山水画

第九章 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

 一 说"文人"道"文采"

 二 诗、书、画:文采之"三绝"

 三 诗的历史鸟瞰

 四 中国文人的诗性之美

 五 中国书画里的"气韵"

第十章 从"山水泉林"到"优游之美"

 一 "游具"齐备出游来

 二 "游山玩水"之真情实景

 三 "水边林下"吟诗作画

 四 三教眼中"三重山"

结语 为中国人找回"生活美学"

——《中国科学报》刘悦笛访谈录

试读章节

在整个《论语》里面,记述孔子对话的《先进》篇,出现了一段罕见的完整段落:“四子侍坐”。与《论语》大都记述孔圣人言行的语录不同,这段“侍坐”大概构成了其中最有故事情节的一段佳话。

侍坐的“四子”,就是孔子心爱的四个徒儿:子路、曾皙(又名曾点)、冉有和公西华。当时的故事情境大致是这样的,他们某日陪着孔子而坐,孔子对弟子问道:你们都说没人知我,如果知我的话,那会做何呢?这时,师徒之间的对话由此展开。

以“勇”而著称的子路迫不及待,他首先对答: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这是“军事家”的派头,子路自夸,可以引领大军周旋于诸国之间,并夸口说只用三年,就使得百姓们勇敢无畏并明晓此理。听罢,孔子不禁笑了,那是由于,“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种不谦逊的大无畏态度,使孔圣人摇头笑之。

接着出场的,是那位善于理财的冉有,他没有子路那样的雄心胆略,但却有“经济家”的能为。他对答:只要给他一处小地方,不到三年,冉有自认就能使百姓富足,但要推行礼乐,那还得让贤于君子呀。显然,冉有不能以礼乐治之,但孔子认为,无论是五六十还是六七十里的小地方,不仍是需礼乐之治的“国”吗?大小又有何妨?

公西华似乎最为谦逊,但是他仍有“政治家”的胸怀。他自谦只能做个小相,礼貌,勤加学习,穿着礼服,只能主办祭祀和接待来宾而已。难道这位公西华所论也并非“治国之事”吗?孔子反而认为,无论是“内祭”还是“外交”都是国事,但公西华所做的事仍为小事,关键是谁能做孔子心目中的“大事”呢?

最后,孔子才转而问到了“习礼爱乐”的曾点,问他的志向究竟如何呢。

当时的曾点正在轻轻抚琴,看似散淡无语,却在静听各位的高见。听到老师问到自己,他鼓瑟的声音渐渐稀落下来,铿的一声停止了弹奏,放下了琴,说他的志向与三人大不相同,并对答: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刹那之间,这就为大家描画出一幅美好的“暮春景象”。

由此,孔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

这就是著名的“曾点之志”。

为何孔子唯独赞赏了曾点呢?无论是子路的统摄“千军万马”、冉有的走向“国富民强”,还是公西华的善于“祭祀外交”,在孔子看来无非是“各言其志”罢了。

按照儒家的“出仕”的基本取向,征战虽未必可取,但走富民与祭祀之路,似乎也理应是被大加赞许的。但孔子却没有,并在这三人走后,与曾点的对答当中,一一指出了他们的缺憾,而独赏曾点的志向。

从表面上来看,如果比较这四种人的四种“志”,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无疑都是“出仕”的,他们所做的都是此世积极的事业,而唯独曾点则是一派“出世”的取向。因为,他拒绝了同三位师兄弟一样的入世之举,而要走一条“舞雩咏归”新路。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下面我们就要证明,为何曾点看似要“出世”其实也是“入世”之人。换句话说,曾点是貌“出”而实“入”的。“吾与点也”的出入之间,还是别有一番深入道理的。

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为何孔子独独欣赏——曾点“舞雩咏归”的人生规划呢?

孔子之所以赞美曾点,难道就因为曾点是一位“玩乐家”吗?P17-18

序言

我们的时代,生活愈来愈审美化,“生活美学”应运而生!

生活美学,既是“全球美学”,也是“中国美学”。

生活美学,之所以成为全球美学的最新主潮,成为中国美学的最新思潮,实因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之世界大势。然而,中国美本然就是生活美。中国人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形成了活生生的审美生活传统。从中西交流来看,这世界“既平且美”!

生活美学,既是“当代美学”,又是“古典美学”。

当代人,既需要全球的生活美学,又需要审美的中国生活。中国美学不只是西学的“感”学,而更是本土的“觉”学。美学恰是一种幸福之学,生活美学是自本生根于华夏,由此“审美代宗教”才可能成就理想之路。从古今交融来看,这世界“风月无边”!

生活美学,既是“感觉之学”,亦是“践行之道”。

生活美学并非玄学空论,而真正要融入生活中。宗教要回答“生活值得过吗”,美学则回应“何种生活值得追求”,美学遂成第一哲学。没有宗教的生活有何种意义,恰恰是全球的未来难题,中国生活美学智慧虚位以待。从知行交合来看,这世界“大美生生”!

深感波德莱尔所言有理:“热爱生活的人将世界看做自己的家园”,因此,“热爱宇宙生命的人便会融入大众”,从而“反映出全部生命要素的无穷美好”。这便是“生活美学小丛书”得以生存的理由,它不为美学而存活,应为生活而存在。

我们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

谨以这套小丛书,献给在生活中有“美的追求”的你们……

刘悦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