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樵编著的《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尝试对共性技术的扩散机理进行一些研究,也希望这些研究能使我国政府在关注共性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也应认真思考如何在共性技术的扩散中发挥积极作用。本书对共性技术扩散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认识和描述共性技术扩散现象出发,研究的是共性技术扩散的一般过程、特征、机制、规律及影响因素;二是从提高共性技术创新扩散速度、操作和控制共性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出发,研究的是影响、改善和促进扩散过程的途径及政策措施,实现扩散过程一定程度的控制和优化。
产业共性技术是技术创新链上的基础环节,是我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捷径。产业共性技术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组织及扩散方面的重要地位。由于共性技术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和支撑地位,我们不仅要关注共性技术的创新供给问题,还需要对其扩散的过程、特征、机制等进行研究,从而为提高共性技术扩散的效率和速度、促进共性技术的有效扩散提供政策支持思路。邹樵编著的《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尝试对共性技术的扩散机理、扩散遵循的基本规律进行一些研究,也希望这些研究能使我国政府认真思考如何在共性技术的扩散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1 共性技术概述
1.1 共性技术的概念
1.2 共性技术的发展背景
1.3 共性技术与技术扩散的相关理论概述
1.3.1 共性技术相关理论
1.3.2 技术创新与扩散相关理论研究
1.3.3 交易费用相关理论
2 共性技术的属性及其识别
2.1 共性技术的主要特性
2.2 共性技术的识别
2.3 共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3.1 国外研究概况
2.3.2 国内研究概况
3 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的比较研究
3.1 各国政府及中国台湾地区推动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方式
3.1.1 欧洲推动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方式
3.1.2 美国推动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方式
3.1.3 日本推动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方式
3.1.4 中国台湾推动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方式
3.2 不同组织方式的应用领域及特点
3.3 典型共性技术组织方式的运作机制
3.3.1 研究院所运作机制特点
3.3.2 专项计划运作机制特点
3.3.3 非政府的专门组织运作机制特点
4 各国共性技术研发的不同组织形式运作效果及启示
4.1 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组织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启示
4.2 支持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的组织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启示
4.3 支持一般共性技术研究的组织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启示
5 共性技术扩散的内涵与扩散过程
5.1 技术扩散的一般性质与规律
5.1.1 技术扩散的一般性质
5.1.2 技术扩散的规律
5.2 共性技术扩散的概念与特征
5.2.1 共性技术扩散的概念
5.2.2 共性技术扩散的特征
5.3 共性技术扩散的过程与要素
5.3.1 扩散的对象
5.3.2 时间参数
5.3.3 社会区域系统
5.3.4 政策环境
5.3.5 共性技术的扩散过程
6 共性技术扩散的知识特征和网络效应
6.1 共性技术扩散的知识传播特征
6.2 共性技术扩散的知识性原理
6.3 共性技术知识扩散中知识存量与流量的测度和影响
6.4 共性技术扩散的网络效应
6.5 基于创新网络共性技术扩散的知识外溢对策
6.5.1 知识外溢与知识揭露悖论
6.5.2 创新网络中共性技术知识外溢的浸润效应
6.5.3 创新网络共性技术扩散的主动知识外溢对策
7 共性技术扩散的途径与动力机制
7.1 产业共性技术的类型
7.2 共性技术扩散的途径
7.3 共性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7.3.1 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
7.3.2 共性技术扩散的内在驱动力
7.3.3 共性技术扩散的外在动力
8 共性技术扩散的基础模型
8.1 技术扩散的基础模型分析
8.1.1 Bass模型
8.1.2 FourtWoodLocK模型和Mansfield模型
8.1.3 基本模型的扩展
8.2 基础模型在共性技术扩散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8.2.1 基础扩散模型的分析
8.2.2 基础模型在共性技术扩散模型构建中的作用
8.3 共性技术扩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8.3.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8.3.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共性技术扩散SIR模型
8.3.3 模型分析
9 共性技术扩散交易活动中的费用分析
9.1 共性技术的经济特征
9.2 共性技术扩散中的政府介入方式
9.3 共性技术扩散中的交易费用分析
10 政府在共性技术扩散中的功能及在中国的实践
10.1 共性技术扩散中的政府功能
10.2 实证分析——中国政府在共性技术扩散中的作用
10.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0.3.1 存在的问题
10.3.2 对策建议
11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