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真实反映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王彦生成长、生活、工作的报告文学。作者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座谈,通过对王彦生身边人的访谈及其生前资料的查找,收集到30余个故事,追寻他一生走过的足迹。全书分为《生命进入倒计时》、《山生》、《野百合也有春天》、《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农民的儿子》、《真水无香》和《背影》等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春雷 |
出版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真实反映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王彦生成长、生活、工作的报告文学。作者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座谈,通过对王彦生身边人的访谈及其生前资料的查找,收集到30余个故事,追寻他一生走过的足迹。全书分为《生命进入倒计时》、《山生》、《野百合也有春天》、《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农民的儿子》、《真水无香》和《背影》等篇章。 内容推荐 为广泛宣传、深入开展向王彦生学习的活动,进一步学习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编写了本书。这是一部描写基层组织部长的典型——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的长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王彦生自觉拒绝诱惑,带病坚守岗位,努力创新工作等感人事迹的生动讲述,塑造了当代一个为人为官的杰出典范。 目录 引子 生命进入倒计时 第一章 出生 1.娘是一朵永远的白花 2.死而后泳 3.聪明的算盘 4.太阳的孩子 第二章 野百合也有春天 5.精干的小会计 6.梦断合同工 7.文学青年 8.爱情鸟 9.新闻科长 第三章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0.年轻的笑声 11.继母就是娘 12.温暖的谎言 13.爱心如火 14.思想的刀锋 15.血浓于水 16.新星 第四章 农民的儿子 17.儿子与老子 18.依庄的记忆 19.送礼 20.温柔的坚硬 21.隐形的父母 第五章 真水无香 22.病从何处来 23.我想有一个家 24.工作着,并快乐着 25.组织部长的“官念” 26.稳压器与灭火剂 27.寻找合力点 28.街头巷尾的故事 29.学会拒绝 30.我爱我家 第六章 背影 31.特殊党费 32.婚礼上的泪水 33.长寿方便面 34.光明与黑暗 35.为了父母的微笑 36.最后的故乡 37.别了,朋友 38.保重,我的爱人 试读章节 6.梦断合同工 ●他穿着一件军绿色工作服,衣兜上插着一支钢笔,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俨然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了。 ●冰凉的现实,就像这寒冬里冰凉的石头,把他的梦想摔得粉碎! 一年之后,基建工程结束,民工撤离。工程处指挥部的几位领导决定破例留下他,担任整个工地的仓库保管员。这么一个老实、聪明、精干又可怜的孩子,实在让人喜欢呢。后来,干脆又把他抽调到邯郸市内的机关总部,在总务科当会计。 无疑,王彦生是整个工地上唯一被留用并重用的民工。 他的身份也变成了临时工,负责整个系统数千名职工的吃粮定一量指标、粗细粮调剂的审查核定,还有办公用品的采购核发。 当时,除了机关干部之外,工人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正式工或叫固定工,另一类是合同工或叫协议工,剩下的就是临时工了。临时工没有身份和地位,只能做那些最脏最累的活计,不仅工资少,而且随时有可能被辞退。 王彦生是临时工,却干着机关干部的工作,这对他来说,真是最大的信任了。他穿着小姨专门为他缝制的一件军绿色工作服,衣兜上插着一支钢笔,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俨然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邯郸市,终于见到了著名的中华大街,看到了丛台、回车巷、学步桥、滏阳河…… 在这里,他第一次吃上了苹果。那种青青红红的圣果,比柿子可是好吃多了,那种来自仙苑的美妙感觉,震撼着他的干燥的灵魂。 他还第一次吃上了豆腐,那白白嫩嫩的尤物,香醇怡人,吃在嘴里,沁人肺腑,直渗透到生命深处的缝隙里…… 这一切的美好,让17岁的山村穷孩子王彦生萌发了人生的第一个具体的梦想:由临时工转为合同工。他除了加倍工作外,时时小心谨慎,处处与人为善,还多次试探着请求工程处政工科、劳资科的领导,能到他的家乡招工。但那时的招工是完全按计划进行的,县里报不上名单,工程处也没有办法啊。 1976年冬天,机会来了。政工科的一位副科长私下告诉他,最近要去涉县招收一批合同工,希望他能在县里或公社领导那里走一走关系,想一想办法。 可是,他家里没有任何关系啊。迷茫的王彦生思考了一夜,终于想到公社的一位副书记是本家大伯的一个远房亲戚。 王彦生仿佛看到了希望,他庆幸着。第二天,他拿出所有积蓄,拜请后勤科的领导帮助,买了两条“大前门”香烟和两瓶汾酒,又连夜坐车兼跑步,回到了130公里外的老家,恳请大伯一起去拜见那位公社副书记。 第二天晚上,王彦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救星。见面后,他恭恭敬敬地把礼品奉上,又含着眼泪倾诉了自己的情况,自己从小没了娘,好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因在工地上表现良好,被工程处抽调做临时工已经两年了,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完全符合招工条件,希望公社领导能分配一个招工名额。 王彦生想得太天真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满腔热望原本就是一腔妄想。这位公社副书记,或许压根就不看重这个拐了五道弯的穷亲戚,或许原本就是一个唯上是瞻、缺乏悲悯的官僚分子,他连通常的客套也没有,连解释一番的心情也没有,就直直地向王彦生兜头泼来了一盆冰水:“县里统共给了公社6个招工指标,光公社、大队干部还分不停呢,再有10个也轮不上你!” 冰凉的现实,就像这寒冬里冰凉的石头,把他的梦想摔得粉碎! 王彦生,踉踉跄跄地走出了那个冰冷的门。这个晚上,他丢失的不仅仅是两个月的工资,两年的梦想,还有刚刚建立起来的却又十分脆弱的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 这个世界,在很多时候,原本是不公平的啊! 坐在冰凉的石头上,王彦生绝望地哭了,哭得天昏地暗,他感觉自己那么孤独,他感觉这个世界那么寒冷。 合同工的理想,就这样无情地破灭了! 天无绝人之路。 山外的世界在悄悄地变化着,这时候,已是1977年的下半年了,一个小个子的伟人,在遥远的北京,作出了一项大决策。 恢复高考,对于整个中国教育界来说,是一个大事情,亿万名青年学子的命运,由此改变了。而且这次高考,打破了“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唯成分论”,地主、富农、中农的子弟也可以平等考试了,这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的大进步。 心灰意冷的临时工王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眼前一亮,一丝希望又悄悄地在心底升腾了起来。但他担负的工作太庞杂了,没有时间复习功课,而且,信心又曾受到重创。考试分高考和中专两个类别,他本来是完全有实力考上大学的,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为了保险和稳妥,只是填报了中专。 那一年的考试是在鹿头公社中学进行的。 他们村里有30多人参加,最好的伙伴李月庭也去了。全公社考生有200多人,年龄最大的超过30岁,有父亲送儿子的,有妻子送丈夫的,还有儿子送父亲的,像赶集似的。那是山里人的节日啊。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无论大学还是中专,他是全公社唯一被录取的。 P29-32 序言 中等个头,敦敦实实的身材,白而发黄的面庞,寿星一样的额头,脸上绽满微笑,走路和说话匀速而沉稳,一如他的行事风格和职业特点。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组织部长是一个威严、刻板的角色,可在他身上恰恰相反。任何人都会感觉到他的和蔼可亲。即使一个下岗职工,走进他的办公室,除了一杯热水,他还会送上一泓温暖的微笑。区委组织部有一次举办读书活动,青年干部们希望他介绍一本书,出人意料的是,他推荐的竟是一本张爱玲的小说。 其实,他有很多爱好。他喜欢摄影,冰雪中的一片落叶,山石下的一茎细草,拍下来,存入电脑,在班得瑞的音乐中细细品赏;他热爱书法,清闲的时候,沏一杯浓茶,揣摩笔意,神会古人;他酷爱游泳,可以在水库里几个小时不上岸,像一条欢乐的鱼,也能躺在水面上,静静地挺着肚皮晒太阳;他爱唱京剧,尤喜裘派花脸,打开音响,关紧门窗,放开嗓子,声若铜钟;他还爱好文学,曾发表过多篇小说和散文,也常常以文会友,希望将来能写一部路遥风格的长篇小说;他更熟悉网络,能在电脑上制作各种各样的模板和游戏…… 他还有一个浪漫的梦想:退休后,当一只候鸟,冬季到南方的海岛租一间小屋,游泳、钓鱼;夏季到长白山的森林里探险、打猎…… 可是这一切,因为一个突然的“黑客”,戛然而止了。 2005年开春以后,他总感觉脑袋里一阵阵隐疼,偶尔剧痛如绞。7月上旬,到市内大医院检查,做核磁、CT,进行脑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异常。 马上去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 结果是冰冷的:“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 最可惜的是,这个脑瘤形态、部位复杂,罕见,不易做手术,风险很大,极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即使手术勉强成功,也会留下后遗症,变成植物人。 医生建议,最佳方案就是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也就意味着生命只有两三年时间。 他的眼前山崩地裂,黑漆一片…… 既然选择保守治疗,最佳方案就是在家休息静养。 医生告诫,这种病千万不能劳累、不能着急、不能紧张,要注意安静,生活规律。做到这些,才有助于延缓病情。 这个时候,区委主要领导来看望,劝他休假静养。年过七旬的父亲、相濡以沫的妻子、尚未成年的女儿恳求他:为了咱这个家,回来休息吧! 任何人也难以想象他当时的感受,虽然表面上仍是微笑的,平静的,但他的头发在一缕缕地脱落,两个眼袋像核桃一样凸显出来了…… 几天后,他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继续工作,工作到底! 后来,他在博客中追述了当时的心路历程:“花二三十万元,即使手术成功也会留后遗症,还得让人照顾,那就不浪费国家资财了。既然来日无多,休息是几年,工作也是几年,自己还年轻,党和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太多,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回报。况且现在除了偶尔头晕头痛,也没有别的不好感觉。不如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间去工作……” 这一年,王彦生46岁,正在担任中共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是的,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用工作报答组织,用微笑面对死神,直到最后一刻! 这就是王彦生的真实心理。 于是,他用自己生命最后的全部能量,演奏了一曲人生最壮丽的慷慨悲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