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社区是什么关系?宗教在社区建设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宗教能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是我们过去所没有细想的,也不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然而在今天却是我们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当我们意识到宗教是社会大家庭的自然成员、是社会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时,我们完全可以走出以往的误区,以客观、积极、开明、乐观的态度来审视社区中的宗教,发现其对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其可持续发展观,而这种观念不是孤立的,显然与人类社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之间也有着复杂的交互或互动作用。为此,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和研究各种宗教的可持续发展观及与其相关联的社区意识和责任,从宗教本身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扩展到对宗教发展与人类社区可持续发展之内在关系的思索和体认。当然,无论对于宗教还是社区本身,可持续发展都不仅仅是某种观念或理论,而有着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念在现实中体现的积极意义。《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由卓新平和邱永辉主编。
卓新平和邱永辉主编的《宗教与可持续社区研究》探讨的内容是宗教与可持续社区建设。本书展示的是宗教研究所发生的“范式的转变”,即更多注意宗教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作用。本书的成果大多来自2013年10月在澳门召开的“宗教与可持续社区”学术研讨会。这是一场理论和实践相枢结合的学术会议,也是一场跨学科的对话、跨宗教的交流对话、跨研究方法论的对话,跨认识论派别的对话,不同的宗教派别、不同的学科有关可持续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观点都得到表述。本书特别关注巴哈伊教的社区建设经验。在各种宗教与可持续社区关系研究中,巴哈伊信仰的可持续社区理念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在全世界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也值得总结和借鉴。
序一
序二
序三
一 宗教与社区的关系
从“用”到“化”:宗教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可持续社区理念之巴哈伊实践——赞比亚卡图约那村PSA项目考察
巴哈伊信仰与可持续社区观:中国基督徒应有的思考和作为
重新探讨宗教的本质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二 社区建设——各地巴哈伊的若干实践
美国北卡巴哈伊社区的自发秩序
对话——社区建设的根基
创造和运用灵性资本——以巴哈伊社团为例
巴哈伊教的服务与信仰:以澳门为例
三 儿童、青少年与社区建设
农村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
社区建设中的青少年灵性潜能开发
儿童和青少年的灵性发展是社区和谐的重要体现
通过阅读材料促进少年灵性教育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社区建设
人间佛教与可持续社区的理论和实践:以人间净土理论和澳门禅净中心为例
早期来华传教士在广州社区的活动及影响信仰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
宗教的和谐理念与可持续社区
五 宗教与慈善、公益事业
社区服务中的慈善组织:功能与发展
持守、应变与专业:从干事管理政策看民国时期中国
基督教青年会的人力资源建设
澳门基督新教关怀社会的神学与实践
六 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和社区
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云南经验
伊斯兰教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以宁夏为例
论当代中国社区身份认同中的宗教因素
宗教信仰与边陲汉人社会:以甘南藏区临潭为例
七 发展与能力建设
社区·宗教·可持续发展
宗教和可持续发展
从巴哈伊视角探讨企业员工的能力
跨国公司和全球智慧法规需要的检查
八 城市和乡郊宗教团体的角色
江苏农村社区中的宗教发展研究
城市社区建设中宗教的作用:基于城市现代化的视角
变与不变:也论宗教的本质及社会功能——与《重新探讨宗教的本质及其与社会文化关系之初步框架》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