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阳明心学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白君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出身书香世家,却曾嚣张叛逆;入仕触怒权贵,被贬龙场,却能潜心悟道,洞彻世事人心;身为一介书生,却能驰骋沙场,用兵如神;目睹民苦,深感政治黑暗,为了拯救时弊,创立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折服了五百年来无数中外名人……他,就是王阳明。他用它的心学智慧,给现代人注入了最强大的心理能量。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人们内心疲惫不堪,心灵也越发孤独。其实,要想让我们内心变得充实、强大起来,需要从修心开始。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便是润泽我们心灵的甘泉。白君著的《王阳明心学课》以通俗化的语言帮我们重新找回自我,回归内心的简单、宁静与富足。

内容推荐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五百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世代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是万众推崇的心灵导师。白君著的《王阳明心学课》以通俗化的语言,分别从处世、立志、治学等诸多角度,全方位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精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心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失落、不安,对此本书给出了一张神奇的心灵药方。

目录

第一课 人人都有一颗圣人之心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为内心注入信心的力量

 寻回本心,真实地面对自己

 让心清明空灵,勤拭积尘

 按照自己的心性生活

 虽然听见看见,但心不随去

 心外无物,方可自得于心

 我心光明,狂而不狷

 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第二课 人生须立志,立志当高远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立志要不重虚名

 动辄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顺其自然,不做力所不及的事

 为了目标坚定地执行下去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志向正确,人生才能走对路

 与其圣人指点,不如自己探究

 志当存高远,路从脚下行

第三课 以良知为本,知行合一

 致良知要和实事相结合

 心有良知,不有意为善为恶

 心动之后必要行动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克服浅尝辄止,笃行坚持不懈

 会苦干,还要会巧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下学”自然成功

第四课 破除心中贼,吾日三省吾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常常反躬自省,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文过饰非

 改变人生最大的毛病,只是一个傲字

 经常反观自己,才能认识自己

 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

 自省时切莫过分执迷细节问题

 扫除心中的声、色、货、利

第五课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心存一份豁达,才能放下怨恨

 学会忍耐,才算是天下之大勇者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知进退,得饶人处且饶人

 淡然面对荣辱毁誉

 心有良知,超然面对闲话

 保持内心的安定,从静坐开始

 心狭祸之根,心旷福之门

第六课 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

 人需在磨炼中成长

 此心须向逆境求

 让人消除恐惧的,是自信和勇气

 心境须在事上磨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

 面对失败,淡定是唯一的选择

 无论他人誉与谤,只管去说去做

 身处恶境,更要持重守静

第七课 学习,需从心上下功夫

 见多识广才能更好地致良知

 抛弃华丽的文饰,注重文章的实质

 为学须有本原,要循序渐进

 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智慧

 面面俱到,徒增烦恼

 不要让知识吞噬人生的道德信仰

 恭敬的态度就是学习

 盖用兵之法,攻心为上

 心体中正平和,品味音乐之美

第八课 仁者以真诚之心待人待己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警惕被迂怒迷住了心窍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

 反对做作,不为行善而善

 养心莫善于诚

 猜疑别人也是在怀疑自己

 少规劝指责,多奖励赞美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第九课 练就一颗从容自在的心

 带着诗意的心情去生活

 心不妄动,可得悠然自在

 把握当下,认真做好每件事

 不被身处的环境所束缚

 不攀比,修炼自我

 安贫乐道,分清需求和欲望的区别

 时刻保持一颗慎独之心

 “狂”一次又如何

第十课 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人人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孝心

 孝敬父母要发自内心

 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顺

 不尽孝道,家庭无和睦

 使父母无忧是行孝的基础

 孝顺就在当下,切莫等待

 孝绝不仅仅是保证父母衣食无忧

 为父母尽点儿心

第十一课 修己以安人,造福一方

 教化风俗,潜移默化

 与贪婪断交,与清风做伴

 在低潮时进去,在高潮时退出

 识人重在德与能

 君子养德,要善于听取意见

 方圆处世,左右逢源事事顺

 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赏罚要及时

第十二课 从根本求生死,此心光明耀天下

 生死如同昼夜变化

 善待生,也要善待死

 生命的意义在于心灵的满足

 切莫把生命看得太重要

 修养身心等待天命的安排

 以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

试读章节

一天,王阳明的妹夫兼得意门生徐爱问了一个问题:“只在心中探求至善,恐怕不能完全阐明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吧?”对此,王阳明回答说:“心就是天理,天理都在心中,世上哪还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

心即理,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所创的心学的核心思想。对“心外无物”这个问题,王阳明和朋友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王阳明和一位朋友游南镇,朋友指着岩中的一棵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可见,在王阳明看来,世界上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上得到答案。正如他在《咏良知》一诗中写的:“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因此,“心”成为一种巨大能量的象征。亦如美国著名作家露易丝·海在书中写的那样:“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有健康的身体、美好的友谊、美妙的职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成功。首先我们要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然后释放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和生活方式,深入内心去感受这种力量,因为它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最好的。如果我们愿意把生命交给至高的爱和支持我们的力量,就将拥有成功并充满爱的生命!”

现代的脑科学、心理学及生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里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不同程度地被各种消极心态、消极信息所形成的“自我”压抑着,使得这些潜能在平时不能显现。但如果在某种特别的状态,人的心理处于特定的状态下,压抑潜意识的消极因素解除了,内在的无穷潜能便能够被激发出来。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运动员的握力经测量仪测出是100磅,他在常态下调动了全身的力量也不能使指针突破100磅。一个高明的催眠师将这个运动员催眠至“丧失自我”的深层意识状态,然后告诉他:“你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你的力量之大,连你自己也会吃惊。”当运动员在深层意识里接受这个观念后,再一次测量握力时,他非常轻松地使指针突破了110磅。

在整个过程中,催眠师并没有给他增添什么外界的实际力量,更没有给他服用兴奋剂等违禁药品,只是将他导引进一种“丧失自我”的状态中,让他心灵深处的意识接受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观念,就让他把自身的潜能大幅度地发挥出来了。实际上,那种强大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终存在于他的心性之中。

由此可见,只要人们排除旧的“自我”意识的干扰,就能让真正自我的力量——心的力量显现出来。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人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现在很多人过于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追求金钱、地位、名利这些身外之物,忘记了自己的心也需要一种高度。许多时候,人们把那些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的学问当作让心灵强大的法宝,疯狂地实践它们,却收效甚微。因此,人们时常疑惑:为什么我天天读卡耐基还是将人际关系处理得一团糟,为什么我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我日夜学胡雪岩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这些大人物的模仿未得其精髓,只学得其形,未学得其神。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和那些大人物一样的心路历程,光是模仿他们的行为是没有用的,这也进一步论证了“心”的重要性。

P002-004

序言

最后的圣人:王阳明的强大内心与终极能量

他是少年才俊,但仕途受挫,曾经徘徊于佛道之间,最后却终在儒学顿悟。他虽然受到陷害,被贬到偏僻之处,却意志坚定,创办书院,收徒讲学。政治上,他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

军事上,他不费朝廷一兵一饷,平定叛乱,仅用35天就击溃了数万叛军,将兵家权谋上升到了“此心不动即为术”的化境。

思想上,他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创立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为核心的心学,信从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传之速,蔓延之广,无与伦比。他是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他却越博越精。少年时代聪明伶俐、青年时代满怀抱负、中年时代坎坷不平、晚年又老当益壮,他的一生凝聚了一个大儒的风范。

他就是王阳明。

世界如此险恶,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强大?现实社会如此浮躁,怎样才能走出心灵的迷茫?命运又如此残酷,将如何获得幸福人的生?王阳明说,幸福其实是一个过程,可很多人却把幸福当成了结果。其实,人人都是带着幸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它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那么,良知是什么呢?王阳明认为,见到父亲自然知道要孝敬,见到兄长自然知道要敬重,见到孩子落井,自然有恻隐之心,这就是良知。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良知来到这个世界的,哪怕是杀人越货的强盗。

有一次,王阳明平定了一伙强盗,抓来其中的一个头目,没想到这个强盗听说过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学说,就嘲笑他说:“王大人,你说世人都有良知,我却不这么认为。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像我这样的强盗就根本没有良知!”

王阳明听了并不解释,只是让手下给这个强盗脱了上衣,然后裤子,并要脱掉最后一条裤子。强盗慌了,哀求道:“大人,留条裤子吧!赤身裸体怎么能够

见人啊?”

王阳明笑了:“这不就是你的良知吗?”

正是因为强盗所具有的羞耻心,才使得他特别介意是否赤身裸体地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而这种羞耻心正是他内心的良知。一个有良知的人,必然是个有良心和有足够解决人生难题的智慧的人。

如果你能明辨是非,有足够的勇气,并且懂得心灵的安宁才是幸福的源泉,你就能获得幸福。

乘坐飞机的人能够体验到: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了雷雨交加的云层时,将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往下看去,尽管云层下面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云层之上却无一丝阴云,充满着朗朗阳光。这时的飞机,丝毫不受恶劣的外界环境影响,平稳地飞行着。

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在一定的层面下,会有种种乌云遮蔽心性的光明,使我们生活在黑暗的阴霾里。然而,当我们的心灵超越了一定的层面时,同样会发现,其上晴空万里,心灵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自由。当我们带着这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现实中来时,智慧和聪明仿佛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事物,能发现一些以往不会注意到的细节规律,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磨难,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似乎具有“神来之笔”。

王阳明认为,人之所以会迷失自己的本性,就是因为外界的利益诱惑太多。因为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都有一个深藏的宝库,潜力无穷,但由于我们的心灵早已为物欲、私欲、人欲所蒙蔽,致使人们无法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并将其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为自我和物欲蒙蔽,不仅不能获得那种本能的智慧,就连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会丧失。而为了获得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需要进行自我思想锻炼,即正心修身。

王阳明劝诫:放松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会出现在眼前。因为,真正的生活在于内心,一切斗争皆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也可以看作是一堂恢复我们丧失已久的良知修行课。

那么,从现在开始,按王阳明的指点,来好好修行,和你与生俱来的幸福就在眼前,而且会与你永远相伴,不离不弃。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海英、张保文、齐艳杰、张艳芬、赵广娜、王艳明、梁素娟、曹博、王杰、王鹏、何瑞欣、周珊、慈艳丽、李文静、刘健、程仕才、李彦岐、李静、宋洁心、黄亚男、李猛、黄克琼、魏清素、李良婷、武敬敏、黄梦溪、张晓静、李娜、李佳、李倩、杨英、徐娜、赵一、王艳、聂小晴、蔡亚兰、淡佳庆、黄薇、黄晓林、李伟军、齐红霞、李惠、欧俊、姜波、史慧莉、闫晗、焦亮、秦凤超、常娟、闫瑞娟、曹徐学、廖春红、杨云鹏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书评(媒体评论)

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祯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几及。

——左宗棠

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蒋介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9:58